5068教学资源网 > 知识宝典 > 节日起源 >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泽慧0分享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_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

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是目前流传最远、影响最深的说法之一。现在的主流媒体一般最宣扬就是纪念屈原这一说。说起端午,就不得不提起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端午的说法是西晋之后形成的,而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则是南北朝的事情,见于宗凛的《荆楚岁时记》,并逐渐被南朝各地百姓所接受。隋朝统一天下后,这种说法被固化下来,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成为天下人所接受的观念。那么,为什么端午节会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而不是伍子胥等其他人呢?可能的原因有两点:

1)符合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永嘉之乱后,中原的世家大族衣冠南渡,长江以南的广大领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像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这些地方最早的开拓者是越国人或楚国人,有着自己的图腾和习俗。为了与当地人和平共处,就涉及到文化融合的问题,寻找相同的共通点成为关键,屈原、端午节进入大家的视野。

2)屈原有着崇高爱国主义精神。自古以来便得到南北各地百姓的认同和崇敬,借着荆楚之地端午习俗纪念屈原,可以超出地域限制,成为联结南北各地百姓感情的纽带,成为民族融合的强大推力。这一点,伍子胥就差很多,他原是楚国人,为了给家人报仇,带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都城。虽然自己泄了愤,却给楚国百姓造成了巨大伤害。

因此可以说,端午节起源不是屈原,但屈原让端午节的意义得到升化,成为了驱邪禳灾和追思先贤相结合的,整个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形成过程

端午节的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长时间逐渐累积而成的,时间有先后之分,而不是同时产生。从文献看,端午最早并不是节日,可能是古代百姓禁忌的“恶日”,因此需要通过插艾或兰浴等方式避邪。另外,端午节也可能与古代的祭祀有关,特别是华夏民族的龙图腾。

五月五日的民俗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但是“端午”的命名则是西晋以后的事,西晋的周处在《风土记》首次提到“仲夏端午”,之前都是说“五月五日”。因为西晋之后,五月五日的民俗,逐渐与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相结合,所以变成了节日习俗。至于龙舟竞渡和端午食粽是为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说法,则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将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念融入端午节俗, 用来解释风俗的起源。

隋唐时期,端午已经成为一种正式的节日。首先出现了正式的宫廷端午宴会,《旧唐书》记载唐玄宗留大臣奉先端午日留宿宫中:“明日端午,请宿为令节。”《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每到端午,造粉团、角黍(粽子)。”而且在粽子宴中间,还有射粽子的游戏,唐玄宗还曾在宴会上吟诗:“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另外,荆楚地区流行的赛龙舟也引入北方。唐朝曾有官方举办的龙舟竞赛,《龙筋凤髓判》记载:“五月五日洛水竞渡船十只,请差使于扬州修造,须钱五千贯,请速分付。”

屈原

从文献记载来看,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

但是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生在战国时期,而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是西汉时期,在此期间对屈原的记载几乎是空白的,甚至连学者胡适都怀疑是否有屈原这一人的存在。

而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

“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汨罗水之遗风。”

屈原在五月五日在汨罗江自尽,楚国人纷纷悼念他。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今天,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河的遗风。

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这么一句话:

“齐谐者,志怪者也。”

可见,《续齐谐记》是一本志怪小说集,里面的记载不完全是史料,但是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却流传了开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一般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因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乃投奔吴国,助吴王阖闾伐楚,五战而攻入楚都郢。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阖闾为越王勾践战败,受伤而死,子夫差继位,立志报仇。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军大败,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太宰受越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历镂”剑,令其自刎。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死前交代邻舍人:“我死后,请挖出我的眼睛,悬挂在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说罢,自刎而死。夫差闻子胥死前之言,大怒,令人取子胥尸体装入皮革中,于五月初五日投入大江。伍子胥含冤死后,“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传说中伍子胥变成了“波涛之神”。这样,在江浙一带,端午节就成了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过端午节看做是纪念孝女曹娥的日子。据史书记载,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14岁的曹娥,沿江号哭,昼夜不停。过了17天,在五月初五日这一天,曹娥也投入江中。又过了5日,曹娥终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江面。此事传到县府,县令为之作文立碑,以颂扬她的孝行。在今浙江绍兴,尚存曹娥之墓,现存曹娥碑相传为晋代王羲之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将她曾居住过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则更名为曹娥江。

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勾践战败被俘后,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数年后,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虽然说法比较多,但时至今日,端午节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屈原以及他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他胸怀祖国、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缅怀。同时,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卫生防疫节”,人们在这一天都要打扫庭院、悬白艾、饮雄黄酒。节日期间,同学们要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积极组织和参加一些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活动,强健体魄,娱乐身心,提高科学意识。

端午节的意义

一是通过端午节铸造中华民族凝聚力。

端午节是全世界华人的节日,通过纪念屈原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培养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增强人们的敬祖意识、亲情意识、家庭观念、爱国精神,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二是通过端午节促进和谐社会建构。

端午节体现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赛龙舟、吃粽子、走亲访友、外出游玩不仅使人们亲近自然,身心放松,也使人们增强了亲情、友情,爱情,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科技发达,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端午节可以使人们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三是通过端午节唤起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端午在自然节气上虽曾被视为“恶日”,但中国人却有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依靠自己的智慧战胜邪恶,从而化凶为吉,化恶为善,化丑为美。过去端午佩饰中的健人、豆娘、艾虎、画额、长命缕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美的事物。今天,人们依然需要美的生活,只要我们有一颗爱美之心,就会用双手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美好世界。

    75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