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知识宝典 > 节日知识 > 节日习俗 > 端午节还叫什么节日

端午节还叫什么节日

倩仪20分享

端午节还叫什么节日_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古时候开始就一直存在至今,人们对端午节的称呼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还叫什么节日_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还叫什么节日

端午节还叫什么节日

一、端五节

端五节是端午节的本名。“风土记”中有“仲夏端五”的记载,《辞海》“端午”条说:“阴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本名端五。”端是“初”之意,五月为午月,故“端五”亦为“端午”。另据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是八月五日的生日,为避“五”之讳,而“午”与“五”既音同又通用,遂改“端五”为“端午”。

二、端阳节

按农历地支纪月推算,五月为午月,午时为阳辰,所以端午亦称“端阳”。《月令广义》载:“五月五日端阳节。”

三、重五节

因五月初五,月、日均为五,所以称“重五节”。《宋史》有载;“明年重五,又送角黍执扇。”角黍,即端午节令食品粽子。

四、龙节

此称为闻一多先生所提出,他在《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两篇文章中,论证了端午节的两大节俗———龙舟竞渡和吃粽子均与龙有关:龙舟竞渡源于古吴越民族的龙图腾;祭祀屈原的粽子投到水中常被咬龙窃食,因此称“龙节”。

五、浴兰令节

古人有在五月五日这一天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礼记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吴自牧《梦粱录》亦云:“五日重阳节,又曰浴兰令节。”

六、蒲节

五月菖蒲成熟,古人在这一天有悬菖蒲于门首,或以菖蒲浸制药酒饮用的习俗。《幼学句解》上说:“端午是为蒲节。”

七、女儿节

明清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五日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玉毒灵符……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清人余有丁《帝京午日歌》中也有“都人重午女儿节”的诗句。

天津端午节风俗

戴搭拉

戴搭拉,给孩子求吉利。天津人讲究为孩子佩长命缕,也就是老人们口中的“老虎褡拉”,这种布艺制品用五色丝线缝制,内部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等辛香草药填充,在夏日可起到驱虫避瘟作用。

用九子盘堆角黍

说起吃粽子,咱就先说一个和粽子有关系的习俗。所谓九子盘,又称“攒盘”,始于明万历晚期,流行于清代民国,它是古人为婚丧嫁娶或重要节日款待宾客的一种实用器物。到了端午节,天津人常用九子攒盘来摆放粽子,即角黍。

粽子最早用菰叶即茭白叶包成牛角形,所以又称“角黍”。天津市民多以艾叶包制粽子,在江米中放上豆沙、枣子等馅料,蒸煮熟以后再蘸白糖食用。

食五毒饼

除了吃粽子,天津人端午节还要吃一样东西,就是“五毒饼”,那讲究可是多了去了。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不少习俗都和“避五毒”相关。贴五毒图、戴五毒兜、将“五毒”形象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

用柳叶水洗脸

在天津静海一带,端午节还有用柳叶水洗脸、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身体健康的习俗。

佩香囊

端午节也称“浴兰节”,除了戴搭拉,佩香囊也是一项端午习俗。中药香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是将具有芳香开窍效用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也可以挂在车里、家里。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

金华端午节习俗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各地还有“吃五黄”以克五毒之俗,黄鳝、黄鱼、黄瓜、黄酒、雄黄,喷雄黄于室内各处,有的还投于水缸水井中。中国神话传说中常出现用雄黄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的情节,比如变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黄酒,失去控制现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但现代科学证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毒性太大,所以雄黄已逐渐在市场中失去踪影。

金华各地端午节是女儿回娘家看母亲的日子,送到娘家的礼品是一担粽子,俗称“担端午”,担端午从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与“喜”谐音,做母亲的喜欢女儿初四来。俗谚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午前。”到初五日吃过中饭,端午节就算过完了。而今,端午节更像是孝敬长辈日,晚辈往往在这一天给长辈送绿豆糕或各种营养品。

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灶头及床上悬挂菖蒲、艾草,金华习俗认为菖蒲、艾草可以驱鬼辟邪。相传端午日白娘子盗仙草救活许仙,所以各地习俗都以为这一日采草药最灵。人们采车前草、六月雪、紫苏、青木香等泡茶或治痧,也有的采菖蒲根浸于卤水,以备疗疮。有的在端午日取枳壳、陈皮、厚朴、山楂及麦芽糖煮“午时茶”,认为喝了“午时茶”能驱秽气。药店里还有端午送药头的习俗,平时各家药店在自制饮片时,把拣出来的断头残叶积聚一起,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就成筐放在门口,让顾客免费自取,或送到大主顾家中说是端午节五毒出洞,让大家在午时熏烟,可以驱虫毒,去秽气,免疾病。

端午节前后,各地城乡都流行挂香包,香包或用丝线钩织成,或用碎布料缝制成动物等各种形状,其中心形居多,中纳香粉、樟脑或艾草等,或用于出售或分送亲朋孩子,挂在胸前辟邪。

旧时,端午节期间,武义城乡还要推端午船驱五鬼,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武义城隍庙就用毛竹扎制龙船,船上绑着五个纸人,象征五鬼,加以裱糊、上色。到初五日,道士在城隍庙各个角落催促“疫鬼”上船,推船前,由打锣开路的人围着船敲三圈,叫“侧船”;后由七个男青年推船疾行,以免“五鬼”中途“逃脱”。导以响锣,鸣放炮仗,叫“推端午船”。各行各业停工半日前往观看,沿街各店各户纷纷向“龙船”撒茶叶、米,最后将船推至水中,意为驱出“恶鬼”。乡下则于端午节前到庙里念经三日,端午日推一小木船入河,也叫推端午船。相传古时永康王崇五鬼缠身,一老道帮助捉鬼,封五鬼于酒坛,投于江中,坛漂至武义,被人捞起打开,五鬼遂出,作祟于此,城隍得知派判官捉五鬼,在端午日扎龙船送鬼出境。后才有此俗。

端午日,有的地方还要“驱蚊虫娘”,老年妇女用火把照亮墙角落,口念“蚊虫娘,蚊虫娘,送你到东阳;到东阳,吃得胖,回来过重阳”。或“蚊虫娘,不要在家叮婆娘,快到田里叮稻娘”等,然后送火把出郊。有的在门上画石灰符,符多为八卦图,也用以驱蚊,画的时候也念类似的咒语。

自然,今日之端午节早已破旧迎新、化繁就简,而那份孝父母敬长辈的内涵正在发扬光大。


端午节还叫什么节日相关文章: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简介

端午节节日习俗是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是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传统节日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

    8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