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2015年在线学习(3)

蘇蘇 1172分享

  P3

  1. 这篇散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全文的基调是什么?

  2.蟋蟀的歌声是否在变化?是怎样变化的?请将前后变化一一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哪段文字描述故乡的静谧夜晚的情景?(请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采取动静结合的写法,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你能列举例子来说明吗?并指出这种写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忽然间,当透明的天空中星星都出来的时候,他的歌声便获得了一种旋律式的甜蜜,像随意摇荡的钟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块地上盛开的豆花,向城镇吹送着轻柔的芬芳的消息,这种消息,仿佛来自一个无拘无束、心灵开放而感情微妙的青春期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此文后,请你和《幽径悲剧》等本单元的文章联系起来,说说你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是按着时间的推移顺序写的,如“晚间”——“黄昏”——“早晨两点、三点、四点的时刻”——“清晨”——“月正落”等。全文的基调是平和、宁静、甜美。

  2.变化。歌声从“犹疑、低沉而粗糙的”(黄昏)→ “升到正确的音高上去”(夜渐深了)→“旋律式的甜蜜”,“像随意摇荡的钟声”→“蟋蟀的歌愈唱愈开心,响彻整个村野……再也不犹疑,再也不沉默了”(夜更深了)→停止歌唱(夜正深)→ “又唱起来了”(清晨)

  3.“时光安详地度过”,“世界上没有战争,工人酣睡着”,“在爬山虎丛中,靠着墙边……青春期少年”,“青春的麦子……迎风而叹息”等。

  4.如写黄昏时,蟋蟀的歌声是“犹疑、低沉而粗糙的”,因为,黄昏时的田野还不安静,蟋蟀是犹疑的,歌声也显得不那么开心;夜深了,蟋蟀便“愈唱愈开心”,歌声“响彻整个村野”,显出故乡的静谧,这就是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之处,表现了故乡夜晚的宁静、平和。

  5.(1)拟人和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歌声的优美、动听。(2)拟人写出了故乡的庄稼在静夜中诗意地生长着。 6.略

  P14

  20.作者为什么要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答:因为1、作者描述了杨木桩的生命生长过程以及作者对此的感受。2、作者从杨木桩的成长中有了感悟和启迪。

  21.文中的“小枣树”又怎样的特点?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是什么?

  答:文中的“小枣树”软弱、娇嫩、消极生活,意图是与杨木桩形成对比,衬托杨木桩的顽强精神。

  22.文章开篇写我讲杨木桩“顺手捎回”任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答:不矛盾,因为1、这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2、衬托出我对杨木桩的喜爱、赞美之情。

  23.杨木壮生命行走的历程是令人看懂,令人感叹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结合生活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杨木壮对生命的执着追求令我感动,做人又何尝不该这样,即便身处逆境,也要不屈不饶,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懈地追求,奋斗语文•

  11.(1)鞠;颤。(2)憧憬 2.孙犁《芦花荡》《荷花淀》 3.略(要求句式整齐) 4.D 5.

  qiáocuìlǜezhàn 6.寄托苏醒 7.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8.长白山黄河江南南

相关文章

27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