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韩侂胄开禧北伐是怎么回事-了却君王天下事

嘉馨 1172分享

  宋宁宗即位后,改元“庆元”,并册立韩夫人为皇后。赵汝愚因拥立有功而升任右丞相,以独相的身份执政。外戚出身的韩侂胄本欲借此定策之功,获取节度使之职。但赵汝愚却认为“外戚不可言功”。

  最终,韩侂胄只升一阶,授为宜州观察使。他大失所望,对赵汝愚怀恨在心。

  当时,知閤门事刘弼因未能参与绍熙内禅,也对赵汝愚心怀不满。他对韩侂胄道:“赵丞相是想独揽拥立大功,您岂止是不能得到节度使之职,恐怕还会被贬到岭南边荒之地。您只要控制台谏,便可保无忧。” 当时,韩侂胄还兼任枢密都承旨,负责传达诏旨。韩侂胄采纳刘弼的建议,逐渐获取宋宁宗的信任,开始伺机打击赵汝愚。他通过内批,将监察御史吴猎免职,任命亲信刘德秀、杨大法、刘三杰为御史,逐渐控制了台谏部门。他还将参知政事京镗引为同党,共同对抗赵汝愚。赵汝愚的地位受到威胁,但却不以为意。

  赵汝愚引用理学人士,推荐朱熹为皇帝侍讲。当时,朱熹多次进言,认为应厚赏韩侂胄而不让其参预朝政。但赵汝愚不听。后来,右正言黄度欲上疏弹劾韩侂胄,却因谋划败露被贬斥出朝。庆元元年(1195年),韩侂胄指使右正言李沐,奏称赵汝愚以宗室之亲担任宰相,不利于社稷安定。宋宁宗遂免去赵汝愚的丞相之职,将他外放为福州知州。朱熹、彭龟年又先后攻击韩侂胄,也都遭到贬官。

  赵汝愚被罢相后,韩侂胄升任保宁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并通过向宋宁宗荐用亲信的手段,掌握实权。他指称理学为“伪学”,以此打击理学人士。言官何澹、胡纮奏称赵汝愚是伪学泛滥的罪魁祸首,并犯有十项不逊之罪。不久,赵汝愚又被贬到永州(治今湖南零陵)。衡州守臣钱鍪在韩侂胄指使下,对途经衡州(治今湖南衡阳)的赵汝愚百般窘辱,致使赵汝愚暴病而死。至此,韩侂胄成为宋朝历史上,继蔡京、秦桧以来的第三位权臣,而且权力之大超过以往。

  韩侂胄的“权臣”之路,是以外戚身份干政,继而控制台谏。他再次验证了一个规律:两宋时期,但凡能控制台谏的,最终都为权臣(或权相)。于中可见,太祖太宗以来设计的台谏系统,对于巩固皇权是何等重要!

  庆元二年(1196年),宰相留正因曾与韩侂胄不睦,被罢相贬出朝廷。韩侂胄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在韩侂胄集团的策划下,宋宁宗下令禁止道学,定理学为伪学,罢斥朱熹等理学家,对当时的许多知名人士进行清洗,禁止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庆元党禁”。

  韩侂胄当权后,比较的的人心的一件事,是提高了岳飞的评价、贬义了秦桧。

  嘉泰四年(1204),在韩侂胄的建议下,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给予政治上的极高地位,以支持抗战派将士。秦桧死后,宋高宗加封他为申王,谥忠献。孝宗时,揭露秦桧的奸恶,但还没有改变爵谥。

  开禧二年(1206),宋宁宗又应韩侂胄的建议,削去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荒谬、丑恶。缪音谬miù)。贬秦的制词说:“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一时传诵,大快人心。

  韩侂胄对秦桧的贬抑,实际上也是对投降、妥协势力的一个沉重的打击。崇岳贬秦,为北伐抗金作了舆论准备。因为宋宁宗时期,宋金关系又逐渐趋于紧张,韩侂胄主张北伐。

  宋宁宗因为不满金朝蛮横要求按旧时的礼仪行事,对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满,因此他也支持韩侂胄对金朝采取强硬的措施。在这种氛围下,先前被排斥的主战派官员,再次被起用,最著名者如辛弃疾。

  辛弃疾于64岁时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在辛弃疾的建言下,宋宁宗、韩侂胄终于定下北伐大计。

  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加封平章军国事(宰相),总揽军政大权。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宋宁宗下诏北伐金朝,史称“开禧北伐”。与此同时,在蒙古草原上,一个叫铁木真的人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建立了蒙古汗国。铁木真在北方反抗金朝,南宋又兴兵北伐,金朝处于南北夹击之势,亡国只在旦夕之间!

  宋朝军队不宣而战,首先对金朝军队发起了攻击。

  开战初期,宋军收复了一些地方,但金朝事先已得到风声,觉察到南宋“将谋北侵”,于是做了些准备。金朝在遭到进攻后立即进行了反击。宋军方面却由于用人不当,在攻打唐州时被金军击溃,接着在攻打蔡州时大败于溱水,事后主帅相继被撤。

  不久,金军就在东、中、西三个战场上,对宋军发起了进攻,宋朝军队由进攻转为防守。在金军的大举进攻之下,真州(今江苏仪征)、扬州相继被占,和尚原(西路军事重镇)与大散关(蜀川的门户)也被占。

  韩侂胄于是想通过吴曦在四川战场挽回败局,但陕西河东招讨使吴曦却早已在四川暗通金兵,叛变称王。这场战争只好于第二年以宋朝战败而结束。

  这时的金朝,其实正如辛弃疾所判断的,处在“必乱必亡”的前夕。只是由于宋朝出了叛徒和内部的不和,部署失宜,才使金兵得以侵入淮南;但金朝实际上已不再有继续作战的能力,只是对宋朝威胁、讹诈。

  韩侂胄本想筹画再战,但朝中主降的官员大肆活动。礼部侍郎史弥远和杨皇后在投降议和的问题上尤其积极,并想借机扳倒韩侂胄。

  原因是,嘉泰二年(1202)宋宁宗立杨氏为后的时候,韩侂胄曾持有异议,杨后于是对韩侂胄深怀仇怨。她联络史弥远,通过皇子向宋宁宗进言:“韩侂胄再启兵端,将危社稷。” 杨皇后又担心如果宋宁宗走漏风声,让大权在握的韩侂胄知道,后果将十分严重,就与史弥远、参知政事钱象祖等人密谋,设法除掉韩侂胄。

  开禧三年(1207年)十月,辛弃疾病逝,享年68岁。十一月,韩侂胄在上朝途中被殿帅夏震派出的将士挟持,杀死于玉津园中。韩侂胄被杀以后,史弥远立即派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金朝,并以此作为向金朝求和的砝码。此后朝政被史弥远、钱象祖把持。经过与金朝的谈判,按照金朝的要求,韩侂胄和苏师旦的首级被送往金朝示众。

  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王朝与金朝签订了屈辱的“嘉定和议”,和议条款为:两国境界仍如前;嗣后宋以侄事伯父礼事金;增岁币为银帛各三十万;宋纳犒师银三百万两与金;宋朝皇帝与金朝皇帝的称谓由以前的侄叔改变为侄伯。虽然边境维持了传统划界,但付出了更多的经济损失,并具屈辱色彩。

  这次和议也是宋金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和议,蒙古人的兴起随后给金朝带来了灭顶之灾,金朝再也没有心思和能力南下侵宋。

  韩侂胄死后,理学人士获得翻身,在他们所修的《国史》中,韩侂胄被称为“奸臣”。元代修撰《宋史》的理学人士,也将韩侂胄与卖国的秦桧,都列入《奸臣传》。极具讽刺的是,韩侂胄的首级被送入金朝后,金朝方面认为他忠于本国,于是赐谥号为诏谥为“忠缪侯”,并将其礼葬在先祖韩琦的坟墓旁。两相比较,谁对韩侂胄的评价更为公允客观,不言自明。

  韩侂胄的悲剧,并不是北伐时机不对,更不是排斥异己、大权独揽,而应该是将帅乏人、朝中主降的根基深厚、代有传人。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月白风清 (公众号 历史爱好者)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45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