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官集团废立皇帝的先例:宋光宗的“内禅”

嘉馨 1172分享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即位,改元绍熙。他是南宋朝最平庸的皇帝之一。在位时间只有五年,而且体弱多病。他既无治国安邦之才,也无明辨忠奸之能。宋光宗在位期间大权旁落,由李皇后长期干政。史书上说,他的皇后李凤娘是著名的悍妇,生性妒悍,且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李皇后的干政是被视为北宋开国以来最严重的后宫干政事件。

  宋光宗长期抱病在身,应该是拜皇后所赐。查阅正史典籍,我们找不到他在即位前就已经患病的记录。但在宋光宗受禅、册立皇后之后,史籍中不仅出现了他患病、发病的描述,而且各种迹象都在暗示光宗的病情系李皇后一手造成。

  史籍中明确记载,绍熙二年(1191年)十一月二十六,皇后李氏虐杀宋光宗宠爱的黄贵妃,对外说是“暴卒”。次日,对黄贵妃之死尚不知情的宋光宗正准备祭天,不料却突然刮大风、降雨,祭天的安排只好取消。之后,宋光宗得到了黄贵妃“暴卒”的消息,他“敏锐”地将此事与祭天时天气的“异变”联系起来,遂深感恐惧,从此患病,而且开始长期“不视朝”。

  在宋光宗“不视朝”期间,大权自然由李皇后一手掌握。但李皇后一门心思为娘家捞取好处,大肆恩荫娘家人。这引起了群臣对皇后的不满。随后,宋光宗的表现也让文官集团大失所望,并导致矛盾激化。

  宋光宗之所以能即位,是孝宗皇帝“内禅”的结果。所以光宗即位时,身为太上皇的孝宗皇帝是健在的,他的住所在重华宫。按常理,宋光宗应当定期去向父皇朝拜、请安,以示孝心和对太上皇“内禅”的感恩。此前宋孝宗对太上皇宋高宗的孝行,就是很好的榜样。

  但宋光宗却因病长期不去。据说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常常目光呆滞,精神恍惚,后宫暗称之为“风(疯)皇”。宋光宗时期,偏偏又多次出现地震、太阳黑子等灾异现象,这都使得宋光宗的病情只能加重而无法减轻。

  宋光宗长期不拜重华宫,这加剧了群臣对朝政的不满。虽然文官大臣一再请求、甚至哭谏,但宋光宗“仅偶尔从之”。李皇后在朝拜重华宫的问题上也对宋光宗多加阻止,并不支持。

  李皇后阻止宋光宗朝拜太上皇,源于她对孝宗皇帝久远的怨恨。这个“怨恨”源于太上皇对宋光宗立储的“干预”。

  宋光宗受禅即位,本意想立自己的儿子赵扩为太子,赵扩也是皇后李氏所生,一切自然而然。但太上皇宋孝宗觉得赵扩天性懦弱,认为不适宜继承皇位,相比之下宋光宗的侄儿赵抦生性聪慧,更适合继承皇位。结果立储之事因之搁置未定。太上皇的“干政”行为,由此引起光宗夫妇的反感并开始对之产生戒心。自己的亲生儿子没能被自然地立为太子,李皇后从此怨恨上了太上皇。所以,当群臣一再建议宋光宗朝拜重华宫,李皇后当然要出面阻止和反对。加之光宗本来就有病在身,在她看来阻止光宗去朝拜太上皇本来就很合乎情理。

  但宋光宗的病情反复无常,外人并不知道虚实。所以,那些原本就对皇后颇有不满的文官集团越来越觉得宋光宗不像话、不守孝道。大臣之中不断有人上奏请求宋光宗改变态度,甚至有以愤然辞职来表明态度,可惜都未能使宋光宗“回头是岸”。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戊戌夜,太上皇宋孝宗驾崩。更让文官集团觉得过分的是,宋光宗居然不遵成例,既不主持丧礼,也拒绝为孝宗服丧;即便是太子哭着再三请求,宋光宗也不听。古往今来哪有这样的皇帝?哪有这样的父子?这实在太不像话,简直禽兽不如!文武大臣们实在无法继续忍受这个“疯皇帝”,也不打算继续忍受下去。

  七月,在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的皇后——宪圣慈烈皇后)的支持下,知枢密院事赵汝愚与韩侂胄、殿帅郭杲等人于是发动宫廷政变,迫使宋光宗内禅、并立皇子赵扩为皇帝——为宋宁宗。

  这一宫廷政变发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宋光宗还蒙在鼓里。等知道真相后,他的病情又毫无悬念地雪上加霜了。而皇后李氏倒是从此消停,停止了“母夜叉”的做派,大概因同病相怜之故,对宋光宗多了几分理解吧。

  宋光宗的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他在位期间政治生态的不正常终为宫廷政变所纠正。不过,却由此诞生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和更恶劣的影响。那就是:皇帝的废立,竟然可以掌握在大臣之手!这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事情!可以预见的是,这必将对南宋后世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

  (宋光宗赵惇,1147年 - 1200年,享年54岁。)

  (作者及单位:月白风清,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月白风清 (公众号 历史爱好者)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45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