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历史 > 历史教案 > 高一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

立博20分享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范文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

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洋务运动也不例外。虽然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具有消极影响,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历史所起得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慈禧支持洋务派的原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新式学校的兴建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以及分析出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

⑴让学生仔细观看“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张图片,通过比较两者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异同,分析洋务派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的后果。

⑵详见“重点突破”。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节 洋务运动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让学生阅读“洋务派与顽固派”一目,回答: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强调“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强”体现强兵、创办军事工业。对比“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对待列强侵略的态度由坚决抵抗转变为妥协求和,认清清政府逐渐被洋人控制的时代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派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洋务运动的开始?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洋务运动的破产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4.新式学堂的出现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影响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2

一、说教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2课。秦朝开创的君主-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形成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本课的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三、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四、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现在就对这一课进行说课

1、新课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先给同学们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根据故事和自己了解的史实,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燕太子丹为什么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2)刺杀失败后秦王嬴政什么时候灭了燕国,什么时候统一天下?

总结学生的回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问题探究讨论:

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探究(一):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突破重点1)

中央集权制度,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对于这一概念,只要学生能看到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这一点,就可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三个方面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与环节二简单重复。

探究(二):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度?(突破重点2)

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臣对实行分封和郡县讨论文字(文字详见课本第17页),引导学生从这段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绾,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的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和利弊,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郡县只能服从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探究(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讨论,结合教材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和对后世是具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

(1)对秦朝当时: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对后世:秦朝君主-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建立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鉴之一。

(3)引导学生将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不仅要考虑其进步意义,还要考虑其消极影响,不仅看到对当时的影响,还要看到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学习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

(4)问题延伸

讨论: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目的: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课堂小结

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不断上演,-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课堂小节不仅仅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前后引申,让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

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一)说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二)用稿纸写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本环节设置突出对本节课主题的测评,测评(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测评,所提出的问题课下或下节课有针对性地解决。

5.布置作业

课下小论文撰写:

以史为鉴是中国传统,依靠强大的力量建立起来的秦帝国短短十一年历二世而亡,成为后世重要的史鉴之一:唐朝柳宗元认为: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结合课文,你同意柳宗元的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200字左右。

本环节要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根据所学,归纳整理思路,训练书面表达能力,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述完整,思路清晰即可,本题目属于课后“思考与探究”栏目问题,考虑到课上时间紧无法完成,所以安排到课下完成。要求学生当天完成收齐,并检查评分,选出优秀小论文下节课课堂表扬,做到有布置有检查,避免放任自流。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中的亮点之一,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发展、辉煌及衰退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不同于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的另一幅灿烂的政治画卷,让我们去亲自感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历程中地位和重要影响。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这一课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概念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等。

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民主政治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关系,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作用。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九年级上册历史时已经对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阶段不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因此对相关内容的印象比较模糊,而且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了,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陌生,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因此我们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本课涉及的民主政治话题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三、说学法 新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主动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共同探究本课问题,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探究学习:怀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带着质疑走进课堂,带着对历史的质疑走进生活,这样才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态度与情感。

四、说教法 1.以高中新课标为依据,主要围绕“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及素质教育思想。

2.备课活动依靠课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3.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4.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即注重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及撰写历史论文,给学生留下大量的学习与想像的空间

五、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悬念:“你知道以下这些英语名词的最初来源吗?你知道这伟大的雕塑作品产生于何时何地吗?你知道以下这两位伟人诞生的地点吗?他们产生于同一块土地,同一个时代,他们一起演绎了那个时代的辉煌。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辉煌的文明?”让学生在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发出召唤:让我们一起参观西方文明的摇篮,探寻西方文明之根……

2.问题探究(1)总论: 指出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之源,被称为“海洋文明”

一句话概括本单元主要内容:文明表现:从政治文明看,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世界文明贡献良多。

概念剖析:民主政治的含义 古希腊语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专制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2)讲解民主的形成过程: 首先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地图,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解释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资料引入:利用图片和文字立体的展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进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3)民主政治的特点 情境创设:“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的3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你能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通过此题,培养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民主政治内容的理解。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名报社记者,你的上司要求你写出一篇有关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操作流程及评价的报道,你将会采访哪些人,提出哪些问题?去参观哪些地方?采访后你将会给你的报告拟一个怎么样的题目?如果你是被采访者,你又将如何回答提问,评价希腊民主政治?”完成此题的要点是教师必须指给学生明确的操作程序,并作好示范,如教师分别示范记者与希腊公民,并在最后作好评价。设置此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理的想像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辩证的评价能力,强化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的认识。

最后,在已经充分了解民主政治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这样,结论显得水到渠成。

(4)评价民主 通过对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的介绍及展示伯利克里的讲话、陶片放逐法,使学生认识到,雅典的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层次,并促进了希腊人完整人格的形成。

通过伯利克里讲话、图片、文字分别讲述希腊人重责任感、渴求知识的民族性格,并请学生朗读有关雅典人生活的有关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情逐渐升温,引发学生对民主的充分认同及对雅典人重精神生活的无限神往。

3.问题设置:让学生思考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西方政治制度的重大影响。同时指出“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民主政治的必然性。

用书中的两段材料分析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其影响。

4.课堂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6.布置作业 撰写历史论文

首先布置论文范围、主题;其次进行举例;最后提供相关查阅资料的网址。

此题设置的目的,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与概括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并深化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4

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材分析:

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本课主要讲美国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它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后来又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且对我国当今政治的改革大有裨益。因此本节内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邦联与联邦的区别;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能够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了解美国两党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B.通过学习三权分立,认识国家稳定对于当今各国的重要意义。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787年宪法中体现的分权制衡的原则

难点:对比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初中课程中已经有所涉猎,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主要是感性认识。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但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2、学法指导:卢梭说过: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因此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3、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以设问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如独立后的美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美国的开国元勋是怎样解决的?

4、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三、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过程:(本课我将在忠于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1、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奥巴马与华盛顿的图片及相关资料,用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如: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谁?那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他对美国有何贡献?这样从现实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间距离。估计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然后进入本课内容学习。

2、问题探究(在教材处理方面,我将分四大问题进行探究)

(一)探究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美国独立相关史实,所以我将用多媒体展示美国独立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排序重温旧知识,了解美国独立的大概过程。然后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独立后的美国面临怎样严峻的形势?有识之士有何认识?”并用多媒体出示相关材料,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从而达到对邦联制的弊端有所了解。然后再提问:“那美国的开国元勋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并出示美国费城会议的图片,过渡到下一问题的探究。这样用层层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课伊始、趣亦生”。

(二) 探究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依据——1787年宪法的颁布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将分别从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体现的原则及如何评价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将先提供资料“1787年宪法”条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我所出示的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这样能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另外通过动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形象、直观,便于记忆,且做到论从史出。(2)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这一部分我将用角色扮演法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美国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院大法官,先让学生以角色身份阐述其产生途径和权限范围,这样目的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然后以记者发问的形式向每组提2-3个问题,例如:“2003年布什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他有这样的权利吗?希拉里作为美国国务卿是总统任命的吗?克林顿闹出莱温斯基丑闻有什么机构来处置?您可以解除大法官职务吗?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能够担任美国国会议员吗?”通过这样一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另外让学生分组讨论,体会合作的快乐。最后归纳出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并且出示三权分立相互关系示意图,加以归纳。

(3)正确评价1787年宪法:用多媒体展示史学界和政治界人士对美国787年宪法评价资料,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展示马丁路德金和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图片,让学生能够全面的客观的看待787年宪法,认识到民主进程的曲折性、复杂性,同时也学会了辩证的评价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探究美国联邦体制的发展——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用多媒体展示驴象之争的漫画,设置问题:谁和谁PK?什么时候PK?为什么PK?驴象PK反映了什么?通过形象的漫画和活泼的语句,激发学生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的设问很好的完成了美国两党制的形成、特点及作用,最后在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加以概括总结。

(三)探究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这一部分也是本课的难点或重点,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可能会结合本课课后习题在下节课加以重点解决。但这节课我会先利用表格列出两国政体的比较方面,画出表格让学生完成并思考。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反馈,也为下节课训练学生思维做了良好的铺垫。

3、本课要旨:依据本课要旨对本课加以总结,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突出重难点。

4、教学反馈

(1)学以致用:用多媒体展示3-5例客观题,1例主观题,指导学生完成,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本课感悟 :有时间的话让学生谈谈学完这一课后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感悟,让学生自由发言,积极参与。

四、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反思:在上完这一课后,我会及时作出反思,总结这一课所达到的效果及不足之处,以便下一次的完善。

附:板书设计: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背景)

1、美国独立2、严峻形势(邦联制的弊端)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依据)

1、过程 2、主要内容 3、体现的原则 4、评价

三、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发展)

1、时间 2、特点及本质 3、作用

四、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

另附:说课反思

在这次说课中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1、说课的处理还是要根据说课的步骤做,这样的话讲起来不乱,听起来也容易接受。

2、说课的时候要面对大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而不是看着稿子,很多人都有一种心理——对稿子有依赖性,但是又想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瞬间思维就乱了,如果自己熟悉内容,那么就可以脱离稿子,有自己的思路而不会乱。

3、说课时候让语调变化起来,重点难点详细讲说,其他可以略过,在特色和创意的地方重点指出等。

4、说课的时候能够运用多媒体增加效果的就要使用。用相关的图片让说课过程更生动形象、让课堂气氛不再沉闷。

5、说课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方法等,准备越充分,说课时越有自信,也就越容易成功。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5

一、说教材

1、本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第一单元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本专题包含四课内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内容及演变过程,认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本课在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秦汉政治,下启明清政治,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

本模块的知识,与本册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有紧密的关系,本专题的知识除了要说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当中起到重大影响外,肯定还要与专题六进行比较,来突出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进步。

2、学情分析

与初中知识点的比较

高中历史本课内容框架 相对应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历史内容

法令出一 提到“皇帝”一词的来历和专制主义制度皇权至上的特点

君权与相权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中出现了丞相这个官职,唐三省六部示意图及小字介绍。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中出现了御使大夫这个官职;提了一句“汉武帝还加强监察制度”,没有论述到具体措施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阐述了隋唐的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并引导学生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分析其积极和消极作用;世官制和察举制基本没有涉及。

行省的设置 提到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元朝疆域图上标出了各行省,但没有具体阐述。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本节相关的知识,但较表层。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加深认识,如何对本节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便成了重中之重。

3、说学习目标(学法、教法分析)

① 知识与能力

根据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及会考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通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制度建设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评判制度得失的能力。通过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该制度进行多角度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对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专制主义”的评价,就应该给予大胆的否定。它是一种反动的意识形态,表现为个人决定一切,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扼杀民主,侵犯人权,必须彻底否定。当然对于该制度中“中央集权”就应该辨证的看待)。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必修二范文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必修二全册范文

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5篇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教案模板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5篇

人教版新高一历史教案5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课教案范文

人民出版社高一历史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历史教案范文

    5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