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历史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 >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

舒洪0分享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精选5篇

教案要有创新性,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篇1)

课标内容: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①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重视纳谏;②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③贞观之治。

1、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4、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2、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2、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3、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 “自学——问题——讨论”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简要复习上一课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

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教学纲要:

一、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导学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 课后作业: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的名字叫( ),他要位期间的年号为( ),他是发动( )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 )。他重用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

5、唐初沿用( )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 )和( );六部是指( )( )( )( )( )(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 )省。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 )和( )。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 )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等基本史实

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政绩

2、分析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3、掌握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4、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让学生根据知识提炼进行自学,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1、巡回指导学生自问和互问

2、教师准备提问以下重点知识:

(1)唐朝建立的年代、都城、第一位皇帝。(618年、长安、唐高祖)

(2)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李世民、贞观)

(3)唐太宗时最的谏臣是谁?(“人镜”魏征)

(4)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

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生产,重视选拔贤才)

(5)唐玄宗的措施

三、质疑释疑

1、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与学生一起探讨以下问题

从秦朝到唐朝,我国古代出现过哪些盛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对此,你有何认识?

四、让学生小结知识并做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自学: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书,填写本节课的自学提纲,填完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注意要提高效率。(自学提纲见区下发的学案中的知识提炼)

二、自问:

1、合上课本自问自己掌握了知识提炼中的哪些知识,没记住的抓紧记住。

2、小组内同学相互问答,有选择性地提问知识提炼上的问题

3、回答教师的提问

三、质疑释疑

1、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

2、小组间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

3、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师准备的问题并展示

4、随时记要点。

四、反思与巩固

1、小结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

2、做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系列训练

见区下发学案中的随堂训练

板书设计

唐朝前期的统治

唐朝的建立

唐太宗的统治

措施及结果

武则天的统治

地位、政策、评价

开元之治

措施、结果

教后体会

要通过让学生比较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措施,找出唐朝两个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__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__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__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作业:课后作业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

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互动授课

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

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

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

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生:不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

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学生比较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补充:当今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则天

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

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

Ⅱ、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有关最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

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776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