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营造情境氛围,激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

梓荣 1172分享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对于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教育更为重要。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家长如何营造情境氛围,激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营造氛围 艺术活动 想象力

  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因为,绘画等艺术活动与幼儿的天性浑然一体。最新研究也表明,当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绘画等艺术活动时,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同时他们的大脑神经在积极建立联接,艺术活动能起到愉悦性情,开启大脑的作用。如何使幼儿在绘画等艺术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呢?

  一、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十八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辅导孩子绘画中,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儿童无法理解的内容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输,强制训练,揠苗助长,会阻碍其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甚至造成儿童对绘画等艺术活动产生厌恶和反感。

  孩子的绘画水平是有不同发展阶段的,比如孩子1岁时处于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叫乱画期,也叫涂鸦期。孩子能用他们所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木棍儿、树枝等乱涂乱画,他们在涂抹中乐于尝试,感到新奇好玩。孩子的玩与学习密不可分,当孩子主动拿起彩笔进行涂抹时,这种自发自在的活动是孩子学习、理解和表达的一种基本的方式,而且孩子享受这个过程,并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一开始孩子会涂得乱麻一团,毫无秩序,但经过反复涂画,随着视觉上有所控制,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等,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再如幼儿两三岁时进入命名期。这时期,孩子会一边画,一边不停地念叨,成人或许看不出他究竟画的是什么,而孩子会说这是“苹果”、 “飞机”、 “妈妈”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诠释和注解。在解释、表述过程中,由于孩子会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加以结合,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这个阶段儿童最大的特点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绘画水平的阶段性特点。成人要珍视儿童绘画的特点,多鼓励、支持孩子的涂鸦行为,珍视孩子的发展契机,让孩子以真实而自然的情感去表现、表达他们的生活,任何用一把尺子衡量,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和视角去要求孩子,超越儿童自然发展阶段的拔苗助长式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主表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显然,在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时,创设与提供适宜于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罗里斯・马拉古奇曾说过:“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还有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超乎我们想象,他们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成人所无法企及的学习能力。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相信儿童的学习潜力。著名插画艺术家爱丽丝普・罗文森说:我看到过一个孩子的画,一幅乡村风景画。画里有十五棵像棒棒糖一样的树,都在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还有一条奇异的河奔流而过。它当然不是很切合实际,但却是一个构思上的奇迹……当孩子们画人物或自画像时,即使它们只是线条画,也具有一种专业人士都稀缺的生动质感。爱丽丝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认可鼓励对儿童艺术学习的重要作用,她的母亲激励了她的努力,为她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达、表现的环境:铅笔、纸张、胶水和剪刀、蜡笔、油彩和画布对她来说总是随手可得。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富有独立意识和想象力的个体,他们在艺术表现和表达活动中都会留下了不同个体的审美烙印。我们首先要仔细留心观察,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接纳孩子们的创作内容,用心去理解孩子们的情感态度,发现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发掘他们潜在的兴趣和特长,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或平台,关心鼓励他们并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作为成人,我们一个负面评价就可能使孩子丧失自信,并丢弃画笔。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在孩子的艺术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善于观察,善于引导,做孩子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引领者,为幼儿艺术活动的开展创设更为宽松的氛围,静候、支持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提供更多自主体验、自主感受、自主表达的空间。

  总之,我们要让艺术教育更加顺应幼儿的发展特点,让孩子在艺术教育中更像孩子,自由、自主地表达,全面、和谐地发展,让想象、创造点亮孩子的一生,照亮孩子的前程!

    热门标签

    59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