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专注力过程中的误区

锦枫 1172分享

  很多家长在训练孩子专注力的时候过于心急,以及家长自己也有存在的一些误区,导致结果适得其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的几大误区,希望对家长们有用。

  误区一:专注力是天生的

  专注力就像性格特点一样,有一部分确实是天生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在后天的生活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某些原因引起的专注力弱项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的;

  1、天生的特质

  天生在生理构造上的区别会让孩子的专注状况不一样,有些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就是安静一些,有些则活泼好动一些;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PET显示多动症儿童较正常儿童有脑功能低下变化,特别是前额区。MRI发现胼胝体和尾状核异常,胼胝体异常主要是前、后或两者体积减少。

  所以,天生的生理结构和天生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比如说:有些早产儿,本身的脑功能就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在专注通道(视觉、听觉等)和专注的广度上一定是弱于其他孩子的。这一部分天生的身体缺陷是很难在后期改善的。

  2、身体状况

  这里指的身体状况是生理的原因,如一段时间疾病的影响;接触到的孩子当中,明显看到比如说:生病的孩子在当天的课程当中确实会很多注意力都分配到在思考我的身体很难受,我不舒服这个感觉上去了;也有一个孩子,因为少儿期的甲减,所以在课堂中,他的专注时长和控制自己的能力都会相对弱一些;

  身体部分的影响在疾病治愈之后,而且孩子还未形成不好的专注习惯之前是能够通过学习和练习改善的。

  3、干扰

  有一个5岁的小男生,他总是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很感兴趣,比如说:上着课,其他孩子只要一发出声音,他就会立马被吸引,然后开始和别人聊天;教室外面有一点音乐,他都会跟着唱或者跑到教室门口看;

  这是孩子对抗干扰的能力;有的孩子能够做到视觉、听觉都跟着老师走,而有的孩子会被周遭发生的事情所吸引,以至于忘记自己正在做的事。

  对一个目标保持专注,而忽略其他的一切东西,这种能力是由大脑的前额叶区控制的。

  前额叶区有专门的回路,它对于我们想关注的目标能起到强化的作用,同时对于我们想忽略的东西(比如教室外的音乐声)起到抑制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让前额叶区对待目标的专注形成记忆。

  而小童阶段是让孩子建立抗干扰能力非常好的时期,家庭的支持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陪伴游戏的时候,家长是否常常打断孩子?家庭是否会边吃饭边看电视等等都在干扰幼儿的专注。

  因为干扰导致的专注力弱是最主要的通过训练可以达成的效果。

  4、兴趣

  在乐园有家长说:我的孩子上课经常东张西望,随时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玩自己的东西,一刻都停不下来;老师经常跟家长反馈这个问题,家长也是非常头疼,怀疑孩子是不是多动,来咨询。

  当仔细询问之后发现:这个孩子在数学课的时候这个表现特别多,也经常是数学老师找家长反馈问题,其他课也有上述妈妈形容的表现,但是没有那么频繁,但是,英语老师的反应是,孩子能够坐得住,而且一直举手回答问题,也基本不太会说小话;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在不同科目当中的专注表现是大相径庭的,原因就在于他喜欢这门课,或者说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

  这是孩子的兴趣所导致的专注表现不同;这也是专注力训练可以解决的问题。

  5、情绪

  情绪是专注力最大的敌人;比如:你早上出门之前因为和伴侣吵了一架,你在当天的工作当中是不是会出现脑袋一直在想吵架的场景等,而容易忽略工作上的其他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他如果因为某些事情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就容易一直处于情绪中,大脑会激活大量处理与当前学习无关的事情的神经回路,很难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

  由情绪引发的专注力弱,是可以通过掌握正确的有效的处理情绪的方法来提升的。

  误区二:坐不住的孩子就是专注力弱

  在丹尼尔戈尔曼的《专注》这本书当中提到,人的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如学习,上课,你需要努力调动自己的感官达到集中注意力;另一种是无意注意,老司机开车,吃饭等习惯性的行为;

  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后,得到了下面的统计数据: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持续时间为:5―6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10-12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这个时间是指孩子从事学习,写作业等“费神、费劲”的事情的时间,也就是有意注意的时间。

  如果孩子能够达到以上的专注时长,则是正常的平均儿童的时长;另外:从研究结果来看,三年级之前女孩的专注力确实比男孩的专注力要稍好一些,不管是在专注时长还是在专注质量上。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学习通道的不同会让孩子的表现有差异;视觉学习型的孩子主要会依靠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来吸收信息,并进一步理解、记忆它们。

  听觉型的孩子主要用听来吸收知识,他们的特征是爱说、爱讲、爱插嘴、爱扎堆,哪里有热闹就爱往哪里去。动觉学习型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超级爱动,根本坐不住。即使听人讲话,他也要跑着听,或者是人站在那儿,腿脚也要动个不停。

  但是,这类型的孩子是通过动起来吸收信息的;当老师提问的时候,这些看似没认真听的孩子是能够回答的,并且是能够吸收当天学习的知识的;而专注力弱的孩子是没办法回答,也没办法吸收学习的知识的。这就是动觉型孩子和专注力弱的孩子的区别。

  所以,判断孩子的专注情况不止从某些爱乱动等行为这些表象上,可以观察孩子的专注习惯,时长(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是否持续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多方面的考虑,也可以请专业机构的介入进行判断。

  误区三:专注力弱和多动症混淆

  多动症,心理学上的专业名词叫做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这种类型的孩子会出现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需要特殊的治疗,可能是药物或者特殊的机构辅助;而专注力弱是孩子可以通过练习或者解决某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做到正常水平的专注的;专注力弱的孩子大多不需要药物或者特殊机构,如精神病院,心理疾病治疗等的治疗的;

  那么,在孩子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呢?

  在这里我们提出几点家长们可以在孩子专注力习惯培养的关键期需要注意的:

  1、在孩子抗干扰能力较弱的时期,给孩子创造安静的、能够专注的环境;如:玩玩具的时候不要一直提问打断;画画的时候不放电视;孩子房间作业时间时不一直端水果,拿饮料打断;环境上:孩子的桌面玩具和摆件不宜过多;文具盒不买过于花哨等等;

  2、接纳孩子专注的现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专注特点允许孩子分段作业,比如20分钟一次休息,前提是这20分钟是需要高专注的;不强制要求孩子一直做一件需要高专注的事,这可能会引起孩子因为情绪的不专注;

  3、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信息收集系统: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训练大脑的RAS网状结构,帮助孩子筛选当下的重要信息,专注于重要信息。

  4、家长发现孩子疑似专注力弱的表现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专注力的标签,更不要带着孩子四处治病;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弱于其他人的,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伤害。

  所以,家长做到给孩子创造专注环境后,也观察到孩子坐不住,磨蹭时,不用太过于着急的给孩子贴上专注力弱的标签,应该是判断孩子坐不住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来提升孩子的专注能力。

    热门标签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