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沟通时的错误方式和语言模式

庄宇 224分享

  很多父母都抱怨自己无法和孩子进行沟通,很多孩子也经常会说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没有沟通,整个家庭氛围就会充满紧张和焦虑,也正是因为缺少了沟通,亲子之间才会有了更多的不愉快。父与子、母与女这种父子和母子关系是世上最亲近的关系,是血浓于水的关系,是任何关系所不能替代的,可是,很多问题的产生也恰恰因为这种亲密关系。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总会陷入错误的沟通模式,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亲子沟通的错误模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母错误的沟通方式

  1.指责埋怨型沟通

  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

  在这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最终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氛围就越是沉闷、紧张。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2.迁就讨好型沟通

  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个人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另外,这种沟通同样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

  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但是,这种沟通所造成的孩子的任性却主要表现为眼前的、家庭内部的,孩子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个迁就型的人;孩子成人后,很可能又不自觉地组建起一个迁就讨好型的小家庭,在一种缺乏真挚爱情的家庭情感氛围中生活。

  3.打岔啰唆型沟通

  啰唆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听到别人的一句话,立即进入自己的个人世界,看是在处理别人的事,实际上是在处理自己纷乱的情绪。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的状态和心情,自身被许多意义不大的事情环绕,在于孩子沟通时,给孩子最大的感觉就只有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像两台同时开放的收音机,各自在坚持不懈地播放着各自的频道,根本没有听众和反馈;另一种情况就是,一方(往往是家长)在喋喋不休,另一方(往往是孩子)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这种毫无效能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逆反和抵触,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孩子抵触的是家长的唠叨,而不是家长所说的内容。

  4.超理智型沟通

  超理智型沟通有两大特点:一是只针对孩子,夫妻之间往往并不是“超理智”的:一是父母“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戴着过滤镜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优点都被过滤掉,剩下的只有缺点和危险,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规范孩子。

  这是一种严重缺少亲子情感交流的沟通方式,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采用这种沟通方式的父母,常常在早期能够很直观的看到“教育”的成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和孩子进行交流时的错误语言模式

  1、命令、控制、威胁、警告

  2、建议、唠叨、说教、给方法

  3、评价、指责、否定、贴标签

  4、讲道理、摆事实、研究分析

  5、比较、打骂、挖苦、嘲笑

  6、审问、怀疑、明察暗访

    热门标签

    71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