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热点资讯 > 北京延庆区2023年端午文化节活动有哪些

北京延庆区2023年端午文化节活动有哪些

广辉1865分享

北京延庆区2023年端午文化节活动(有哪些)

又是一年端午时,融水祈福、龙舟竞渡、粽叶飘香,无论何时,端午节都是人们心头忘不掉的一抹记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延庆区2023年端午文化节活动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延庆区2023年端午文化节活动有哪些

北京延庆区2023年端午文化节活动有哪些

2023年北京延庆区第十五届北京端午文化节活动推荐

亮点一:主会场盛大开幕式

6月22日上午,将在世园公园举办第十五届北京端午文化节开幕式,歌舞表演、披红点睛、诗歌朗诵、非遗展示……开幕式亮点不断,燃动全场观众热情,更有来自五个省市的嘉宾为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亮点二:三场体育赛事

为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弘扬端午传统文化习俗,本届端午文化节特别推出龙舟大赛、世园夜跑、平衡车赛三大体育赛事,面向各个年龄段人群,为运动爱好者。

亮点三:五大分会场

除开幕式外,此次端午文化节还将设立世园公园、世葡园、野鸭湖、龙庆峡、夏都公园五个分会场。世园公园聚焦传统文化,特色市集、民俗体验、龙舟竞渡、端午研学、杂技演出等活动应有尽有。世界葡萄博览园不夜城音乐会舞动音符,狂欢一“夏”。生态野鸭湖主打亲子露营,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茁壮成长。古风龙庆峡,祈福端午节,coser龙舟巡游,着汉服乘索道,圆你武侠飞天梦。夏都公园将举办儿童绘画展、农产品及非遗手工艺品展示售卖,让市民游客在体验互动中感受节日的文化气息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亮点四:全域开花覆盖18个乡镇街道

从6月17日起,延庆18个乡镇、街道均将启动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和满京城、奋进九州”千家店镇端午文化节、“‘粽’情端午艾‘礼’旧县”旧县镇端午文化节、“来井庄 品乡宴——长城脚下过端午”井庄镇端午文化节、“复刻时光品味端午”百泉街道端午文化节等18个乡镇街道近百项活动将精彩呈现!手包粽子、制作香囊、读书写诗、露天观星、烧烤摆摊、围桌煮茶……端午节期间,市民群众不出远门,就可以观看文艺演出和电影,体验包粽子、做香囊等传统民俗和毛猴、面人、糖画等特色非遗,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还会为村内孤寡、困难老人开展志愿服务,送去节日温暖和祝福。

北京延庆区2023年端午文化节活动有哪些

图源官微

北京延庆区2023年端午文化节活动有哪些

端午的由来与传说

纪念屈原说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楚国大夫屈原在听到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的消息后,悲愤地写下绝笔作《怀沙》,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的百姓们知道后,都纷纷载船前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后来便在这天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粽子节”。

纪念屈原说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楚国大夫屈原在听到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的消息后,悲愤地写下绝笔作《怀沙》,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的百姓们知道后,都纷纷载船前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后来便在这天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粽子节”。

夏至说

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有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他的解释源于《岁华纪而》中对端午的描述为“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即端午节处于夏季之中,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作“夏节”、“天中节”。而有关竞渡、吃粽子的习俗,隋代人都将它们视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而并非是打捞投江的诗人屈原。

恶日说

在先秦时期,古人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相传初五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因此便将五月初五视为“恶日”。在《吕氏春秋》中有一章规定:人们在这一天要禁欲,斋戒;而在先秦之后,这一天也被当作不吉之日,人们都会在这天插艾叶驱灾辟邪、喝雄黄酒避疫。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习俗

1、吃粽子

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

2、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3、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

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喝雄黄酒

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成人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黄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6、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7、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8、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熙游避灾(古时称“游百病”)

古时,老北京有熙游避灾(古时称“游百病”)的习俗。自明代起老北京人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上午要去天坛,仰仗天神之力以避毒瘴;下午要去金鱼池、高粱河、满井或东苑等地游玩。

《金史礼志》上载:每年重五、中元、重九三个节日里,皇帝要举行拜天之礼。行过拜天礼后,宫廷要进行骑马打球、射柳的游戏。

3.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这一习俗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75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