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日记

志豪 1172分享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扶贫工作日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日记一篇

  驻村条件艰苦,但单位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久富村坐落在卢氏县西南偏远山区,离县城约35公里,距镇约6公里,交通非常不便。我们所住的村部不通水,用水需到200米远的小河沟里用水瓢一瓢一瓢舀到水桶里,静置后才能使用。村部附近没有住户,静谧的夜晚,远处的村民8点就休息了,周围没有灯光,路上没有行人和车辆,只有夜空繁星点点,远处偶尔传来猫头鹰的叫声,初来的欣喜过后,孤独感顿生。

  但我更深知扶贫不是单个人在战斗,因为单位是我们坚强有力的后盾。为给我们改善生活条件,单位为我们送来食品、饮料,单位食堂还专门为我们制作了方便食品,稍一加工便可食用。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局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爱护,心中倍感温暖。因为有你们,在这里孤单但不寂寞;因为有你们,在这里艰苦却很欣然。精准扶贫志比金坚,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久富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日记二篇

  今天,冒着辽东山区铺天盖地的雪,和同事去社科院的扶贫点新宾县响水河子乡扶贫。今天主要是走访贫困户,并和乡领导座谈。

  说实在话,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省内的一些城市和农村社区走访贫困户,这其中既有单位的扶贫联系点,也有个人的联系点。每次到那些贫困户家里走访,都会受到一番心灵洗礼。今天,又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我们到的是该乡政府所在地响水河子汉族村,这个村是由原来的四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有2000多口人。今天由村里安排的十户村民家,都是在村里很典型的贫困户。家庭状况各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特色,就是贫困。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这一会儿再说;有的是因老致贫,农民因年岁数大了,劳动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有的是因学致贫,农村孩子升学是农民的开销之一,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是天文数字,靠泥土里刨食,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愚致贫,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他们思想保守,不外出打工,也不懂得积累,甚至因为赌博、玩“”,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项因素中,最主要的无疑是因病致贫。今天村里安排的十户贫困户,基本都是有病患的家庭。徐某某,男,本人患有哮喘、心脏病;柳某某,女,三个女儿先后患病去世,一个人生活;周某某,男,年老体弱,患有心脏病、脑血栓,前列腺肥大,独自一个人生活;杨某某,男,本人患有脑血栓;艾某某,患有脑血栓;梁某某,夫妻二人都是智障;周某某,男,本人患有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赵某某,男,年老体弱,多年患有心脏病,一人生活;吴某,母亲患有脑血栓,卧病在床;张某某,一人生活,是肢体残疾人。疾病是农民的大敌。一个农民家庭,如果其主要劳动力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如果有一人得了大病,对这个家庭来说,生活将被彻底打乱,那就是致命的打击、无法承受的天大的灾难。承包地没人种了,不能出外打工了,更何况,为了治病,为了救命,可能把很紧巴攒下的一点钱全花出去,还可能拉下几年也还不完的饥荒。这样的家庭生活随即就会陷入困顿,陷入无奈,陷入绝望。

  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世界第一经济体唾手可及的情况下,却还有大量的人群生活在全社会平均生活水准之下。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那里的弱势群体实在太多,他们的孩子为了追求现代生活,走出大山去城里打工,在农村的许多地区已经很少看到年轻的面孔。留下来的都是老人、中老年妇女和孩子,所谓的“386199部队”。这些留守的人群,很多是老弱病残,他们为了生计每天在苦苦挣扎,他们病痛中孤寂中苦苦煎熬、苦苦忍受。现代化和他们离得很远,文明对他们说来说是一个很奢侈的名词,每天被疾病折磨无钱医治只能一把一把吃止痛片的人们,何谈幸福指数、小康生活?!在我们很多专家在测量中国离现代化还有多远、何时全面进小康的时候,我不能不说,这里是被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快要忘记的角落。

  在走访中,遇到了一些让人心酸流泪的故事。我和同事到一个60多岁的大叔家,这位老人患有较重脑血栓、心脏病。当我们离开他家,腿脚不便的老人非要出来送,老人说了一句让人心酸的话:“送一送,有病啊,不知道你们下次再来还能不能见到我。”听了这话,我们一行人心情都非常沉重。已经走出很远了,那老人还在那里摆手……

  让我们感动的是这些深山里农民的觉悟。当他们接过慰问品时,都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有的说党没有忘了他们,习近平主席没有忘了他们。有的老人接过慰问金,流下了眼泪,这让我们内心里很不好受。有一个老党员,多年义务看护烈士陵园,每下一场雪,都第一个去村外把陵园打扫干干净净。今天又下了很大的雪,老人说雪大干不动了,于是打发儿子去清扫。他说,要让埋在地下的烈士有一个好的环境。还有的老党员对党刊特别地亲,一期不拉都要看,《共产党员》杂志一期不能少。他说,党刊就是我的命根子。

  心酸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也还有很多很多。我深深地被他们的质朴而感动,被他们的善良而感染,被他们的真情而感化。我想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带上一襟他们的质朴情怀,情为他们系,心为他们牵。

  山里人贫困,那种贫困的状况绝非你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想象;山里人淳朴,那种淳朴会让在商场、职场激烈竞技中的越来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颜;山里人有觉悟,那种觉悟深深地植根在黑土上,会让成天为如何弘扬核心价值观大伤脑筋的理论家们有所启迪。

  日记三篇

  今天是我们期末考试的日子,学校的期末考试就意味着马上就要放寒假了,意味着一年即将过去,驻村扶贫一年来,下村过多次,深入民间了解情况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促进。年关将近,这些贫困户们该如何过年,到成了我的一块心病。今天,我带着疑问,和熊志超一起来到柳家大湾村,找到柳书记,和他攀谈了起来。

  柳书记谈到,村里五保户由政策兜底,天冷由上级发放棉被,送米面油,村里也会着情去看望孤寡老人,行动不便老人,对于不孝顺的儿女村里也会打电话督促,村里也会破费点。而且今年村里遭受讯灾,好多农户经济特别困难。

  谈到这里,我觉得作为驻村一名队员,我也得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援一下村里,于是我和熊志超商议,决定支援村里4000元,虽然钱不多,但是我单位负责六个村的扶贫,这点钱对于我一个靠上级拨款过日子的单位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就是这点钱,我们还的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东拼西凑,平时节俭。另外我也想从整村推进的角度谈了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想法。诸如开办藕粉加工厂,做大荷花连片,发挥交通优势和一家天的优势。开展招商引资等。年轻有为的柳长文书记也由此想法。准备开年开会讨论,准备实施。

  日记四篇

  今天下乡入户来到一组姚俊杰家,家庭3口人,_二人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且都是腿部残疾。姚俊杰本人身残志坚,有部分劳动能力;其妻子生活能够自理,能够做饭;其儿子今年刚读完职业技术院校,在江苏一家电子厂务工,属因残致贫户。

  他们一见到我和随行的村干部便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待他们吃完早饭后,便和我拉起了家常,一开始交谈,他们说话还遮遮掩掩,好像有什么顾虑,我意识到这点后,便支走了随行的村干部。这时,他打开了话匣,无拘无束地向我诉说了家中的困难,以前他向村上申请了几次低保,不知什么原因都没有办理成,导致他对村干部产生了逆反心理。在谈到今后的脱贫措施时,他茫然不知所措,只是不停地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像我们这样的残疾人是不会脱贫的。对于他这种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心态,我向他讲解了申请低保的有关政策和程序,并承诺,随后立即向村干部了解相关情况,同时,通过上门关怀心理疏导,鼓励树立起生活信心。

  在一时的交谈中,我脑海中闪现出几条便于他们家脱贫的计划措施:

  一、今年新发展劳动量较小的花椒树9亩,争取产业补助,并参加技术培训,嫁接换头无刺花椒,3年内就能见成效。

  二、鉴于其儿子姚泽今年大专院校毕业已经在外务工,通过电话联系商议,鼓励应征报名入伍。除享受相关入伍有关政策外,军旅生涯锻炼后,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争取更好的工作。

  三、姚俊杰本人身残志坚,是一名泥水匠,帮助他联系附近的建筑农活,应该也有一定的收入。

  四、对接“八条路径”政策,所有普惠性政策全面落实,该享受的享受、该争取的争取,进行政策叠加保障。

  临走前,我将这几条脱贫计划向他详细做了解释,他听完我的话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不住地说:听了你的话,我有了脱贫的动力,在脱贫的道路上,我绝不拖大伙的后腿。

  从他家离开时,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涌上心头,虽然他家还未脱贫,我想只要落实这几条帮扶措施,并不间断地上门帮扶,他家脱贫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6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