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予晚报情感的美文写作

春燕 1172分享

  编者按:《写作只因晚报情》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晚报中的成长历程,即使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里,也依旧坚持努力打造出最好的晚报时代。

  十年前,淄博晚报十五周年盛大庆典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还清晰地记得2007年11月30日发表的《与晚报相守》被编入《晚报情缘》一书,2007年12月28日淄博晚报十五周年庆特刊《副刊选粹》上发表的散文《石门红叶》,仿佛一转眼,淄博晚报就二十五岁了。

  喜欢淄博晚报,得从喜欢剪报说起吧。我的业余爱好很多,剪报是最坚持的一项,而剪的最多的是淄博晚报的副刊,从创刊时就开始了。《夜聊斋》、《阅读》、《城市副刊》、《新青年》,每期必剪。慢慢地,我也拿起了手中的笔在副刊发表文章了,剪报也从原来只剪别人的文章,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剪报专辑《我的文章》,专辑里只剪贴了自己发表的文章。

  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是淄博晚报让我从一个单纯的阅读者,变成了现在的写作者,淄博晚报成全了我,培养了我。

  多年前就有人预言说网络阅读将取代报纸,但多少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取代,将来也不会取代,报纸仍是阅读率很高的纸质传媒。有位名人说得好,读报这件事对于千千万万的人来说,几乎和吃饭一样不可少的。与正襟危坐在电脑前不一样,我喜欢以各种随意的姿态捧读的感觉,喜欢那报纸的清香,喜欢剪刀走过报纸的嚓嚓声。

  鲁迅先生曾说,写的东西,有时只给自己所爱的人看,就感到满足。我渴望书写,也不为谋求什么,只为开辟心灵的净土,沉淀生活中的思想,把不能抵达的言语隐在文字中,哪怕几个字,一句诗。待到鬓有浓霜时,拿出来重温,便有两份时光在纸上开花。

  2013年我上了晚报副刊的“专栏作家”,与我市和我省的一些文学名家大家同版发文,每周一篇连续发表了五篇散文《拍荷记》《拍雾记》《菜市场》《女人如花》《感动如虹》,这对于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

  就在那不久后的一天,一位陌生的老人突然来到了我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淄博晚报》,上面有我刚刚发表的《感动如虹》,里面记录了一老一少帮助我的故事。我心想,莫不是那位给我让坐的老同志?后来一聊,并不是。他是石桥镇一位常年读晚报也读我文章的读者,说这一篇文章特别感动他,就来与我交流的。后来每当我发表文章,他都会打电话来与我交换意见。

  更让我感动的是,很多人关注我写的时候,更有人还关注我的不写。当我不写时,还有人在期待着我的文字,还有一份深深的牵挂。李桂霞就是这样一位因晚报而结缘的朋友,当长时间在晚报上看不到我的文章,她竟然查114打电话找到了我,开口就急切地问:是不是病了?身体又怎么了?为什么不写了?我和她本来是素昧平生的,却因为晚报让我们走进了彼此的生命中。她后来在晚报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我们因晚报而结缘的故事,发表在了晚报上。

  以至于我有时候这样想:如果我在别的地方发表了,关注我的那些淄博晚报的读者看不到怎么办?于是,我的写作几乎就是为了晚报而写。

  写了许多年,我并没有太大的长进,写出淄博,走向山东,走向全国。我想起一句表白:自从爱上你,余生皆是你。眼里有了你,其余全是路人。

  但是,我那些自认为浅薄的文字,能给别人带来一丝愉悦和共鸣,我就觉得自己的这些努力,真是值得,就有了意义。

  每次一想到,在庞大的宇宙云天之下的某一个角落,有人正细心的捧着《淄博晚报》读着我的文章,我就会为之动容:只有一个读者,也是写下去的理由。

  作者|尚桂汝

  公众号:爱读淄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1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