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遇见的心情写作日志欣赏

春燕 1172分享

  编者按:《遇见最好的自己》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讲座上的感想分享,写出了自己一路的成长历程,使得自己变得愈来的好,不妨来看看吧。

  2017年我们已经挥手说再见,感恩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段经历,相信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遇见。2018就这样来了,1月6日,郑州迎来了一场大雪,我们在欣赏雪景的同时,又为了另一个遇见而做着准备。

  李政涛教授在高铁晚点五次的情况下,依然冒雪带病在凌晨来到了郑州,来到了艾瑞德国际学校的报告厅,和这样一位敬业、奉献的学者的遇见,是2018年最美的相遇。

  什么是一堂好课?作为一名教师,不管你教的是哪个学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看过很多种答案。而李教授却用四个字来概括:实、长、清、细。这四个字李教授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来阐述,我相信这是我们听过的最有用、最有价值、最全面的答案。

  讲到“实”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节好课要是一节平实的课。李教授说常态下的课最养人,公开课最炼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吃家常便饭长大的,不可能每天都是大餐。上课也是一样,我们要把家常课按照公开课的标准来上,相信那样的课堂“养”出来的学生更“健康”。在这个标准上,我相信大部分老师还是做不到的,一节公开课老师们都是提前一周或者两周开始准备的,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教研组一起商讨,并反复的试课磨课最后呈现给大家一节好课,事实证明确实公开课最炼人。但我们如果用对待公开课的激情来对待常态课的话,那受益的何止是我们的孩子,更是我们自己本身!我想这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讲到“长”的时候,李教授提出了课感:一节好课要有推进感、纵深感、生长感。这让我联想到了很多自己的教学片段。今年带的是一年级的数学,了解一年级数学课本的老师都知道,内容是非常简单的。一些内容可以说很多孩子在学前班已经学过了。在开学初的一两个月,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基本上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越是简单,对于老师来说越是很大的挑战,有时候我会明显的感觉到一些孩子在课堂上的无所适从,和对内容的不屑一顾。学生的反应更体现出了老师的教学设计。我们的教育要提倡多元化,数学课上更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挑战,训练他们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孩子在课上都能学有所得!

  讲到“清”的时候,三度清晰更是让我们对自己的课有了重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度清晰,要求我们能够做好学情调查,困难障碍是什么?哪些难?难在哪里?我们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是否遵循孩子们的差异呢?教学过程二度清晰,要求会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进行捕捉、提炼和利用。这让我想到了数学组魏静老师的公开课,移动小棒使算式成立,班里一个小男孩移动的跟别人都不一样,他移出了一个不等号,这是多么好的课堂生成,魏老师抓住了这个资源,利用这个资源鼓励孩子的发现,让孩子在课堂上受到了尊重,即使当时的答案对于当时的题目来说是错误的,但正是这个错误的生成让魏老师演变成了有益的生成,课堂上一片掌声。教学反思三度清晰,更是能让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各个环节的重新审视,不思考就不会有进步,在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中我们才能不断寻找有机课堂。

  讲到“细”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给了我们眼前一亮。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在提倡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的形式化,表演化,平庸化,模式化,低效化也慢慢显露出来。不可否认,在我的课堂上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小组合作真的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一项工作。从小组的人员配置和分工,到展示时的分享和评价,以及老师和倾听的学生在小组中应该怎么做?这些清晰的理论都可以直观地落地成策略供我们使用。一年级孩子的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我们老师形成合力,把好的小组合作习惯从一年级开始培养,相信孩子们会受用很久。

  李教授的讲座讲完了,但留给我们的却是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相信每一位老师都在跟自己的课堂进行链接。每一位老师也都在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2018年是艾瑞德国际学校的教学年,回顾2017每一个学科也都在用一节一节的好课践行着自然生长教育。数学组每一位老师也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学主题课程、数学与戏剧的融合、数学故事课堂、趣味数学课堂这些新名词在艾瑞德数学自然生长课堂上出现。相信2018年数学组也会遇见最好的我们,我们一起,一群人,一件事,更加笃定,砥砺前行。

  有一种遇见终会倾心,温暖而又明媚,感谢这样的遇见,让我们在心里好好收藏。2018由最美好的相遇开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遇见最好的自己!2018又是艾瑞德国际学校的教学年,我们一起期待和最好艾瑞德的相遇!

  作者|葛小幸老师

  公众号:艾瑞德国际学校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1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