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生物 > 生物教研 > 教学设计 >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文轩0分享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7篇

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1】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

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

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请大家看I-5。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7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以及I-10图学生讨论。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课本第6页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由于学生在生物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对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也掌握得比较清楚,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尝试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并能付诸于实践,完成果酒和果醋制作并掌握基本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先请学生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体会探索过程,认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三、具体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生活中的现象

导学

主动探索,设计实验。

成果的展示及分析与评价结果

课题延伸

加工信息,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设问:1.“欣赏有很多方式,品华东庄园,体会人生魅力……”这是一则推销葡萄酒的广告词,美酒飘香,韵味十足。你知道这样的美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吗?

2.酸度较低的果醋是一种新兴的饮料,适量饮用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美容养颜等,在享用它们的同时,你想知道果醋是怎样酿造出来的吗?

介绍1、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

(展示幻灯片)请学生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和生活场所。

2、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 H2O

1、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

2、分小组探讨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书本所列两位同学所使用的发酵装置,看他们的方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讨论并设计本小组的发酵装置。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的操作提出几点提示。

1)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并处理?

2)如何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3)怎样控制好发酵的条件?

注意提醒学生每天观察发酵液,看看发酵液会发生什么变化。

发酵7~8天后

1、观察发酵液的色、香、味。

2、尝一尝,说说心中的感受。

3、小组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包括①、在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有哪些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发酵后多少天?你能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吗?

②、如何证实葡萄汁转化成葡萄酒是由于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有什么简易方法可以证明葡萄酒醋中有醋酸生成?

③、你制作的葡萄酒与葡萄醋口味如何?下次制作,有什么改进的方法?

果汁发酵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1、为提高果酒品质,也可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如何获得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呢?

2、如何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

思考并鼓励学生去探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

了解果酒、果醋的制作方法。

明确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装置和过程。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学设计

掌握对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

了解检验酒精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实验开展打下良好的铺垫。

使学生认同科学研究成功的要素──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及技术手段的支持。

培养学生摸索发酵条件的意识,体会探索过程。

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

通过对实验成果的展示,不单巩固了课堂知识,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引起学生学习与动手实践的乐趣。

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科内知识。

四、教学中的其他问题及对策

本课题是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从这个实验开始,引领学生进入生物科技的新境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既要规范实验的程序,又要充分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摆出现象: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揭示态度:

采取措施:

五、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六、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七、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主题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营养、消化、血液循环等有关知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加上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生能理解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但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自学、引导、议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六、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了初二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了多媒体动画课件,尽量将抽象、微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创造条件吸引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活动,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易理解和掌握。

首先以一则新闻报道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视频思考“肾脏为何重要”,引出肾脏的功能,而排出废物的途径有多种,可以与呼吸系统相联系,引出排泄的概念。在介绍肾脏结构时,展示课件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肾脏的外形;肾脏内部有哪些结构?由学生讨论、回答。肾单位的结构较抽象,无法用实物来表示,所以用课件显示肾脏局部放大之后的结构,由学生对照书本,同座之间相互提问,认识肾单位结构。让学生阅读书本,自学,培养学生自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血液流过肾单位时,通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这个过程属于微观的现象,学生看不到,摸不到,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安排了一个动画,将微观的尿液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并根据教材提供的模式图和文字说明,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自主归纳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各成分的变化。同时,本节课中还提出了一些和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有关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自豪感。

七、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视频导入:新闻报道中的主人公身患尿毒症,生命岌岌可危。

提问:为什么肾脏功能的丧失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肾脏有何作用? 观看视频

前后四人作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作答。 以新闻报道导入课题,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提问:肾脏如何排出毒素?引出排泄概念。

提问:人体可通过哪些途径排泄废物? 学生讨论,回答。 启发学生回顾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并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

泌尿系统

的组成 展示课件泌尿系统的组成,并提问:

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 最重要的器官是

哪一个?

展示课件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肾脏的外形。

2、肾脏内部有哪些结构?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

同桌互问互答,了解肾脏结构 了解人体的基本生理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肾单位 展示课件肾单位的结构,引导学生对照书本,同座之间相互提问,认识肾单位结构。

学生阅读书本,自学 培养学生自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尿液形成过程 展示课件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动画) ,动画中可看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其中物质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比较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中主要成分的差别。

思考:健康人的尿液中是否会有葡萄糖或蛋白质、血细胞?如果有,是什么原因?

学生讨论,血液经过肾单位时,成分的变化情况。

学生上黑板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动画直观地将尿液形成过程展现出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尿液形成过程。

小结 提问:

1、 人体一昼夜产生

的原尿和尿液量一样吗?

2、 人体尿液的形成

是持续不断的,还是有间歇的?排尿呢?为什么呢?

将此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下节课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思考尿液形成与排出之间的关系,为下节课打下铺垫。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为下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评价

1、通过举例分析,评价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

2、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评价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联系和课堂检测,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教学准备:

学案、课件、布置学生课前做探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的实验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一棵小草的生存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吗?(生交流)生物离不开它生存的环境,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回答)同学们说的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新授: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教师屏幕出示

1.沙漠中的骆驼;2.沙漠中的骆驼刺;3.寒冷海域中的海豹;4.旗形树的树冠——四个图片资料,让学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讨论: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由于生物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和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同学们还能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

3、课件展示动物的警戒色、保护色和拟态;被捕食者对环境的适应;食肉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4、我的发现:生物的生存斗争是非常残酷的,或风吹雨打、天寒地冻,或被抓捕,或饥肠惋辅,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列举雷鸟的例子说明适应的相对性。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师过渡: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其实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在影响着环境。

2、师: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很多,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2)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

3、启发学生举出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更多例子,结合课件抓准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也生活在生物圈中,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的重要啊!

练习设计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的是()

A、侯鸟迁徙B、朵朵葵花向太阳

C、骆驼能生活在荒漠中D、树木能保持水土

2、蚯蚓体表有黏液和刚毛,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使土壤变得疏松,并提高土壤肥力。这一事例可以说明()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才能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C.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3、下列事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因素变化的是()

A、仙人掌的叶变为叶刺B、蛾类的昼伏夜出

C、候鸟的迁徙D、公鸡报晓

4、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纷纷落叶,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表明()

A、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法国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比法国梧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松树与法国梧桐树进行着竞争

5、到了冬天,我们看不到青蛙,蛇等动物,它们冬眠了,这是因为()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躲避敌害

6、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达标检测

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和,生物的适应性是的。

2、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A、风声鹤吠,草木皆兵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判断:

(1)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因此,生物适于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生存()。

(2)蚯蚓只能生活在疏松湿润的土壤中,因此,蚯蚓既不能适应环境,更不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板书设计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生物适应环境-------和------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生物影响环境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6】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主要在于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这是完成科学探究课的首要环节。教师只是适当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决定。最后的拓展活动可以灵活进行,既可以从反面衬托出昼夜节律的意义,也能让学生切实体会昼夜交替带给我们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对植物或动物在昼夜间的变化感兴趣。

2.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对植物或动物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

2.认识到合理作息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通过一个选定的实例,发现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

怎样选择一种动植物,确定如何来观察研究其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花钟图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太阳东升西落。白天,我们会到学校里上学;晚上,我们肯定要睡觉。爸爸妈妈白天也要上班,晚上就会在家里陪着我们。可见,我们的活动在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发生着变化。是不是只有人才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发生变化呢?

学生:不是。(学生的回答最初只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小动物,但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路拓展到所有见过或听说过的生物上。)

讲授新课

活动一: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师:你能将自己见过的小动物或植物的行为随着昼夜变化而发生的不同现象说一说吗?(教师可以把学生说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写出来。)

生:昙花只有在晚上才开放,猫在晚上活动的多。

师:其实不但生物的行为会随着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而改变,即使只是在白天或是黑夜里的不同时刻,生物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花钟图,观察不同时刻分别有什么花儿开放。并要求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教师设计一些小问题,例如:“牵牛花开放大约在什么时候(几点钟)?”之类,让学生利用花钟判断时间。)

生:(观察并记录。)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根据花钟来判断时间呢?你觉得花钟好不好?(这个讨论主要是引起学生对昼夜和时间对动植物影响的话题。)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行为会受到昼夜变化的影响?请把下面的图画完成。

生:小组合作完成教材中没有完成的图画。(展示交流:将自己的画面进行展示,并说说其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大家增长见识、丰富知识。)

师小结:大家知道的可真多。有那么多的动物、植物的行为都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就让我们选择一种生物,对它是怎样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行为的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吧。

活动二:对()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完成对不同生物的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汇报。

师:请同学们讨论:生物为什么会发生昼夜的行为变化?我们人类的昼夜行为变化有什么作用?

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了解昼夜节律的含义,以及生物节律的意义。)

师小结:生物节律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并对我们的生活发挥着巨大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快速生张发育时期,更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身体劳逸结合。

拓展活动:

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了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全班交流。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7】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子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本课还安排有一个学生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二组讨论。

教学重点:

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教学难点:

一、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生物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初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凡事都想知道个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

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年龄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培养: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

1.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关系。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法设计:

启发式引导、交互式交流、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一、教师活动:

1.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初一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具备的能力及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2.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

3.制作CAI课件。

二、学生活动:

1.准备红色、黄色、绿色、黑色水彩笔各一支。

2.采集五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其中必须要有松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展示五张图片(海带、苔藓、桫椤、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

板书:第二节 种子植物

提问:这些植物的种子结构是相同的吗?通过下面的观察实验,你会找到答案。

提示:在动手观察之前先阅读P83—P84实验内容。

提醒注意:观察种子结构的基本步骤是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板书:菜豆种子的结构

强调:菜豆种子的子叶是2片,且肥厚,储存营养物质。

板书:玉米种子的结构

强调:玉米的子叶只有l片,瘦小,不储存营养物质

小结:种子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它们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它是幼小的生命休,是种子结构的最重要部分。

提问:你想知道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植物分布更广,种类更多的原因吗?

小结:低温、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

过渡:种子植物的种类的确非常的繁多,你能说出下列种子植物中哪些种子有果皮,哪些没有吗?

小结: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被分为二大类

板书:

1.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

演示:一组图片(如银杏、冷杉、塔柏、马尾松、罗汉松、法国梧桐、女贞、夹竹桃、茶花、石榴等),以校园或本地公园植物为主。

播放录像:蒲公英、鬼针草、杨、柳、竿彬等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小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实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总结:放CAI课件(内容: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及两种种子结构的比较)

反馈:出示抢答题

学生通过识图自己总结山种子植物的概念。(启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请两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收集的五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并介绍它们的名称。(角色互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新信息。)

(启发思考,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学生统一将胚芽涂成黑色、胚轴涂成黄色、胚根涂成绿色、子叶涂成红色。(通过实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请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给予评价,并评价自己的实验效果。最后得出菜豆种子的结构。(通过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步骤同上(学生在玉米种子上涂色、展示“作品”、评价、总结)(再一次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分组讨论:P841、2、3、4题,并将

答案填在书上,(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阅读P84第一段。(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别实物(小麦、蚕豆)。比较它们的寿命,谁长谁短?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收集的花生、豆角、松子、白果、苹果、橙等实物

学生答:(略)

请十位同学快速判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考查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看录像,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来充当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略)(角色互换,逐步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请一学生对剩余内容进行总结。(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学生抢答:(略)(通过抢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提纲

一、种子植物:

1.菜豆种子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结构:

种皮 果皮和种皮

胚芽 胚芽

胚轴 胚轴

胚根 胚根

子叶(2片) 子叶(1片)

胚乳

二、种子植物的分类:

1.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保护。

2.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中。

3.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7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