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生物 > 生物教案 > 高二 > 最新生物精选课件范文

最新生物精选课件范文

文轩0分享

最新生物精选课件范文5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案无论是哪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教师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物理优秀教学课件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最新生物精选课件范文

最新生物精选课件范文篇1

【目标明晰】

●课标要求:

1、掌握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改变的两种情况

2、理解概念: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3、识记多倍体形成的原因及原理

4、掌握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是什么?(提示:哪种能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体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二、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猫叫综合征的原因?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有哪些类型(试用图例表示:可用不用颜色的横线表示染色体?染色体变异将导致什么结果?

(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1)可分为哪两类?

(2)染色体组概念?

(3)请判断下图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A、AaBbB、AAaBBBC、Aaa

甲乙

(4)二倍体概念?举例?多倍体概念?举例?

(5)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特点是什么?

(6)得到多倍体的方法以及原理分别是什么?

(7)单倍体:

①概念(如何区别单倍体和多倍体?)

②单倍体植株和正常植株相比有何特点?

③单倍体育种原理:过程:

优点:

二、深入分析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参考课本P89页拓展题)

①原理

②简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三、达标做题

1、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完成课本练习题3题

3、有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4、基因型为Aa的细胞含个染色体组。

5、图示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其基因型可能是()

A.ABCdB.AaaaC.AaBbCcDdD.BBBbDDdd

6、人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23种形态,染色体组的数目为组。

【反思回忆】

●目标回忆

●构建体系

●总结规律

●完善存疑

【课时练习】

完成课时作业

最新生物精选课件范文篇2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媒体

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

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

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七、案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学生回答)

学生1: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呢?

注: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板书。

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

先播放对照图片,图下为相关资料及讨论题。

(资料内容)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à),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最新生物精选课件范文篇3

1、知识方面

(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3)说出保持好身体、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能力方面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方法

(3)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思想情感方面

(1)关注健康问题。

(2)培养关爱健康、珍惜生命的情感,认识到体育锻炼、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维护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关系对增进健康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难点: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合适的教学多媒体材料。

(2)、准备学生活动的活动资料卡。

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X、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X。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

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X。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四、拓展创新

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五、归航拾贝

六、达标测试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

最新生物精选课件范文篇4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控制变量:

①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

②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叫因变量

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二、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四点:

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的7次幂~~10的13次幂。

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与催化剂相似);

4、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

(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5、活性可调节性。

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

7、易变性: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最新生物精选课件范文篇5

教材分析

重点

1.细菌的结构和繁殖。

1.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难点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考点

细菌的结构,病毒的增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细菌的结构和繁殖(识记)。

2.放线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识记)。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局部和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能用辩正的观点来看待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的类群

(一)细菌

1.类群:“球菌,杆菌(乳酸菌,醋酸菌,结核菌等),弧菌(螺旋菌)”

2.结构

(1)一般结构:

一般结构

化学本质

功能或应用

细胞壁

肽聚糖

保护细胞,维护细胞形状。

细胞膜

磷脂,蛋白质和多糖

物质交换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

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类,脂类等

代谢场所,为代谢提供物质和条件。

核糖体

rRNA和蛋白质

合成蛋白质场所

贮藏性颗粒

如淀粉粒,硫粒等

质粒

小型环状DNA分子

控制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

拟核

大型环状DNA分子

控制细菌主要遗传性状

说明:①溶菌酶,青霉素等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解体,缺陷,从而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中破裂死亡。

②链霉素通常作用于细菌的核糖体而抑制其蛋白质的合成,但它对人的核糖体不起作用,因此,可用链霉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2)特殊结构:

特殊结构

位置

主要成分

功能

实例

鞭毛

由膜内长出伸出壁外

特殊的鞭毛蛋白

使细菌自由游动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

荚膜

细胞壁外

多糖类

保持细菌免受干旱损伤,贮藏养料,堆积代谢废物

S型肺炎双球菌,唾液链球菌等

芽孢

细胞内

吡啶二羧酸钙

特殊的肽聚糖

特殊的蛋白质

抗拟性休眠体(非繁殖体)

枯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说明:从生态系统来看,细菌既有生产者,但更多是分解者。从与人类的关系来看,有些微生物能使人类致病,但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

3.细菌的繁殖:二分裂方式:能使细菌快速繁殖(2n),并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4.菌落:

(1)概念: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在生态学上属于种群)

(2)应用:常作为菌种鉴别的依据。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计数等研究和选种,育种等实际工作。如无鞭毛的球菌,常形成较小较厚,边缘较整齐的菌落;有鞭毛的细菌则形成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的菌落。

(二)放线菌

1.结构:由分枝状的菌丝构成。

基内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部,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也叫营养菌丝。较细,色淡。

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发育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便分化成孢子丝,上面生有成串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菌丝。

2.活方式:腐生

3.殖方式:孢子生殖

4.应用:

(1)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和颜色常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2)多数抗生素都是有放线菌产生的。如链霉素,红霉素等,还能产生酶类和维生素等。

(三)病毒

1.结构

2.生活方式:寄生,只能在寄主的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3.增殖:

吸附→注入→合成→装配→释放

强调:

(1)注入:病毒的核酸。

(2)合成:①蛋白质的合成:

②DNA的复制:以细菌核酸为原料,以噬菌体DNA为模板。

(3)相关计算:2/2n

典型例题

1(江苏生物)关于炭疽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结构

B.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C.核衣壳外还有多糖、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的囊膜

D.同化类型是化能异养型

2.(北京理综)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具有寄生性

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3.(上海生物)所有细菌都具有特征是

A都是异养生物

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

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D生存温度都超过80℃

教学后记

重点让学生理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辩证统一。关于病毒的增殖要联系DNA分子复制的内容和基因表达的内容,以让学生达到前后知识点的贯通。

    72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