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生物 > 生物教研 > 教学总结 > 生物学科教学经验总结

生物学科教学经验总结

文轩0分享

生物学科教学经验总结(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学科教学经验总结

生物学科教学经验总结精选篇1

1.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

举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生物学的概念

2、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五、重、难点突破

导入部分: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的周围,总会碰到不少引人思考的问题:春华秋实、北燕南飞、蜘蛛结网??自然界中这些纷纭众多的生物现象神奇奥妙、饶有趣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板书课题]。

科学探究部分:

科学探究一:

(一)生物学的概念

探究过程:

1、学生分组,列举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一些现象。

2、各小组根据例子归纳总结生物学的概念。

3、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生物学的概念

(二)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过程:

1、学生4人一组,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关系,每小组推选1名主持人,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

2、学生根据生产生活展开讨论。

3、各组交流讨论情况,汇总生物学与人类关系的例子。

4、讨论后,每人写出总结、交流。

情景渗透材料:

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农林牧渔生产、酿造工业、食品工业离不开生物学知识。

我们从事各种学习和工作,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生物学是医要卫生的基础,防治疾病、卫生保健、、优生优育,都需要生物学知识。

我们生活需要良好的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环境问腿,使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改善。

我们研究先进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即利用改变遗传物质的方法来创造生物的新类型;仿生学,即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的原理来改进工业技术;抗癌药物的研制、试管婴儿的研究等,更是离不开生物学知识。

科学探究二: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探究过程:

1、学生4人一组,结合《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一文及生产生活实际和利用报刊、电视媒

体所获得的信息,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各组交流讨论情况。

3、通过讨论、交流,每人就“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写出总结、交流。情景渗透材料:

当代生物学的新进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科学的众多分支学科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划时代的巨大成就,使生物科学成为当代成果最多和最吸引人的学科之一。

1963年,我国的医务工作者陈中伟在同事的'陪合下成功地将断离的肢进行再植的手术,后来又接活了各种断肢(包括断掉的手指)。这项成就至今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陈中伟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手再植奠基人”。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就——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在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及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美国科学家在1978年成功地培育出能直接生产能源物质的新品种在——“石油草”,这种植物的茎被割开后,就会流出白乳状的液体,经提炼就得到石油。

在利用细菌治理石油污染方面,由于石油的不同组成成分往往需要用不同的细菌来分解,美国科学家就将不同细菌的基因分离出来,集中到一种细菌内,从而得到了“超级菌”,这种“超级菌”分解石油的速度比普通菌快得多,净化石油污染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生物学科教学经验总结精选篇2

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难点:

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

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

(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

(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

(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

(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

(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

(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

(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二)总结种子的成分:

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

3、提出问题:

(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

(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

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在干燥的种子里,有机物总是比无机物多。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种子的成分

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

二、种子的成分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内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装片观察

1、淀粉:取加碘后呈蓝色的淀粉浆液一滴,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视野中充满了蓝色的颗粒,这就是小麦胚乳中的淀粉粒,再转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可以看到淀粉粒表面有很多同心圆的轮纹。

2、蛋白质:将小麦种子做横切(与纵轴垂直的方向),在横切面上滴一滴碘液,中央的胚乳呈现蓝色,在蓝色区域的边缘有一圈很细的黄色区域,用放大镜即可看到,这就是以糊粉粒形式贮藏在胚乳最外面的糊粉层中的蛋白质。

3、脂肪:将蓖麻种子制成徒手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加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胚乳(蓖麻是双子叶植物中种子内具有胚乳的种类)中或周围出现小的油珠,若加滴苏丹Ⅲ试剂,油珠会呈现桔红色,这就是脂肪。

生物学科教学经验总结精选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切片、动画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比观察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图片、动画等,提高对比观察、分析思维、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观察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教学难点】

尝试解释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内容要点】

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分裂的概念

由一个细胞形成两个相似的新细胞的过程。

二、细胞分裂的特点

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三、细胞分裂的过程

1、植物细胞

2、动物细胞

四、细胞分裂的意义

单细胞生物——繁殖

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细胞更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回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出示人从一个受精卵到成人的图片及数据资料

提问:人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成人,细胞数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细胞通过怎样的生理活动实现数目的增加?回忆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回忆已有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生物学科教学经验总结精选篇4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设计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让学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2、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3.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4、显微镜的使用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情况可能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介绍四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动植物玻片标本;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学生明确:①物像是倒像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学生畅所欲言。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生物学科教学经验总结精选篇5

学习目的

1、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根尖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及生长变化规律。

2、描述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形态特征。

3、理解叶芽的各部分与枝条的各部分之间的发育关系。

重点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

理解根尖和芽的变化动态。

学习方法

讨论法,探究活动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根的发生和生长:

1、胚根向地下根系

生长系

2、根系的分布还受到环境中等因素的影响

自主学习

活动1、观察根尖的结构

讨论:

1.培养根尖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2.你会用什么方法观测根尖生长速度?你有什么办法测知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3.根毛是由哪部分细胞形成的?根毛的数量.形态和结构有什么特点?可能与根的哪种功能相适应?

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的哪部分?这部分细胞来自哪里?

活动2:解剖观察芽的.结构

讨论:

1、根据你对芽的观察,尝试说明芽是枝条的雏形。

2、你所解剖和观察的芽是否与叶芽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

活动3: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

胚芽发育而成:

叶芽的结构:

    74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