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生物 > 生物教案 > 高三 > 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

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

立博20分享

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范文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1

细胞质

(一)基质:简要介绍物理化学性质、特点、性能。

(二)细胞器:讲解细胞器的概念。

1、线粒体:——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粒状或线头状小体。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研究思路和方法。培养实验研究能力。)

从了解分布特点入手,推测该细胞器的功能。因为其他方法会伤害细胞不能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准确作用。而且提取出来的细胞器必须在了解功能的前提下,人为设置相应的环境才能进行活动。

提供资料供学生分析推测:

每个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一般为1~50万个。大鼠肝细胞平均800个(500~1400);小鼠肝细胞有2554个;人的肝细胞2000个;精子尾部20~30个(密度极高);人肾小管上皮细胞800个;多核变形虫内50万个;玉米根冠细胞100~3000个。一般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少。生理活动高的细胞如脊髓的运动神经细胞和分泌组织的分泌细胞数目多。

①分布:所有活细胞中。耗能多的细胞中数量多。

②作用:为生命活动供能。(大约占95%)

学生阅读:26页课文并进行分析讨论,了解线粒体的作用。(为第二章的学习做准备)。

(1)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2)葡萄糖怎样释放能量?一般需要哪些条件?

(3)主要场所的含义?

如此重要的动力工厂一旦受到伤害结果不堪设想,因此需要重点防护。

③结构:(双层膜的保护,以示重要)

问题讨论:线粒体的结构特点对其生理功能的意义?(嵴:面积大、基粒:集中高效率)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介绍线粒体的自主性遗传和线粒体的起源。对于一般学生只介绍线粒体内含有遗传物质,可以相对独立的控制其本身的遗传和变异。点到即可,不要展开。

线粒体的自主性:(相对独立遗传的基础)

具有环状DNA、RNA等与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有关的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自主性。

与线粒体同等重要的另一类细胞器是质体。

2、质体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中的叶绿体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细胞器。

在番茄果肉细胞、红辣椒果皮等果实、花卉组织中可见到成红色的质体——有色体。有色体使植物组织呈现黄——橙红系列的美丽色彩。

在叶肉细胞、绿色幼茎的皮层细胞中、未成熟的果皮内、衣藻和水绵等植物细胞内均可见叶绿体。

①分布:植物体特有。

②类型: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1)白色体与有色体的关系;原质体与白色体和有色体。

(2)有色体的颜色、分布、表现效果。注意区分类胡萝卜素与花青素的色彩和位置等特点。

(3)叶绿体的分布、形状、行为;叶绿体与叶绿素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及词组的正确使用。

③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数量:一般叶肉细胞内10~100个最多可达260个。

形态和行为:大约10倍于线粒体。光镜下清晰可见。在高等植物细胞内多数为扁椭圆体(长轴一般为3~10μm,厚1~5μm)。可以根据光线强弱移动或转换方向……。有应激反应是生命的体现。

叶绿体在弱光下以面积转向光源;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或叶绿体向细胞侧面转移,或者堆在一起互相挡光。因为直射的强光会形成光抑制,使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伤——生命的化设计。

与线粒体进行比较。注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问题讨论:

(1)与线粒体结构方面相似的是?不同的是?

(2)基粒的特点(与线粒体的不同)?意义?

叶绿体的膜面积:1克菠菜的叶绿体外膜面积大约为400cm²,内膜面积大约60m²而一个植物体的光合作用膜面积是非常大的!

(3)叶绿体颜色的特点?说明了什么?

简单介绍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叶绿素含量高;温度等因素对色素的影响;不同色素对光的吸收不同;不同环境中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别。

结构:

叶绿体的自主性:叶绿体有自己的ADP和ATP库,不与细胞质中的进行交换。 含有DNA、RNA、核糖体。但是受细胞核控制。

叶绿体内有淀粉粒、脂类滴等,对于维持渗透压有意义。

总结: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异同……。(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体会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细胞器

分布

作用

结构(被膜、基粒、酶、色素)

线粒体

活细胞都有

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双层膜

基粒在内膜上非膜质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无色素。

有核酸

叶绿体

能光合作用的细胞

光合作用的场所。

基粒为膜质结构。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有光合色素。

重点强调要点,引起注意。

3、内质网

①分布:外连细胞膜内接细胞核核膜。

学生观察描述:内质网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意义?根据情况进行讲解。

②结构:单层膜质囊、泡、管连接而成。

③作用以及意义:加大代谢面积;空间分隔;加工运输的通道。

外运的蛋白质多是由粗面型内质网加工运输,并靠出芽方式形成运输泡。运达高尔基体后分泌出细胞。突出体现膜的流动性,及细胞内膜系统是有机整体的特点。

内质网上的颗粒是另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4、核糖体

名称的来历:核糖核蛋白体

成分:蛋白质、RNA、酶。

核糖体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说明什么?数量上与其他细胞器有什么区别?细胞内还有什么前面没有提到,而对于细胞不但必不可少而且需求量很大的物质呢?

作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实际上是合成肽链的场所。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捕捉核内输出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控制氨基酸的组装制造蛋白质。具体内容见遗传变异部分。)在细胞中它们多成团聚体存在,意义?(充分利用信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问题:不同细胞二者比例不同,肝和胰腺等腺体细胞中附着型核糖体可高达80%。这是否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肽是如何变成蛋白质?又是怎样加工并分别分配到到细胞内外的呢?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是如何分泌出细胞?

科学家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或标记氨基酸进行观察……。(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5、高尔基体:(突出连续变化的特征。体会生命的运动性)

结构:膜质囊、泡。

高尔基体具有极性,靠近细胞中心的是形成面,另一面是成熟面。这两个面的形态、化学组成、功能都不相同。在形成面有许多小囊泡,它们是由附近的粗面型内质网出芽形成的运输泡。他们不断地与高尔基体的扁平囊融合,使之扩大。成熟面的大囊泡也叫分泌泡或浓缩泡。

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内质网的分泌泡接收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交通枢纽。将各种物质分离、浓缩、转运。

一个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数量与细胞的发育和状态有很大关系数目可以从0到上万个。如腺体细胞、藻类假根处的细胞(分泌粘多糖)高尔基体特别多;细胞分裂快结束时在赤道板处会聚集好多高尔基体。(微管牵引高尔基小泡到达一定位置与内质网等共同构成细胞壁)

根据放射自显影技术、细胞碱性染料标记原料(跟踪糖的形成)和分析高尔基体的分布特点总结高尔基体的功能是什么?

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细胞核附近,还有一种细胞器叫做

6、中心体:

分布: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观察其表现,在细胞分裂时特别重要。(见39页图)中心体的含义是什么?(位置、行为)可以用磁铁吸引大头针运动来进行演示

作用:参与细胞分裂。

成分:蛋白质 微管结构

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

7、液泡:一般植物细胞都有。单细胞动物体内的伸缩泡也可看作是液泡。

(1)你估计液泡是如何产生的?(来源、形成、描述发育过程。)初中根尖细胞的发育部分曾经学过。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否一样?分布特点?

(3)结构特点?

结构:膜质泡

(4)液泡中可能会有哪些成分?

(5)液泡的作用?(提醒注意:细胞液与细胞质基质不同)

作用:储存水、盐、花青素、有机养料等;保持植物体形态;影响细胞吸水。

8、溶酶体:简单讲解。

学生总结归纳整理笔记:

(1)比较结构特点方面的异同,将细胞器归类?

(2)分布特点:

细胞壁(动物和人的细胞没有)

质体、大液泡(植物细胞特有)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有)

(3)各结构的功能: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分泌

内质网——代谢工作面、膜库、加工和运输的通道

液泡——水和养料的仓库;维持形态

中心体——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溶酶体——水解酶的仓库,可使死亡的细胞解体。

教学设计示例——细胞核(续示例二)

三、细胞核──细胞中最为重要的结构

1、位置、形态:

“一般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有时还不止一个。”哪些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血小板、筛管细胞)哪些细胞不止一个细胞核?(骨骼肌细胞、草履虫)

细胞核的形状一般是什么样?(链球状多页、肾状、网状、分支状)位置?(一般在中心,有时在边侧)

搜集证据: 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结构

(1)变形虫显微去核实验: 不食、不动、不分裂繁育然后死亡。

如果1、2天后再移入细胞核,复活。

(2)事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120天死亡; 血小板7天死亡。

(3)对单细胞伞藻的实验进行分析

(4)克隆技术——多莉羊的产生(简单叙述过程和结果,分析原因)

问题: 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细胞核里有什么重要物质?遗传物质的成分和作用是什么?

(核决定生物的性状;核内具有全套遗传物质)

鉴于遗传物质的重要性,遗传物质应该如何生产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复制与合成的异同?细胞在何时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原因?

2、功能: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要控制细胞质内核糖体上的蛋白质的合成,如何克服空间上有距离的现实?如何实现呢?细胞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3、结构:

(1)、核膜:两层;与内质网连接;有许多核孔。

既然要保护遗传物质,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孔?孔是做什么用的?是否破坏了膜的屏障作用?细胞核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要控制细胞质内核糖体上的蛋白质的合成,如何实现呢?细胞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孔内有丝交织、有一层不定型物质隔膜──屏障。只有特许证的大分子物质才可以进出。

究竟是那些大分子物质呢?什么物质是细胞核内产生,却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呢?细胞核内主要做那些工作?需要细胞质内提供什么物质方面的援助呢?

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

(2)、核液:

(3)、核仁:

致密、无膜、多球状、染色很深、数目不定(处于分裂时期的细胞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数目多、个大其他细胞可能没有。)

经试验证实:与核糖体RNA合成有关。(影响核糖体的组装间接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RNA的合成需要遗传物质DNA的控制。遗传物质DNA在细胞核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当科学家用碱性染料对细胞核进行染色时,发现在细胞核内存在着一些容易着色的物质,定名为染色质。经过化学分析得知他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DNA组成的。

(4)、染色质:

①、成分:DNA和蛋白质

②、状态:松散的丝状体。

④、意义:染色体:可以保持大分子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中保持分子的完整性。

染色质:确保遗传物质的复制;保证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进行。

总结: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同一物质成分,不同时期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

(从中体会生物体化的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完美。)

自然界的生物千奇百怪种类繁多。在微观世界里,还存在着另一类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主要包括……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细胞结构呢?与真核生物存在什么区别呢?

原核生物

1、主要类型:蓝藻类、细菌类等。举例……。

问题讨论: 观察细菌结构图,找出与真核细胞的不同……。

2、结构特点:体积极小;缺少“膜结构”所以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等结构。

思考讨论问题: 原核生物体积小、结构简单生殖方式单一等诸多特点的根源是什么?

——遗传物质简单,所承载的遗传信息量少……。(DNA分子呈环状独自存在,很少与蛋白质一同构成染色体)

复习细胞结构与功能,进行知识梳理。

学生讨论:

(1)哪些事实可以说明:细胞是一个有生命的结构?(细胞结构是有生命的结构与非生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生命性)

(2)举例说明:生物体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之中。

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也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运动性。

(3)哪些事实可以说明:细胞在结构和功能方面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体会细胞结构的严整性——有序、高效、整体协调。

(4)哪些事实可以说明:细胞结构与功能是相互适应的?

体会生物体自身以及与环境间的——协调性、适应性

细胞的生命性: 运动性、应激性、协调性等均为生命性的具体体现。

(1)由于细胞膜结构具有流动性,因此使生物体具有如下特性:

①解决了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膜的问题。

(胞饮、内吞、分泌、核孔等)

②是实现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③内膜系统:使细胞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从而奠定了细胞整体协调的坚实基础。

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形态、相互转换是一个整体。

空间分隔保证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各自有条不紊地进行。

(2)由于细胞膜功能具有选择性,因此使生物体具有如下特性:

①可以违反一般物理原则反浓度差运输。

可以根据细胞代谢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需要的各种元素,与细胞外界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具有正相关联系。不需要的元素尽管外界浓度很高也可拒绝接受;有些物质细胞内浓度可以比环境中相应物质的浓度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②在一定范围内,是否被吸收与物质大小无关。

离子很小但不一定被吸收;有些氨基酸分子相对很大但是可以大量轻易地被吸收;尤其是脂类物质连载体都不需要,便可轻易通过。

③不能穿行过膜的大分子,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如胞饮、分泌、内吞等方式通过膜结构。

(3)应激反应。

①叶绿体对光的反应,可以判断光源的位置、光照的强度等。

②核糖体捕获mRNA。DNA和RNA 之间、各种RNA 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蛋白质的生产流程。

③中心体吸引微丝微管形成纺锤体。

④细胞的信号识别。

免疫识别功能;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分泌激素或酶;神经传导;形成食物泡取食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4)生化反应、物质能量变化的调节。

①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物的条件完全不同与自然界。

物质燃烧的三要素在生物体中式不具备的:细胞内的有机物是在常温、常压、水环境中“燃烧”的——全是因为有了酶。

②进入叶绿体后,可以被活化近而转化为有机物;与此同时光能也被转化并储存入有机物葡萄糖中形成生物体赖以为生的能源物质。

③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会影响到产物的形成。

(5)整体协调性。

如果由学生总结归纳整理教学效果会更好。生命性贯穿于每一个知识点,需要认真体会挖掘。

探究活动

观察膜的选择透过性

(1)血细胞失水、吸水的过程:

用生理盐水制成临时装片观察红细胞形态。从盖玻片一侧加入略高浓度的盐水、以及添加蒸馏水稀释后,观察血细胞失水和吸水胀破的过程。

(2)植物细胞的选择吸收过程:

制成洋葱叶肉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添加少量2%氯化钙溶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过程。

可以进一步进行实验:测定试验开始前与实验结束后,溶液PH值的变化。

细胞的体积与面积大小对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形式:试验并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

细胞是新陈代谢的基本单位。由于细胞与环境的交换量很大,你认为细胞的体积应该是多大更合适呢?依据什么?设计一个让人信服的模型加以说明。

对一般学生可以介绍实验方法让学生做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定性或定量实验均可以)

如:用不同体积的豆腐块(或琼脂块)浸泡于彩色的液体里,分别记录浸泡时间。切开从剖面观察染色情况。分析原因。体会细胞体积为什么要尽可能的小。(保证足够大的交换面积)计算相对体表面积对物质交换的影响,会更令人信服。

寻找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

形式:根据已有的初高中生物知识或生活经验开展讨论

可以通过每个人自己查找资料后分小组交流

1、草履虫取食过程中食物泡的形成以及胞肛出废渣的排除。(初中:动物学)

2、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初中:人体生理卫生)

3、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高中:细胞结构部分)

4、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高中:生殖发育部分)

5、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断过程。(高中:细胞分裂部分)

6、高尔基体的产生和分泌泡的分泌行为。(高中:细胞结构部分

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学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调查表。

师生互动:统计数据,发现规律。提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和概念。指出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在生物学上属于生物的性状。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的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借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供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同时为本节课的问题探讨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

观看录像:了解人的各种遗传性状。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总结出性状的概念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生物的性状。

小组讨论:

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2、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小结: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提出问题:性状能否直接传给后代?它又是谁控制的?

学生活动: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

教师应较详细介绍此项生物技术的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 2-3倍,体积大一倍。

小组讨论:

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小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师播放录像:转基因技术的运用。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加深对基因决定性状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和观看录像,以学生非常关注的话题,可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内容上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事实,确信无疑,相信科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还能利用此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提出辩论话题: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素材以确保效果)。

学生活动:展开辩论(可临时组队)。

小结:转基因技术和其它许多科学技术一样,都似一把双刃剑……。

设计意图:既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应该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带来灾难的道理,科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另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等其它各方面的综合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性状、相对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知识,关于这些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我们知道了生物在传种接代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那么你还想了解基因是怎么传下去的吗?是通过什么传下去的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保持生物学习的兴趣,养成对科学追求无止境的精神)。

课堂练习:P28(及时反馈并矫正)

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学习与评价》。

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

(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4)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5)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于是关于生物起源、进化的种种猜测又被提了出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

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师讲述: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

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环境改变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着变,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起来,有的器官则由于长期不使用而萎缩退化了。

师讲述:在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放映录像: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过程,重点放映迁徙路径大河时,许多野牛个体被淹死或被鳄鱼吃掉的情景。

师引导:学生根据录像及初中所学有关知识总结归纳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师引导:指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但因为生物的生存条件有限,生物在争夺有限的空间和食物的情况下,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种与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激烈的生存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一部分个体被淘汰。例如:鲤鱼在繁殖季节,雌鱼会产许多卵,雄鱼也会产下大量的精子,但是能够形成受精卵是少数;受精卵形成后,在孵化的过程中个体弱小的幼鲤又会被淘汰掉,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是很少的一些个体。

(2)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幸存并会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而不利变异个体则很容易地被淘汰掉。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变为显著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3)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的问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

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基础上,将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引入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种群的定义

师:举例: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1)与(4)属于种群。

师生归纳: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的特点

(1)种群的个体之间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别,并不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

(2)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师:种群为什么是进化的单位呢?

出示资料:大熊猫的生存

从进化上看,大熊猫己经历了小大小的兴衰历程,从分布范围看,它已由厂布于亚洲东部而退缩到中国。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生产活动无节制地扩展,大熊猫分布区已由约5万平方公里缩小到1万多平方公里,数量不足1000只,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20多块岛屿状孤立地带。

由于大熊猫的分布是呈岛屿状的小种群,每个种群的个体数不足50只。难免导致它们近亲繁殖而使其丧失遗传多样性,最终导致种质较差的小种群逐一灭绝。加之大熊猫食性单一,若遇大熊猫主食竹周期性地开花枯死(约60年一周期),必然导致大熊猫因食物匮乏而饿、病死亡。

3.基因库、基因频率

生:阅读教材P65,找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师生归纳: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的基因在种群的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

师举例:我们知道多指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绝大多数人表现为正常。白化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绝大多数人表现正常。

师生归纳: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生质疑:怎样才能知道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呢?

我们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

师引导:学生计算这样一个例子: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问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a基因频率为多少?

解法一: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就AA、Aa、aa来说,每个个体可认为含有2个基因,则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

A基因频率=(2×30+60)÷200=60%

a基因频率=(2×10+60)÷200=40%

解法二: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体频率与1/2杂合体频率之和,则:

A基因频率=30%+(1/2)×60%=60%

B基因频率=10%+(1/2)×60%=40%

从上述可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l(其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生质疑: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是否一直不变呢?让我们观看一个课件。

生观看:用CAI课件模拟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浅色型桦尺蠖和黑色型桦尺蠖所占比例发生剧烈变化的过程。

1850年以前该地区的桦尺蠖以浅色为主,黑色个体很少。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发生了改变,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黑色型达到了95%左右,浅色型由余下了5%左右。

师生归纳:由此可见,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是在不断改变的。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死亡,但基因库却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结论:生物进化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所以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四]教学目标巩固

1.自然选择题学说的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1)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

(2)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这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因此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4)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5)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在北大西洋东部以马德拉群岛上发现有550种昆虫,其中有200种昆虫的翅已退化,不会飞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生存斗争的结果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长的物质

C.定向变异的逐代积累 D.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3.从某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出10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分别为300个、600个和100个。

(1)在这1000个个体中,B基因有 ;其基因频率为。

(2)在这1000个个体中,b基因有 ;其基因频率为。

答案:(1)1200 60% (2)800 40%

4.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蚜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答案:C

5.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

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答案:B

6.自然选择是指( )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B.生物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D.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

答案:C

[五]总结

本节课主要是了解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性”;由于其具有局限性,所以人们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教学重难点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板书:二、急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板书:1.“120”紧急呼救

活动一:

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

(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

学习目标二

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活动二: 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

(教师讲授)

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

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播放教学课件)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

[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学习目标三

板书:3.出血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血

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学生练习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1)内出血

(2)外出血

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5

体验皮肤的温度觉

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

实施方案:

材料:3个烧杯、适量的温度不同(冷、温、热)的水。

方法:

①用3个烧杯分别装上冷水、温水、热水;

②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中,3分钟后将两只手指同时取出;

③再将手指同时浸入温水中,分别体会感觉。

冷水

热水

温水

右手感觉

左手感觉

现象分析:

(1)左手皮肤温度高于冷水温度,人觉得冷;

(2)右手皮肤温度低于热水温度,人觉得热;

(3)3分钟后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左手皮肤温度低于温水温度,人觉得热;右手皮肤温度高于温水温度,人觉得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系统的组成。

2.能说出的各结构名称及作用。

3.说明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

4.知道的生长的基础知识和体育锻炼对的影响,以及折急救的知识。

能力目标

1.明确观察目的,有序地观察长的结构,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能力。

2.通过鉴定的成分实验,及对实验观察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的结构及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设计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自觉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

4.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体系

(二)教材分析:

关于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成分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鉴定的成分;的成分与物理性质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观察实物(长),及实验(鉴定的成分)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教法建议:

的结构可以采用边观察实物边讲解的教学方式进行,在让学生观察长的结构时,可以先让学生想想人体长所在的位置,它应该承担什么作用,这个作用需要人体长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是中空的管状结构还是实心的结构。让学生讨论分析,想想其中的道理何在。当学生认识统一时,再让学生做实验观察长的结构。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建立人体长是一个中空的结构的概念。然后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时,教师可围绕长的功能逐渐展开让学生认识长的各部分结构(膜、质、髓)。为了使观察目的性、针对性强,教师应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及思考问题,设计观察表格让学生记录。观察后及时对学生检查反馈。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长适于运动的结构特点。另外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讲膜的功能,可以联系折后的愈合是依靠膜的作用。又如用自行车架的空心钢管作比喻,来说明长的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适于运动的特点。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做到观察实物或标本与挂图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鉴定成分的实验,建议采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过程 大致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教师取一根长,用力折,很难折断,敲打几下,不容易破碎。再取一根鱼肋,用手轻轻弯弯,看着弯曲的程度。指出有一定的硬度和弹住。这时提出: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根据假设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造成的两种特性的原因是具有的两类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得出结论: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方面。指出的物理特性是由的成分决定的。

为做好鉴定成分的实验,煅烧的可以选用块状薄片,脱钙的可以选用细长的鱼肋。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省时间。的脱钙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在课前预先做好一份,待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完后。可以先观察教师预先做好的那份结果,课后再观察自己所做的结果。在学生做实验前,教师必须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以防灼伤等。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两课时。

第 1 2 页

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相关文章: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一2021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与总结5篇

生物选修课期末教学总结5篇

高三生物理论课教学工作总结2021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总结5篇

高三地理讲评课教案5篇

高三地理评课教案5篇

关于高中生物范例教学设计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一2021

2021年高一语文课语文公开课讲评教案五篇

    78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