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生物 > 生物教研 > 教学反思 > 生物多样性单元教学反思

生物多样性单元教学反思

文轩0分享

生物多样性单元教学反思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记录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学反思(实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多样性单元教学反思

生物多样性单元教学反思(精选篇1)

本节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闪光的地方有:

1、在新课的引入上:我采用了典故导入法:讲一段历史,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逐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2、对课标的把握准确:备课前我深入研究了课标中有关本课的教学要求,在本教研组老师的集体研讨中,我更加明确了本科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准确的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在备课中将课标要求逐项落到了实处,将“学为主体”作为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

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到位:本课有一个探究活动——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个活动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较多,而且探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备课时,结合本组老师的意见,我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一探究活动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计成“小组PK”的形式,在课堂让各小组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开展探究前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展开探究。在学生探究时,及时了解各小组学生的探究进度及探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帮助探究有困难的小组完成探究活动。之后组织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交流及再次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合作,互动交流,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4、情感教育落实到位: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小组间合作交流讨论及二次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意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探讨,让学生进一步强化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将情感教育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中去。

5、图文结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让学生看书中图片,自主绘画,信息直观形象,简洁明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有:

1、在知识点间的过渡上,语言设计组织不够精炼,过渡不太自然。

2、在进行探究时,没有给学生提供活体材料,让学生观察鸟类的飞行。

3、在探究活动结束,概括鸟类特征之间的过渡太突然。

4、在学生的展示中,由于时间所限,参与展示的学生人数较少。

5、在新课结束时,知识的整合方式有待改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从书中学,从同行中学,从实践中学,努力提升自己。

生物多样性单元教学反思(精选篇2)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第一次接触生物这门学科,而且七年级生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特别是可以通过探究实验自己动手获取生物学知识,因以大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只感兴趣个别生物现象和事例,只关注与已有生活经验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而忽略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导致概念不清,相近知识点混淆,不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初中生物学课程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来领悟自然科学的本质,通过特殊了解一般。另外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彼此渗透,融合统一于学生发展之中的,知识目标是实现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没有载体一切教学目标都是空谈。因此,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研读教材,形成难点知识网络

七年级生物有很多专业术语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研究课本中所有定义、概念,研读教学大纲了解教材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向同事请教历届学生对于哪些知识点比较难理解,哪些知识点容易混淆,并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形成一张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装片中的气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能量转换器等抽象、易混淆的知识点。

二、精心备课,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备课过程中重点思考网络中的知识点应通过怎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容易理解。不同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实验,动画演示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具体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是综合考虑了学生学习问题的原因和知识点的特点后决定的,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如讲“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时,因为课本中对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重点描述,所以学生容易忽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因此设计了阐述定义的关键词、用概念图列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教学过程。设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教学过程结合了动画演示、自制教具模拟变化过程学生学习效果证明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加深了他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三、及时反思,分析总结教学得失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新老师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每节课后我都要及时把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跟同事讨论,请教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经常去听同事的课,学习别人处理教学难点的先进方法。也经常请同事去听我的课,指出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节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不同”这个知识点很难把握深度,一不小心就讲成细胞分裂阶段,这就超纲了,学生也很难理解。同事建议我就用书上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来描述染色体形态不同,并用分裂开始,分裂中间等简单明了的词语,学生就容易理解了。通过这次评课也让我对充分运用教材有了新的认识。

我作为一名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学各环节的时间把控、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等方面处理得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钻研教材、教法,通过知识点的教学进一步完成三维目标的落实;多向同行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提高教学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生物多样性单元教学反思(精选篇3)

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马上要接近尾声,对此我总结一下今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材中所出现的问题。

先说一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生物是理科而且科学性很强,里面有很多实验,如果不做这些实验学生就像听天书一样困难,但是由于我们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很多实验不能让学生做也不能给他们展示,所以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只学到很浅显的皮毛,真正的科学理论他们只学到很少。学生体验不到科学的乐趣,我觉得这是很失败的。通过一年的相处,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我很喜欢给学生上课,我也相信大部分学生也是喜欢听我的课的,不过就是有一点我们课本上有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理解了,他们有的时候也是很无奈的,我也一样。课本上很多知识点都是涉及到初中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可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有些东西确实很难理解,我又不能深入的跟他们讲那些物理和化学知识,因为我们的生物教学也是要跟上进度的。那些物理和化学知识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所以我只能让学生知道书上所涉及到的知识,学生听的时候就不是很理解,自然效果就不是很好。不过就算如此我也会尽量的举一些学生能理解的例子来讲述某个知识点,这样学生也是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知识的,这样就够了。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首先要选择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同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如果一本教材没有把学生这一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考虑进去,我觉得这本教材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下面我想说一下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里面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1.第一节人类的食物这一节里面的实验关于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里面所用到的化学药品学生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个实验讲起来有一定的困难。2.第九章第一节血液里的红细胞的知识关于静脉血和动脉血与氧结合的这个知识点,学生不知道氧气都有哪些功能,所以这个知识点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3.第九章第二节血液循环整个一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都非常的'困难,简直就是人体解剖学的知识。没讲这节课之前我就问学生预习过这节课能不能稍微看懂一点,学生给我的回答就是看不懂,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4.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整个一章的知识点都很难理解,无论是神经调节还是激素调节的知识点都很抽象,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所以理解起来非常难。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其他老师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总之,我觉得七年级下册的生物课本不太适合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因为太难而对生物失去兴趣。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主要就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本教材达不到这个目的。

总之,我觉得生物学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给学生讲理论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自发的想要学习,乐于学习。

生物多样性单元教学反思(精选篇4)

教师抛弃了传统的决定者的角色,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认为学习活动需要整个人(包括躯体、情绪和心智等方面)的参与,而不仅仅是心智的投入。因此教师要真诚地接受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不做评判或训导;学习是自我发起的,教师不能单方面地施加压力或强制。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要做的事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合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材料的个人意义;维持着某种学习过程的心理氛围。可见,非指导性教学观倡导的课堂氛围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具有了这样的非指导性教学观,才可能开展较好的探究教学,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师要理解学生,改革传统的学生观。学生不再是“无心、无我、无情”的学习机器,而是富有天性和个性色彩的主体。因此,素质教育强调让学生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能力,培养具有个人特色的探究精神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生物教学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学风:严谨、和谐、拼搏、创新。还要形成一种基本的学法:强化自学意识,养成浓厚兴趣,敢为他人之先,勇于知识创新,树立远大理想,磨炼意志品质。生物学教师也要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激励情境,着意培养能力;重视创新思维训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课堂,实施合作教学。创造和谐、活跃、热烈、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就是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明确是“互动”,那就不是“被动”;因此“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会学习。摈弃那种“我讲你听”的被动式灌输,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一个与教学相符的民主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师生交流中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践中发展能力。

生物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图表、演示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通过提示观察的具体要求(顺序、颜色、结构层次、排列、反应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比较。宏观上面向全体,微观上因材施教;树立知识学习和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倡导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生建立了民主的生物课堂,还要拓宽教学活动的时空观,建立教学过程的开放观。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物课程的设置已从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扩展到发展课、综合课、社会课;学习空间也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直至大自然;学习时间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外,直到一切可能接受社会、自然信息的时机。形成教学开放观的“教学规范”,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的教学”。真正的学习不能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能力观。学习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生物学教师必须开发、开放教学过程,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教于乐,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拓宽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渠道。

教师要拓宽教学的时空观,还要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生物学教学与学生活动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只要加强生物课特点的分析,其主体活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其实是非常丰富的。生物教学强调探究,强调学生的活动,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在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塑造和建构了学习主体。只有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实验活动中,学生才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操作、体验活动,学习才具有了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意义。通过学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动,可以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

生物多样性单元教学反思(精选篇5)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与生物学科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如本节课的引入和学习蛋白质的组成时,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回顾生物中所学内容,以复习的形式再现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从而突破难点,并为今后做与此处知识点有关的`考题打下基础。而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蛋白质的性质,则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和设置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并且注重各实验间的过渡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的施教过程中,基本上完成了以上构思,但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对以前所学内容忘记,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课堂上的气氛不太活跃。而老师急于完成本节任务,给学生留有讨论,思考时间短,少了一些对学生的关注。

    79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