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送述古》诗词翻译及鉴赏

家敏 1163分享

《南乡子·送述古》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下片则述归来怀念之情。友人既已远逝,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表达了词人情真意切的送别之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苏轼《南乡子·送述古》的诗词翻译及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南乡子·送述古》诗词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送述古》诗词翻译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注释

1.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福建闽侯人。

2.不见居人只见城:取自唐代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3.临平山:在杭州东北。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4.亭亭:直立的样子。

5.归路:回家的路上。

6.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这里指残灯照射泪珠的闪光。

《南乡子·送述古》诗词鉴赏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他是“豪旷词风”的代表人物,写出了许多跌宕起伏、悲壮大气的词作。他的离情别绪词,也是一改他人的柔媚哀怨,写得情真意切,大气磅礴,《南乡子》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此词中,词人将山塔、秋雨拟人化,以此表达其在临别之际的内心感受,虽无缠绵哀怨,却将读者带入离别的伤感情境之中,表现出词人不凡的文字功力。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下片开始描写词人在归途中思念友人的情态。“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词人在归途中,一路都吹着凄凉的晚风,令人感到微微的寒冷。夜晚的枕头也有些冰凉了,词人躺在上面辗转反侧而无法入睡。此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渲染了词人此时悲凉的心境。“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如豆的灯光发出微弱的荧荧光芒,窗外的秋雨已经停了下来,可是词人却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静静地流淌。这里选用了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令读者更加直接和真切地感受到词人的思念之苦,令人为他们的分离深感惋惜。

这首词主要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艺术上的特色首先是景物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其次是衬托,上片“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来送客行”以塔之无情衬托人之有情,“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


《南乡子·送述古》诗词翻译及鉴赏相关文章: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译文及鉴赏答案

苏轼《南乡子·自述》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观书有感》诗词译文赏析及鉴赏答案

《秋风辞》诗词译文鉴赏及赏析答案

《暮秋独游曲江》诗词译文赏析及注释赏析

戴名世《河墅记》译文 《河墅记》赏析及鉴赏答案

《醉高歌·感怀》诗词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客中初夏》诗词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江夏赠韦南陵冰》诗词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36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