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篇

金凤1871分享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问题.(揭题).

二、展开.

1.师: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相同情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3.师:现在研究6个相同情况.2个有三种不同摆法,6个有几种呢?你能很快猜出有几种吗?

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1)小组摆、交流.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向同学们推荐了同学中作记录的学习方法.并问:为什么要记呢?

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还有其他思考方法吗?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楚.

师: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单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

生:都是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的表面积较大,因为重叠部分面积最小;上图第一列中的A面重叠、AB、A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表面积较小,因为重叠部分面积较大……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生:6×2+3×12+2×12=72,6×4+3×6+2×12=66,6×4+3×12+2×6=72.这几个表面积都比较小.

三、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 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一小问题,学问可不小;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标准选择方案……

探究活动

设计包装盒

活动目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题目

某工厂生产A、B、C、D、E五种产品.厂方要设计师设计一种通用的包装盒子,能包装这五种产品中任一种.设计师按要求设计了如下图中所示的包装盒子.

五种产品:

包装盒子:

厂方负责人看了设计师设计的包装盒后,不满意,认为太浪费了,根本不需要设计成十二格的长方体,只要放得下产品就可以了.于是设计师改进了方案,设计了最少体积的盒子.同学们,你们知道盒子的体积有多大吗?(即由几个小立方体组成)形状是怎样的?

活动方法

学生利用学具分小组拼摆

参考答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 桌子和椅子 水桶和茶叶桶 课本和练习本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 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板书设计.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_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① 学生独立思考。

②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③ 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④ 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⑤ 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乘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题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它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的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小节

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我们大家说点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方法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3×5=15 3×6=18

3×7=21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

143545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数学, 教师, 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第四课时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P6例5、做一做,P9练习一第10—12、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4、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1)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2)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算得对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他做正确没有?(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方法2:用计算器来验算;方法3:用原式再做一遍;方法4: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可以发现答案是7.28是错的。)

所以每个小朋友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5)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第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⑤专项练习:练习一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0.8 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第13题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因数与倍数》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1页第8题、第22页。

学习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我能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我能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

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独学部分的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21页第8题。

(1)3个3的倍数的偶数________________

(2)3个5的倍数的奇数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能说出3个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偶数或奇数吗?

2.自主完成第22页第10题,然后与同伴交流。

3.小组合作,完成第11题,然后组内代表汇报。

4.小组交流“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

五年级以下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素材5篇

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五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文案

五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方案最新范文

    32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