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泳泳0分享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篇1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一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上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学习新课标并按照课标要求认真备课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的和同事探讨教法研究教材,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这八周下来,锻炼了自己,也提高了能力。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上能有更大的进步!

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本人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做、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就这样,课堂上我慢慢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

我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精心设计作业,认真及时批改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五、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我有疑必问,积极主动的和同事探讨教法研究教材,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有待加强:

(1)进一步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2)要不怕麻烦放手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篇2

《长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第28—2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时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周三,我在同组教师及史老师的帮助下,上了这节课,接受了区督导组的检查。虽然校长反馈的时候说领导们的评价比较高,可我觉得虽然有优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还是说好的吧!

一、我把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这节课对长方体的认识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面、棱、顶点。在课堂上我首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用手去摸这些部位,亲身去感受。接着是从数量上来认识,数数看有几个面?有几条棱?有几个顶点?进而更深入地认识面、和棱还有哪些特征。其中,棱的认识是学生接触较少的,课堂上对棱的教学作为重点。

二、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做的是比较好的

老师准备了实物、框架、挂图、平面图、多媒体课件等。学生也人手一个长方体纸盒。其中还包括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三、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我尊重了学生的差异

新知的学习不是老师演的独角戏。首先就表现在,在老师讲之前问学生,“有没有同学,对长方体比较熟悉,可以先来向其他同学来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的?”这样,才有了这节课上,学生向学生介绍的长方体的“面”和“顶点”,关于“棱”同学们知道名称,但究竟是哪个部分没有弄清楚,这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了。其次,我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长方体的“面”和“棱”还有哪些特征的时候,允许可以独立完成的同学就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同桌议论,还完成不了的,带着问题来参加集体讨论。

四、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长方体的面和棱都比较多,特别是棱,学生在数的时候,很容易充分,也很容易漏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了“谁能有顺序地指出长方体有哪些面?”“谁能有顺序地指出长方体有哪些棱?”有顺序地数长方体的棱时,我还有意地指出按照棱的方向不同来数的方法,也为接下来得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埋下了伏笔。

同时,由于准备时间很短,没有试上等原因,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当我上完这节课后,我就有还想上一遍的欲望,如果还上一次,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首先,课堂上要更紧凑些,不能前松后紧。严格控制时间,增加课堂练习量。在课堂上要有同学完成书上练习的1、3题。

第二、在自主探究这个环节,要多给学生一些获取知识的方法,比如:量一量、比一比、推理等。不用学生填书上的问答,直接给出两个探究的问题“长方体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的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节省时间。

第三、做好课堂小结,完善板书。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篇3

1、开放内容,富数学以丰富内涵。

一般传统的分数意义教学,都是按照书本顺序,根据一幅幅图示或简单的操作认识一些分数,在此基础上归纳意义。这样的组织教学,是浅薄苍白的,不具有活力的士。没能为学生积累足够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非常困难。所以,有必要改变教科书的这种“传统”的呈现方式,使得它能够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开放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一道接着一道现成的、呆板的例题不见了,而是提供给学生真实具体而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师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记忆定义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在本例中通过学生的活动和充分交流,了解分数的表现方法,建立起生动活泼的表象,并理解了分数在生活中更为厚实宽广的内涵。例如: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二份,表示这样一份;也可以是把橡皮平均分成二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还可以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二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有4个圆片;更可以把6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有二个蛋糕……或者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三分之一,还可以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四分之一,二份是四分之二等等。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分数是无穷的,生动具体、富有生命力的。

2、关注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貌。

传统的教科书把数学的活动过程压缩成了毫无生气的结论,定义是枯燥、抽象的,使学生退避三舍。但是,抽象知识的获取过程却是多姿多彩的。如果能再现活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所以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的面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活动、重过程。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具体情境,还以本来面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是以“做”而非“听或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中,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切实的体验。以致学生在活动中会以生活实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将生活中积累的常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学生能用数学观点考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在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后,学会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提高了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篇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追求有效的课堂,课堂中有效的数学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活动更有效更有价值呢?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一课时,在组织有效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我就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有效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反思。

一、有效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本课一开始,我就结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创设了“到游乐园玩一玩“的情境,很自然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并利用“帮助两个小朋友解决谁先荡秋千的矛盾”,这一生活中常见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学习有了新的期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二、准确把握教材,理解编写意图,紧紧抓住活动的目标,了解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本单元内容是对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这部分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安排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我力求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抛硬币”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学会了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明白了为什么可以用1/2表示硬币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通过游戏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并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三、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组织有效数学探究活动,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力求做到“有序”、“有趣”、“有思”。

活动的“有序”是指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行为,如认真聆听、合作交流等,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失控,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听、说、思的习惯。“有趣”是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有思”是核心,学生动手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动脑,否则被动地动手仅仅是“操作工”,而不是真正的学习。有效的活动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感受学习的目的,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又应用于生活。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等可能性于游戏的公平性之间的关系,我组织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呈现科学家的实验数据,使学生明白进行的实验次数越多,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就越接近,都是总数的1/2。从而使学生理解,随机抛掷一枚硬币时“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用这种方法解决小朋友荡秋千的矛盾是公平的。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以及数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接着,我又设计了转盘转转转的游戏,让学生熟练地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大小,进一步体会可能性相等游戏公平的含义。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选骰子、抽扑克、幸运大抽奖等层层深入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体会等可能性的同时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使学生学以至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一个有效的活动,学生说的不多,但都能说到点子上,一个有效的活动,学生不仅能说清可能性相等游戏规则公平,可能性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而且能感受到概率的大小区间,理解并内化了知识,发展了学生思维。因此,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常常会事半功倍。整堂课的活动组织都以“有序”、“有趣”、“有思”为设计思想,并得以较好的实施和体现。

四、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平衡,巧妙点拨,推动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每个活动前学生的思维进程都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不是任其天马行空,无用无效。所以说,一节课可以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组织交流,增强学生思维的动力,数学活动探究有效延伸

只有在有效的动力驱使下,在有效的建构中,我们的数学活动才是有效的,而只有有效的数学活动才有思维的深层次参与,也才有价值可言。因此我在结尾设计的课外拓展,使学生的视角从游戏过渡到了生活常见的天气预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可能性充满了好奇,以便更好地到生活中去探索发现。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大课程观,大教学观的思想。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篇5

《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下面结合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问题情境改为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特色团队作为学习素材,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关注学生的学情

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对学生的课堂生成的及时捕捉和对比反馈,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注意格式的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不足:

1、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教学中对电脑操作不熟练,所以造成一些时间的浪费,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也影响了老师的情绪。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5篇

优秀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反思最新5篇

通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5篇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教学反思5篇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6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5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总结报告202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总结范文5篇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结5篇

    473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