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课件 > 六年级 >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

开鹏0分享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7篇

六年级数学的课件很有意义的。教学设计是老师对每一课时做的特定教学方式的规划, 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非常看重的一个表现,不是只照着课本去念去学,它包含了老师的心血和希望在里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阅读P72-73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篇2)

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106页例8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税收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计算纳税额.

教学难点: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打过出租车吗?付钱之后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主动向的士司机要发票了吗?

有人人打车要发票,有的人不要,谁能说说要发票有什么好处?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纳税,你们想了解有关税收的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2、各行各业都收,国家收的税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

小结:同学们,道路改造,城市绿化,教育投入,国防建设等都离不开税收,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倘若大家都不按章纳税,我们的城市能这么美丽吗?国家的建设能飞速发展吗?

二、营业税的理解与应用

1、现在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算一笔帐。

出示:“一辆出租车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600元,按国家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5%是谁的5%?(板书营业额)国家按一定的百分率来收税,这个百分率称作税率。

谁能提出个一个问题呢?(每天要交多少的税我们也给它个名称叫应纳税额,板书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怎样算?

题目要求每天要交多少的税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600×5%=30(元)

600,5%,30各表示什么?

2、南京市有许多出租车,如果我们每个人打车都不要发票,猜一猜,国家一个月就会有多大损失呢?

出示教师调查的数据和推算的结果。(720万元)

现在还有很多边远地区的孩子没有学校上学。建一所希望小学大约要20万元,用这些钱可以建多少所得希望小学呢?

720÷20=36(所)

看到这些数据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3、昨天王老师到麦当劳宁海路店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

“麦当劳宁海路店十一月份交5%的营业税9.2万元,该店十一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三、个人所得税的理解与应用

刚才讲的都是营业税,其实税的种类是很多的。

1、王老师工作一个月要拿,工资达到了一定的数额就要缴纳什么税?国家对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是这样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1600元,超出部分500元以内按5%的税率交税

“起征点1600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1600元是?

税率5%是谁的5%?“上个月王老师的应拿工资是1960元,王老师该交多少元的个人所得税呢?

王老师交完税以后实际只能拿到多少钱呢?

2、“王老师的先生月工资不到2100元,11月份他交了22.5元的个人所得税,他三月份实际拿了多少元的工资?”

四、巩固练习

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没有问题的话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1.某公司购买了一批总价400万元的的进口设备,按7%交纳关税,该公司要缴纳关税多少万元?

2.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缴纳了7800元营业税,税率是多少?

3.小明的爸爸看中了一辆标价138000元的本田雅阁,买车还需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购置这辆车一共要付多少钱呢?

4.某商场的10月份的营业额是200万元,按规定缴纳了6%营业税,营业税中的5%用于城市建设,该商场10月份缴纳的城市建设税是多少万元?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师:依法纳税人人有责,依法纳税从我做起,

六、提高练习

(较复杂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略)

七、课外延伸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书18页内容,尝试回答书上的问题

2、找一找其中的变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有怎样的关系?

3、仔细看书,看看哪些关系能够用式子表示?

二、课堂展示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1、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

4、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三、反馈与检测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卖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3、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体会函数思想。

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这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办实验小学,学校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突显人文性,这样学生喜爱学习数学,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学生有较好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师生共同画一画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2、说一说。

(1)我发现()随()的增加而增加。

(2)我发现()随()的减少而减少。

3、师: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

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3、读懂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

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即气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

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五、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卖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六、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活中有哪些变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吗?

(学生已经完成“课前准备”,选择几个学生回答)

2、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3、师: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设计意图:学生预习后直接导入新课,加深对“变化的量”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量的认识,引起新课的学习积极性。本环节的课前准备是要学生独立完成。

二、进行新课,掌握变量。

1、请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学一学”。

2、师:小组交流刚才的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确定中心发言人。

3、小组进行自我展示。

(1)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学生谈群学体会:人的年龄和体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小结。我发现(体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课本呈现出第一幅情景图,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年龄与体重的变化,能够回答问题,发现年龄与体重的变化情况,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变化,学生先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2)沙漠之舟

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课件出示: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A、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B、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C、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D、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E、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意图:通过教学第二幅情景图,认识有关沙漠之舟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读懂统计图,回答问题,通过问题,发现规律。这是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已有基础。

3、蟋蟀与气温的关系

A、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图。

B、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生:气温h=t÷7+3。

C、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教学意图:这环节学生理解蟋蟀的叫声用关系式表示,大多学生通过书上的文字提示,都可以完成关系式,个别不行的,就个别辅导。

三、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2、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设计意图:我在这一课的练习设计上,没有太多的练习量,反而注重巩固课本上的练习。由难到易,重质不重量,希望通过补充练习提高后进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部分学生的梳理知识。

四、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象这样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总是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谁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话。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至3摄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巩固练习:课本第124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课堂活动:1、2题。

①读一读,议一议。

学生齐读,巩固负数的读法。

②根据题中的信息,说一说三个班的答题情况。

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理由。

2.练习二十五:1、3题。

独立练习,反馈交流。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负数。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后退10m记作()。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下降50m记作()。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98,-1000,-13,34,-34。

负数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分二班()分三班()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45m表示()。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200元表示()。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16°表示()。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70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