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课件 > 四年级 >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析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析课件

开鹏0分享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析课件5篇

四年级数学的课件怎么写。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是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析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析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析课件篇1

课程标准: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现实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速度、时间与路程,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3、运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悉和掌握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速度,速度单位的熟悉和掌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学策略:

1)助学单先行,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对这个课题已经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做能协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目标?这些是我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出发点与着力点。

2)体现“五主一辅”原则。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媒体资源的声像图为辅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最后达到建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和你的家人从网上买过东西吗?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买过的东西是怎样交到我们的手里的吗?

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关于物流,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观看视频)

师: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着这么多的作用,所以每天那都是车来车往,你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都在赶着往物理中心送货呢。

师: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1: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师:经过观察,咱们发现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下面咱们就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活动促思

1.探究速度时间与路程

师:同学们,这是助学单的第一个问题,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昨天是怎么想的?现在请大家在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小组展示,并且进行互动

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刚才大家提到一个非常关键的几个词(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请大家结合实例想一想什么是速度?什么是路程?

同学们紧互动交流。

总结:这样我们把每分钟、每小时等等这样的时间可以叫做单位时间单位时间行驶的米数或千米数就可以叫做(速度)

师:那速度单位应该怎么写呢?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解

师:学会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骑自行车走了9千米,这里的9千米表示的是骑自行车的速度。

师:看来表示速度的时候,一定要表示清楚那个单位时间行驶的速度

课件出示:刘翔的速度是9米/秒,蜗牛的速度是9米/时,两个速度相等

师:哪里错了?

师:我们如果让刘翔和蜗牛比赛,滴答一声谁出去了?谁还在后面慢慢的爬呀?

2.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了速度、时间和路程,想一想老师接下来会提问什么问题?

学生猜测

师:没错,我们开始解决助学单的第三个问题,结合实例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现在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互动交流

师:同学们经过互动交流,我们理清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再互相说一说。

三、拓展延趣

师:看大家学的这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去玩一个闯关游戏,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可爱的熊大熊二被光头强绑架了,你们愿意参与营救活动吗?

四、巩固练习

1、第一关:先说说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再填写下表(课本100页的1)

师:这是三种交通工具的形式情况,仔细观察,解决第一个你打算用到了什么关系式?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30÷2=15

师:第二个有关摩托车的,你能解决吗?第三个呢?

师: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下面进入第二关

2、第二关:甲地离乙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

(1)60×4=240米

(2)240÷4=60千米/时

(3)240÷60=4小时

师:请问第一个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两道题都没难住大家,接下来我们接受更大的挑战,请看

3、第三关:平均每小时可以做纸花25朵,3小时可以做纸花多少朵?

生:25×3=75朵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每小时做得朵数×时间=一共的朵数

小明打作文,平均每分钟打100个字,5分钟可以打完,他的作文有多少个字?

生:100×5=500(个)

师:你能像上个题一样说说这个题的关系式吗?

生:每分钟打的字数×时间=一共打字个数

师:恭喜同学们成功营救出熊大熊二,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仔细观察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然后回忆下刚上课时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师:老师等等你,仔细考虑一下

师:在数学上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我们的数学学习非常的重要。

师:这么多不同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关系式上。希望你带着发现的眼睛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总结回顾

师: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回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课下请把本节课知识整理在思维导图本上,善于总结的孩子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析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30、18×20、24×40

35×4、25×4、45×2

2.把两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15=()×()、30=()×()、24=()×()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第一种解法

6×12×5=72×5=360(元)

第二种解法

6×(12×5)=6×60=360(元)

你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

(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6×(12×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35×5×2学生试做

(2)订正:使学生明确简算方法。

35×5×2=35×(5×2)=35×10=350

(3)拓展补充45×2×9。

(4)学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学例2(1)出示例225×16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

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5×16=25×(4×4)=25×4×4=100×4=400②启发学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补充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27×4×5、(2)15×12

=27×[()○()]、=15×[()○()]

=27×[()○()]、=15×[()○()]

=27×[]、=15×[]

=、=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3.练习二十五1题

4.练习二十五3题(填写在书上)

5.练习二十五5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4题.

六、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析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如果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把两个一位数先乘起来,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2)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如果能把除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而且用其中的一个位数去数被除数比较简便时,就可以用这两个一位数依次去除被除数。

2、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总结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通过对规律性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

4、创新目标: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

教学分析:

乘这里讲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除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除,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教学重点:

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一位数去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掌握由此规律得出的两种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在除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教师行为:导引目标

1、口算(投影出示)

240÷20、360÷40、450÷30、350÷70

450÷50、630÷70、800÷100、240÷80

2、填空,把下面各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35=()×()、54=()×()

32=()×()、40=()×()

25=()×()、28=()×()

3、应用题(小黑板出示)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两种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订正。

教师:刚才我们用两种解法解同一应用题,观察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明确:已知数相同,计算结果也一样,只是运算顺序不同。

教师说明:也就是说两个算式相等。

教师板书:90÷2÷3=90÷(2×3)

教师:抛开具体的事理,单看两个算式,90÷2÷3还可以用90除以2和3的乘积计算

填空练习

180÷4÷5=180÷()、140÷5÷4=140÷()

240÷5÷6=240÷()、190÷5÷2=190÷()

教师提问:由以上练习,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教师引导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投影出示)

教师:学习了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除法中的简便计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除法中的简便算法”教师板书课题。

二、创造条件

教学例3(1)出示例3390÷5÷6引导学生汇报,先算出5和6的积,再用积30去除390。提问为什么?因为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简便。

反馈练习1360÷8÷5引导学生口述思路。

(2)练习810÷9÷2怎样计算简便?

教师巡视把学生的不同作法板书并比较

810÷9÷2 810÷9÷2

=90÷2 =810÷(9×2)

=45 =810÷18=45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连除法时,如果两个除数的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先把两个除数先乘起来,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教师提示:计算时方框的步骤不必写出来。

(3)反馈练习:1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补充:190÷19÷2(加强对比灵活运用)

教师巡视,指点差生,集体订正。

组织研究

教学例4教师:在例3中,我们利用这一规律把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来简算。

(1)出示例4:420÷35教师:你能进行简便计算吗?

420÷35 420÷35

=420÷7÷5 =420÷5÷7

=60÷5 =84÷7

=12 =12

请同学们比较两种作法哪种要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种简便,因为第一步用7去除,能迅速地用口诀求商,所以比较简便。

(2)教师小结:在计算时,要注意,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怎样使计算比较简便,就怎样计算。

三、引导创新

111页做一做(幻灯出示)

350÷25、480÷32

四、反思小结

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教师提示: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使计算简便。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析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

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喜欢)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

师:请看情境图,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

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还看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

师:“一打”是多少个?(12个)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

1.教学教材29页例8(1)。

(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生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

生3:先扩大再缩小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对于最后一种方法可能说不太清楚,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计算结果不变,应缩小到原来的)

(4)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简便算法。

①这几种算法有哪些相同点?(结果一样;算法都比较简便)

②你喜欢哪种算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问题吗?

(5)总结: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教材29页例8(2)。

(1)找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让学生汇报解题方法。

预设

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330÷5÷2

=66÷2

=33(元)

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支数求出单价。

330÷(5×2)

=330÷10

=33(元)

(4)唤起回忆,理解意义。

①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讨论。

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330÷5÷2=330÷(5×2)

质疑: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结果相等呢?

学生借助题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球拍的支数求出单价,都能求出最终的结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5)方法选优: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比较简便?(出示课堂活动卡)

(6)引导总结,归纳规律。

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均不为0)。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便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简便计算。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32×(________÷________)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页“做一做”,鼓励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30页1、4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析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

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756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