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教案 > 三年级 > 三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例文

三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例文

学俊21252分享

三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例文

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例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例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5、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例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估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回顾、讨论、交流,在必要的时候适当予以指导、提示,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通过解决“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测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2、及时总结,促进知识的生成。

在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之后,教师作以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进行完善。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启迪,更提高了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吗?

2、估测一下面前的橡皮、铅笔有多长,书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谁估得准。

3、揭示课题:大家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十分接近,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下估测更长的距离,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先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加深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理解。再让学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预热。

⊙联系实际,学习估测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采用的是哪种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等)

(3)每天上学在路上要花多长时间?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估测的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

(1)汇报估测结果。

预设生1:我走200步大约是1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600步,大约是300米。

生2:我从家到学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地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生3: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

(2)说一说你喜欢哪种估测方法,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适合用哪种方法来估测。

3、总结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

方法一步数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数出从家到学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二时间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长时间,再统计从家到学校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三站点估测法。公共汽车走一站地大约是500米,只要知道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几站地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师小结:同学们的估测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测的时候都知道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然后看从家到学校有几个这样的单位长度,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27页下面“做一做”。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估测,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测更合理、更准确;然后对大家的估测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三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例文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三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最新例文5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二、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广播操入手,通过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的,加深学生对行列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几个几。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一个小方阵,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三个大方阵,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形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题多解的思维。当然,此时的教师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题的教学,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而其余学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种方法即可。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第三题安排了一题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并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年级数学微型课教案例文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活动教案最新例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例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

三年级数学教学课例方案5篇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2021例文

三年级数学优质教学设计范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师教学设计5篇范文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书例文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公开课教案例文

    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