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歌鉴赏

广顺 1172分享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唐代:白居易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后宫词

  唐代:白居易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唐代:白居易

  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难陀,

  来献南音奉正朔。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纩不塞为尔听。

  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

  花鬘斗薮龙蛇动。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愿为唐外臣。

  左右欢呼何翕习,至尊德广之所及。须臾百辟诣阁门,

  俯伏拜表贺至尊。伏见骠人献新乐,请书国史传子孙。

  时有击壤老农父,暗测君心闲独语。闻君政化甚圣明,

  欲感人心致太平。感人在近不在远,太平由实非由声。

  观身理国国可济,君如心兮民如体。体生疾苦心憯凄,

  民得和平君恺悌。贞元之民若未安,骠乐虽闻君不叹。

  贞元之民苟无病,骠乐不来君亦圣。骠乐骠乐徒喧喧,

  不如闻此刍荛言。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关文章:

1.关于白居易三首诗歌鉴赏 - 5068儿童网

2.关于白居易两首诗鉴赏 - 5068儿童网

3.白居易《夜雨》译文及鉴赏 - 5068儿童网

4.白居易《遗爱寺》鉴赏 - 5068儿童网

5.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鉴赏 - 5068儿童网

    热门标签

    7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