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物理 > 物理教案 > 高三 > 广东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广东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立博20分享

广东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广东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东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

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

教法建议

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

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仅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

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是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

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

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

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

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

二、新课引入:

1、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

2、提问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

3、提问2、进一步在问题1的基础上提问,若F1、F2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

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指明: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

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

5、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

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运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数学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6、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

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

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

强调: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

7、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8、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

三、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

题目

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

广东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2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能用动能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2)理解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4)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理解理论探究的方法及其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牛顿运动定律,掌握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定理的归纳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应用感悟量变(过程的积累)与质变(状态的改变)的哲学关系。

教学重点: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1、对“动能”的初步认识

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大家先猜想一下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应该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有关。

你能通过实验粗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关系)。

方案1:让滑块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静止的木块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实验:(1)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2)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

现象:(1)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2)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实验结果:

(1)高度越大,滑块滑到底端时速度越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强,说明滑块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2)滑块从相同的高度滑下,具有的末速度是相同的,之所以对外做功的本领不同,是因为滑块的质量不同,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滑块对外做功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说滑块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归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方案2:被举高的锤子下落可将铁钉钉入木板中,高度越高,锤子越重具有的动能越大,钉铁钉得越深。

2、对“动能的变化”原因的初步探究

前边我们学过,当力对物体做功时会对应某种形式的能的变化,例如: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性势能的变化,那么什么原因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哪?

(1)多媒体演示实验:

实验1:小球在空中下落过程,重力做正功,动能增大。

实验2:沿粗糙平面滑动的小车由运动到静止,由于摩擦阻力做负功,小车的动能减小。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观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各力做功,及物体动能的变化情况?

(3)得出结论:外力做功(牵引力、阻力或其它力等)是物体的动能改变的原因。

3、定量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1)就下列几种物理情境,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用多媒体展示:

情境1: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

情境2:质量为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受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

情境3:质量为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外力F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

按学生基础情况分组推导,将结论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并用语言表述本小组的结论:

物理情境

结论

1

2

-

3

教师在学生表述自己得出的结论(各组的分结论)后,引导学生得出动能定理的具体内容。及其理解动能的概念。

结论:合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分析总结、讲解规律

1、动能

(1)“”是一个新的物理量

(2)是物体末状态的一个物理量,是物体初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其差值正好等于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3)物理量定为动能,其符号用EK表示,即当物体质量为m,速度为V时,其动能:EK=

(4)动能是标量,单位焦耳(J)

(5)含义:动能是标量,同时也是一个状态量

(6)动能具有瞬时性,是个状态量:对应一个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就有一个动能的值。

计算: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质量是173㎏,运行速度是7.2㎞/S,它的动能是多少?

答:EK=mV2/2=4.48×109(J)通过计算进一步理解动能的物理意义。

2、动能定理

有了动能的表达式,前面推出的W=mV22/2-mV12/2就写成W=EK2-EK1

师生讨论、、的物理意义,最后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能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

(2)表达式:W=EK2-EK1

(3)讨论:

①当合力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

②当合力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

③当物体受变力作用,如何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

④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如何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

答案:

①当合力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增加。

②当合力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减小。

③当物体受变力作用,可把过程分解成许多小段每一段按照恒力运动是直线分段求解。

④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可把过程分解成许多小段每一段按照恒力运动是直线分段求解。

3、应用练习

例题: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5.0×103㎏,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5.3×102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思考:

(1)该题中叙述飞机的一个什么过程?答:飞机的起飞过程。

(2)飞机的初速度多大?末速度多大?做功的位移多大?V初=0V末=60m/sL=5.0×103㎏

(3)起飞过程中有几个力?大小方向如何?

答:四个力。重力、支持力、牵引力、阻力。其中牵引力和阻力做功。牵引力做正功,阻力做负功。

(4)如何求解合力做功?答:两种方法:①W分=F合L②W分=F牵L-fL

解:飞机起飞初动能EK1=0末动能EK=mV2/2合力功有W=F合L

根据动能定理:F合L=mV2/2-0,根据飞机起飞时受力F=F牵-f阻

F牵=mV2/2L+f阻=1.8×104(V),飞机受到的牵引力是1.8×104(V)。

4、拓展训练:

(1)该题中飞机起飞过程中牵引力的功转化成什么了?(讨论完成?)

答:牵引力做的功转化成了飞机起飞的动能和飞机与地面摩擦的内能(即摩擦力做的功)。

(2)本题是否可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与上面解法有何不同?(用牛顿运动定律重解例题)

(3)物体的运动为多段运动组成,是否可用动能定理来解?如何来解?(举个例题)

广东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3

一、设计思想

在旧教材中,《曲线运动》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通常通过演示圆周运动的小球离心现象,演示砂轮火星痕迹实验,采取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该位置的切线方向,由于轨迹是瞬间性,实验有效性差。在新教材中,通过曲线轨道实验演示曲线运动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线的切线方向,与旧教材相比,能获得具体的轨迹和末速度的“方向”,但是无法证明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

笔者通过简易自制器材,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并自己获得如何画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方法,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笔者还通过当堂设计自行车挡泥板,以便学生把自己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体验学以致用、知识有价的感受。还要求学生观察自行车的挡泥板验证自己的设计作为课外作业,体会STS的意义,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知道什么叫曲线运动,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能在轨迹图中画出速度的(大致)方向,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发展要求:掌握速度和合外力方向与曲线弯曲情况之间的关系。

本课是整章教学的基础,但不是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时刻改变的,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的方向是曲线的切线方向。

模块的知识内容有三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章引);2、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曲线运动,也知道曲线运动是常见的运动,但是不知道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原因。由于初中的速度概念的影响,虽然学生在第一模块学过速度的矢量性,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常常忽略了速度的方向,也就是说学生对“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的掌握有困难。

学生分组实验时,容易滚跑小钢珠,要求学生小心配合。几何作图可能难以下手,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主要的学习行为是观察、回答、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中位移的分矢量表示法及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时一直变速运动。

(2)知道合运动、分运动分别是什么,知道其同时性和独立性。

(3)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会用作图法和计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5)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6)会判断轨迹弯曲方向(发展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交流的探究过程;

(2)经历并体会研究问题要先从粗略到精细,由定性到定量,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

(3)尝试用数学几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主动细心观察,注意关注身边的科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感受到科学研究问题源于生活实践,获得的结论服务于生活实践,体会学以致用的感受。

(3)初步感受下结论不能主观而要有科学依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初步养成小心翼翼做实验的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的实验过程。会标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难点:如何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如何画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活动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的指导性和服务性。在教学媒体设计上:强调以试验教学为主,以多媒体为辅助(投影问题与习题)。在教学程序上基本上按照加涅信息加工模型。引起注意──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先决性的学习──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帮助──引出作业──提供作业──提供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通过问题链把教、学、练、评有机整合。在学习过程上:突出学生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应用。在探究方法上:突出整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认知过程上:突出人类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即,由粗略研究到精细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在理念上:突出科学的研究源于生活实践,服务于生活实践;认识到“下结论必须要有科学依据”。

七、学法指导

1.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要从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的角度来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化,不管速率是否变化,其运动状态肯定在变化,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所以受合外力肯定不为零.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指的是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合成与分解,跟力的合成与分解一样,遵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抛体运动是在恒定外力作用下所做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恒定的外力是改变速度大小的原因,也是改变速度方向的原因.

广东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4

理解领悟

本节课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得到的速度图象入手,分析图象是直线的意义表明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而导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要会应用速度公式分析和计算,探究用数学手段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基础级

1. 小球速度图象的进一步探究

在上节课“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中,我们画出了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该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请继续思考下列问题:

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

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小车做的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不难看出,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不断增大,而且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小车做的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我们把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不变,指的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若物体虽然沿直线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总体上讲,物体做的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沿一条直线运动这一条件不可少,因为物体尽管加速度不变,但还可能沿曲线运动。例如我们在模块“物理2”中将要讨论的平抛运动,就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3)加速度不变,即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运动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还可以表述为: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 用公式表达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也可以用公式表示。用公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往往显得更加简洁和精确。那么,小车的速度图象——这条倾斜直线所表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怎样用公式来描述呢?

广东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2.惯性的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教学过程

[知识探究]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问题设计]

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

答案不是.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怎样?请阅读课本中的“理想实验的魅力”,思考伽利略是如何由理想实验得出结论的.

答案如果没有摩擦阻力,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理想实验再现: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要点提炼]

1.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

(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可靠事实+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_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

(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三、惯性与质量

[问题设计]

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象.

答案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身体后倾.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人身体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运动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停止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

[要点提炼]

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与力无关

(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的表现

(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

(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延伸思考]

人能推动冰面上的重箱子,用同样的力却推不动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是不是冰面上的重箱子惯性小于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呢?为什么?

答案不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重箱子的惯性大于轻箱子的惯性.判断物体惯性的大小应在相同情况下比较,比如用同样的力推都处于冰面上或都处于粗糙地面上质量不同的物体,比较哪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

[典例精析]

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

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

图1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

答案②③①④B

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例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

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

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解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错,C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D错.

答案AC

针对训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A.悬浮在空中不动

B.速度逐渐减小

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

三、惯性的理解

例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

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

解析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火车速度变化慢,表明它的惯性大,是因为它的质量大,与是否静止无关,故B错误;乒乓球能被快速抽杀,表明它的运动状态容易发生改变,是因为它的惯性小,故C正确;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D错误.

答案C

[课堂要点小结]

[自我检测]

1.(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

答案BD

解析只要接触面摩擦存在,物体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面上就不能匀速运动下去,故A错误.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故B正确.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精度,但是仍然存在摩擦力,故C错误;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故D正确.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受外力作用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答案ABD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说明运动状态在改变,B正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

3.(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维持物体速度不变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D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原来静止,在力的作用下小车开始运动,是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用较小的力就能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推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为零的缘故.

4.(对惯性的理解)如图2所示,冰壶在冰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图2

A.冰壶的速度

B.冰壶的质量

C.冰壶受到的推力

D.冰壶受到的阻力

答案B

解析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是质量,故B正确.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高三一轮的物理教案范文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2021例文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与反思的进行5篇

2021高三物理教学总结及反思

高一必修三物理教案

高一必修课物理优秀教案

2021高三物理教学总结和计划

高中物理教案应该怎么写范文

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五篇

物理必修课教案高一范文

    11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