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物理 > 物理教案 > 八年级 > 初二物理下册物体浮沉的条件教案

初二物理下册物体浮沉的条件教案

文轩0分享

初二物理下册物体浮沉的条件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有许多现成的教案资源,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下册物体浮沉的条件教案

初二物理下册物体浮沉的条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

2、知道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二、能力目标

1、结合实际例子,理解什么是反冲运动;

2、能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现象做出解释;

3、进一步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什么是反冲运动,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和热心科学研究的兴趣、勇于探索的品质。

2、通过介绍我国成功地研制和发射长征系列火箭的事实,结合我国古代对于火箭的发明和我国的现代火箭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先烈,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反冲。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正确处理喷气式飞机、火箭一类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反冲运动。

教学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得到什么是反冲运动。

2、结合实例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运动。

教学用具

反冲小车、玻璃棒、气球、酒精、反冲塑料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演示]拿一个气球,给它充足气,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现象]释放气球后,气球内的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相反的方向飞出。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气球这样的运动很多,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

新课教学

(一)反冲运动 火箭

1、教师分析气球所做的运动

给气球内吹足气,捏紧出气孔,此时气球和其中的气体作为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松开出气孔时,气球中的气体向后喷出,气体具有能量,此时气体和气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气球就向前冲出。

2、学生举例: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运动类似于气球所作的运动?

学生:节日燃放的礼花。喷气式飞机。反击式水轮机。火箭等做的运动。

3、同学们概括一下上述运动的特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总结得到:

某个物体向某一方向高速喷射出大量的液体,气体或弹射出一个小物体,从而使物体本身获得一反向速度的现象,叫反冲运动

4、分析气球。火箭等所做的反冲运动,得到:

在反冲现象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为零;

但是反冲运动中如果属于内力远大于外力的情况,可以认为反冲运动中系统动量守恒。

(二)学生课堂用自己的装置演示反冲运动。

1、学生做准备:拿出自己的在课下所做的反冲运动演示装置。

2、学生代表介绍实验装置,并演示。

学生甲:

装置:在玻璃板上放一辆小车,小车上用透明胶带粘中一块浸有酒精的棉花。

实验做法:点燃浸有酒精的棉花,管中的酒精蒸气将橡皮塞冲出,同时看到小车沿相反方向运动。

学生乙:

装置:二个空摩丝瓶,在它们的底部用大号缝衣针各钻一个小洞,这样做成二个简易的火箭筒,在铁支架的立柱端装上顶轴,在放置臂的两侧各装一只箭筒,再把旋转系统放在顶轴上,往火箭筒内各注入约4 mL的酒精,并在火箭筒下方的棉球上注入少量酒精。点燃酒精棉球,片刻火箭筒内的酒精蒸气从尾孔中喷出,并被点燃,这时可以看到火箭旋转起来。

学生丙:用可乐瓶做一个水火箭,方法是用一段吸管和透明胶带在瓶上固定一个导向管,瓶口塞一橡皮塞,在橡皮塞上钻一孔,在塞上固定一只自行车车胎上的进气阀门,并在气门芯内装上小橡皮管,在瓶中先注入约1/3体积的水,用橡皮塞把瓶口塞严,将尼龙线穿过可乐瓶上的导向管,使线的一端拴在门的上框上,另一端拴在板凳腿上,要使线拉直,将瓶的进气阀与打气筒相接,向筒内打气到一定程度时,瓶塞脱开,水从瓶口喷出,瓶向反方向飞去。

过渡引言:同学们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得到并演示了什么是反冲运动,那么反冲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下边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反冲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1、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2、学生回答反冲运动应用和防止的实例。

学生:反冲有广泛的应用: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反冲的重要应用。

学生:用枪射击时,要用肩部抵住枪身,这是防止或减少反冲影响的实例。

3、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所举例子。

4、要求学生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物理情景对几个物理过程中反

冲的应用和防止做出解释说明:

①对于灌溉喷水器,

当水从弯管的喷嘴喷出时,弯管因反冲而旋转,可以自动地改变喷水的方向。

②对于反击式水轮机:当水从转轮的叶片中流出时,转轴由于反冲而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③对于喷气式飞机和火箭,它们靠尾部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很大的速度。

④用枪射击时,子弹向前飞去枪身向后发生反冲,枪身的反冲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所以用步枪时我们要把枪身抵在肩部,以减少反冲的影响。

教师:通过我们对几个实例的分析,明确了反冲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看待事物时我们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我们知道:反冲现象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火箭,下边我们一认识火箭:

(四)火箭:

1、演示:把一个废旧白炽灯泡敲碎取出里面的一根细玻璃管,往细玻璃管装由火柴刮下的药粉,把细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办法给细管加热。

现象:当管内的药粉点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迅速喷出,细管便向相反方向飞去。教师讲述:上述装置就是火箭的原理模型。

2、多媒体演示古代火箭,现代火箭的用途及多级火箭的工作过程,同时学生边看边阅读课文。

3、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阅读思考题:

①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的火箭。?

②现代的火箭与古代火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③现代火箭主要用途是什么?

④现代火箭为什么要采用多级结构?

4、学生解答上述问题:

①我国古代的火箭是这样的:

在箭上扎一个火药筒,火药筒的前端是封闭的,火药点燃后生成的燃气以很大速度向后喷出,火箭由于反冲而向前运动。

②现代火箭与古代火箭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反冲现象来工作的。

但现代火箭较古代火箭结构复杂得多,现代火箭主要由壳体和燃料两大部分组成,壳体是圆筒形的,前端是封闭的尖端,后端有尾喷管,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从尾喷管迅速喷出,火箭就向前飞去。

③现代火箭主要用来发射探测仪器、常规弹头或核弹头,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即利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

④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一级火箭的最终速度还达不到发射人造卫星所需要的速度,发射卫星时要使用多级火箭。

用CAI课件展示多级火箭的工作过程:

多级火箭由章单级火箭组成,发射时先点燃第一级火箭,燃料用完工以后,空壳自动脱落,然后下一级火箭开始工作。

教师介绍:多级火箭能及时把空壳抛掉,使火箭的总质量减少,因而能够达到很高的温度,可用来完成洲际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的发射工作,但火箭的级数不是越多越好,级数越多,构造越复杂,工作的可靠性越差,目前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

那么火箭在燃料燃尽时所能获得的最终速度与什么有关系呢?

5、出示下列问题:

火箭发射前的总质量为M、燃料燃尽后的质量为m,火箭燃气的喷射速度为v1,燃料燃尽后火箭的飞行速度v为多大?

[学生分析并解答]:

解: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动量守恒。

发射前的总动量为0,发射后的总动量为(M-m)v-mv1(以火箭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M-m)v-mv1=0

师生分析得到:燃料燃尽时火箭获得的最终速度由喷气速度及质量比M/m决定。

巩固训练 水平方向射击的大炮,炮身重450 kg,炮弹射击速度是450 m/s,射击后炮身后退的距离是45 cm,则炮受地面的平均阻力是多大?

小结

1、当物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物体时,剩余部分将获得一个反向冲量而向相反方向运动,这种向相反方向的运动,通常叫做反冲运动。

2、对于反冲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动是守恒定律,在具体的计算中必须严格按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来进行。

3、反冲运动不仅存在于宏观低速物体间,也存在于微观高速物体。

初二物理下册物体浮沉的条件教案篇2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了解常规能源的储备与人类需求间的矛盾

2、了解常规能源的使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了解哪些能源是清洁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现象提高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第二类永动机无法制成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类改造自然时必须遵从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将一事无成

通过介绍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提高为人类美好未来努力学习的觉悟

新课教学

师: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我们都要消耗能量。另外,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而产生的能量耗散问题,使得能源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能源。

一、能源:凡是能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

1、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问:常规的能源使用带来了那些负面影响呢?(①温室效应②酸雨③化学烟雾④放射性污染)(1)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

(2)酸雨:大气中酸性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等物质会使雨水中的酸度升高,形成“酸雨”。煤炭中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

(3)光化学烟雾: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受到阳光中强烈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质。主要成分是臭氧。

另外常规能源燃烧时产生的浮尘也是一种污染。

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即损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经济资源,损坏建筑物及文物古迹,严重时可改变大气的性质,使生态受到破坏。

二、开发新能源: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绿色能源:在释放能量或能量转化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能源叫绿色能源。

问:可以开发那些清洁相对无污染的能源呢?(①太阳能②风能③生物质能④核能⑤水能)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中东地区一直是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外交、军事莫不围绕着这片从地表上看毫无魅力的区域打转。世界警察(美国)和他的随从们最愿意去管中东的事情:两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说明能量消耗巨大的富国们对石油的心痛程度。

令以一方面,“替代品”——新能源的研发、形式层出不穷。

1、水能:水作为能量的载体,被太阳能驱动地球上三栖(水、陆、空)循环。地表水的流动时,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形成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

2、海洋能:由于地球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周期性不均衡,海水发生非气候性的涨潮和落潮现象,形成潮汐。潮汐蕴含着巨大能量,既可以用来推动机械装置,又可以用来发电。

此外,由于海水表层和深层间的存在很大的温差,利用这种温差也可以发电(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如果建造一个装置,用抽真空的方法使表层的海水在20摄氏度时汽化,并推动汽轮机,再将深层的冷水提上来使蒸汽冷却,如此周而复始,就可以发电了。除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低沸点的流体如丙烷和氨来作为热机的工作介质)。法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温差发电站,发电容量为14,000kW。

3、风能:利用风的机械能发电,风能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据有关专家估算,在全球边界层内的总能量为1.3×1015瓦,一年中约为1.4×1016千瓦时电力的能量,相当于目前全世界 每年所燃烧能量的3000倍。其中1/10为可取用的极限量。

风能的优点是:总能量巨大,利用简单、无污染、可再生。缺点是:能量密度低(当流速同为3米/秒时,风力的能量密度仅为水力的1/1000)、不稳定性大,连续性、可靠性差,时空分布不均匀。

4、沼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在密闭条件下分解(废弃)有机物,产生沼气,沼气具有很高的热值,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空气,不危害农作物和人畜健康。生成沼气的原料本身就是各种废弃物,生产过程可以减少(有机物)垃圾的数量。

在农村到处可以看到许多生物质的废弃物,如人畜粪便、秸秆、杂草和不能食用的果蔬,等等。将这些废弃物收集起来,经过细菌发酵可以产生沼气,用沼气做燃料和照明,也可以发电。

5、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可广泛利用的清洁能源。我们目前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两种——

一是将阳光聚焦,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传说阿基米德就曾经利用聚光镜反射阳光,烧毁了来犯的敌舰)。在日照充分的地方,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已大量使用太阳灶、干燥器和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要简单的多。因为不需要它产生太高的温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将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制成箱式、蛇型管式、直管式、平板式或枕式,通过管道与水源和储水箱相连。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北方比较常见)。

二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用化学能发电。比较常见的光电池是硅电池(它能将13%-20%的日光能转化为电能)。许多电子计算器和其他小型电子仪器现在已经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更是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来提供电力。

但是阳光在达到地面以前要经过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能量损失较大,加上阴天、昼夜变化和雨雪等降水过程的影响,目前地面上利用日光发电受到一定限制。

无论是生物质能、风能,还是水力、温差和潮汐能,归根结底都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即使矿物燃料,也是通过生物的化石形式保存下来的亿万年以前的太阳能。

6、地热能:用地热采暖、将地热用于农业、水产养殖业、工业生产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从直接利用地热的规模来说,最常用的是地热水淋浴,占总利用量的1/3以上,其次是地热水养殖和种植约占20%,地热采暖约占13%,地热能工业利用约占2%)。

利用地热能,占地很少,无废渣、粉尘污染,用后的弃(尾)水既可综合利用,又可回注到地下储层,达到增加压力、保护储层、保护地热资源的双重目的。__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GRC) 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5827.55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我国的地热资 源也很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除以上利用外,从热水中还可提取盐类、有益化学组分和硫磺等。

7、核能:铀在自然界中有三种放射性同位素:U235、U238、U234 ,在衰变过程中放出热量。在军事上铀主要用来制造核武器和核动力燃料。铀的和平用途十分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是用作核电反应堆的燃料。

由于核电具有发电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和安全等优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大力发展核电,估计到20__年核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25%左右。我国已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目前还有多处正在筹建。

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绿色能源储量丰富,只要我们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必将对人类做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初二物理下册物体浮沉的条件教案篇3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2教学准备

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功

一、引入新课

(回忆这本书的力学部分,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规律性知识,本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

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二、新课学习

(一)功的概念

以下我们要通过物理小实验,借此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为此我们演示实验并归纳得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板书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演示: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

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F力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拉力做了功。任何一种机械在工作时,都必须对工作对象施以力的作用,还必须使工作对象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如果对物体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就像物体在F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向上移动了距离s。我们就说力F对物体做了功。

现在想一想,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你知道了吗?

你们说的真好,力和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就是机械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严格的,缺一不可。

板书: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功可以表示为 。还记得力和距离的单位各是什么吗?你能推断出功的单位吗?

单位: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公的单位就是N·m,叫做焦耳,简称焦(J)。

1J=1N·m

(二)做功

我们知道了做功的两个重要因素,那到底怎样判断是不是做功了呢?请同学注意以下的物理小实验,看这些物体或者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了?看谁能准确无误地掌握了功的两个因素。

1、 小明用力推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推动。

因为石头没被推动,所以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也就是说小明并没有对大石头做功。

2、 踢出去的足球,滚动了 12米的距离。

足球被踢出去之后,是依赖惯性滚动,在滚动的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没有做功。

3、 请同学们再注意下面的演示实验,用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来判断外力是否做功了。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地移动了一段距离。

人对砝码的拉力是否做功了?虽然力是作用在砝码上,但砝码所移动距离的方向跟砝码受力的方向垂直,故拉力并没有对砝码做功,或者说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零。可见当力和移动的距离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也不做功。

通过刚在的实例,我们知道,不是有力、有距离,就是做功了,我们还要分析他们的方向。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推出去的小铁球在木槽中滚动的过程。

问:小铁球开始阶段的受力F作用,至A点处撤去外力作用,由于惯性,它仍可经B运动至C,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S的距离,推力是否对铁球做功了?

正确的回答明确哪个阶段:

在A点之前,推力F是对物体做了功,而在A点之后,推力F已经不存在,当然不会做功。

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严谨的,用两个因素去鉴别就不会出现结论的错误。小球从A至C虽有一段距离,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它的惯性,所以推力并没有对小球做功。

以上我们已经解决了,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如果我们已经确定了物体做了功,那么需要解决物体做功的多少,也就是我们怎样把物体做功的多少计算出来。

(三)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 ,在计算功时,找到力的大小和对应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相乘就可以得到功的大小。

如何计算出水平推力对箱子所做的功。

已知:F=50N、S= 10m、G=100N。

求:W

解:在水平方向上,推力F根推动箱子移动了 10m的距离。

跟据 =50N× 10m=500J。

在重力的方向上,箱子并没有移动,所以重力并没有做功。

答:水平推力对箱子所做的功为500J。

讨论:根据上题如何改变条件,利用功的计算公式可以与物重G有关,而与水平推力F无关。提示: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而在水平方向没有移动。

三、小结

功的两个重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功的计算:

初二物理下册物体浮沉的条件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独立说出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功的意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提高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能够进行功的计算。

【难点】

做功因素的判断以及功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叉车提升货物的场景并提问叉车机械的成效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实现。

【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货物受到叉车的力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观察非常认真,对之前知识掌握非常牢固,货车受到力的作用并被举高的成效在物理学中就叫为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功的定义

教师展示实验:推动水平桌面的书本;用力举高粉笔盒。并提问这两个实验中,力的成效是什么?

学生回答:课本沿着力的方向移动;粉笔盒向上升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做功的因素

教师多媒体展示情境图片:

1、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前进;

2、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提升;

3、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

4、用力搬石头而未能搬起;提问学生这几种情境中力是否有成效。

学生回答1、2情境中推理和拉力有成效,做功,3/4中滑板受到的力及石头受到的力没有成效,不做功。

教师评价学生善于观察,理解准确,并顺势提问被踢出的足球是否有功?

学生不难答出足球被踢出后,没有了脚上力的作用,具有惯性而运动,故没有做功。教师评价后安排小组结合做功与不做功的这几种情况讨论做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师点评总结,这就是做功的因素。

(三)功的计算

教师引导:大家都已经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那么一个力做功多和少怎么判断呢?

学生思考同时老师板书并呈现用100N的拉力使物体上升3m和5m的题目,提问哪种拉力做的功更多?

学生回答:两种情况拉力大小不变,第二种提升更高,第二种拉力做功更多。

教师评价后总结得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也就越多。我们定义: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如果用F表示力,s表示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W表示功,则功的表达式为;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其中功的单位为牛米,也叫焦耳,符号为J。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中例题,请同学进行作答。

学生黑板展示计算公式及结果为答案正确,表扬鼓励各位同学。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1J有多大呢?我们知道2个鸡蛋大概1N,1J就相当把两个鸡蛋举起1m做的功。

环节四:小结作业

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并回家估算一下背着书包从楼底教室大概做多少功。

四、板书设计

初二物理下册物体浮沉的条件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机能: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 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各自的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 单的计算。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培养学生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三,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斜面,小车,木块,刻度尺,鸡蛋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题。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上课便向学生播放关于盘山公路,供轮椅通行的斜坡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给学生举例进一步引入课题,当我们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时,因为我们用了力,我们说自己在“工作“。然而在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概念“功”的导入。(体现重点)当你举高物体时,你就应用储存在体内的化学能,使物体的位置升高了。在物理学中,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举起相同的高度,物体的重力越大,举起它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对于同样重的物体,举起的高度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那么“什么是功?”

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如果我们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然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写下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再请同学对其进行评论是否正确。教师再对其进行规范教导。W=F·S 并指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N),距离的单位是米(m),则功的单位就是牛·米(N·m).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对物理学的贡献,人们将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1J=1N·m

1J的功大致等于从地上拿起一个约50g的鸡蛋,并把它举过头顶,在此过程中你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1J。教师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1J功的概念。

(三),做功了吗?(突破重点,体现难点)课件展示四幅动画分别为(a)女孩将一箱书搬起来 (b)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走 (c)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 (d)足球被踢后,在草坪上滚动了一段距离

教师对其进行解说:

1, 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F=0,W=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距离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W=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图(b)。 (W=0)

然后让同学讨论四幅画中哪些做功了,哪些没有?为什么?发表讨论后的结果。

教师总结概括,归纳根据功的概念可知,对物体做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为加深学生对力与功之间关系的及力对物体做功概念的理解,课件展示例题:小明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从离井口三米的深处匀速提到井口,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对水桶做功了吗?若做了,做了多少功?

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请同学进行分析,讲解。再由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四),活动实验,测量提升物体所做的功。(突破难点)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首先由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再由学生设计动手操作)

1,在斜面上拉小车的实验,并计算在自己的实验中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

2,在竖直方向上匀速提升小车,使小车上升一定高度,测量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将两种测量结果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分析得到的数据,看看利用斜面是否省力,是否省功。最后分析讨论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在作进一步的讲解和总结。

(五),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再次向学生展示引入课题是播放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供轮椅上下的斜坡,在物理学中我们常称为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样可以省力,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盘旋公路也利用了同样的道理。研究表明利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或者可以省距离但要费力,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六)小结及作业安排。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功,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也学会了计算功。知道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作业设计:

1,一个质量为80g的皮球从高处下落了5m,重力对其做了多少功?

2,若你的教室在三楼,试估算你从一楼走到三楼要做多少功?

3,年8月11日,在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58kg级比赛中,中国名将陈艳青以抓举106kg, 挺举138kg和总成绩244kg的优异成绩获得金牌,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记录。试估算出陈艳青在成功抓举的过程中对杠铃所做的功?

五,板书设计;

1,功:概念: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2,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3,功的计算:W=F·S 1J=1N·m

4,力对物体做功注意事项,力,距离,功各自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8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