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物理 > 学习园地 > 物理公式 > 八下物理压强知识点

八下物理压强知识点

李金0分享

八下物理压强知识点_八年级物理知识笔记

对于初中物理有哪些知识点呢?很多学生都认为是难度较大的学科。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八下物理压强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八下物理压强知识点

一:压力

1、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字母“F”,单位“牛顿”

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2、 压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面上,不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3、 压力的特点:

①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接触力,任何彼此分离的物体是不会产生压力的。

②压力是与物体形变相关联的一种弹力,压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彼此引起形变产生的。

③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4、 压力与重力区别:

①从力的性质:压力-弹力;重力-引力。

②从力的作用点:压力作用在相互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重力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③从施力物体:压力-产生挤压作用的物体;引力-地球。

④从力的方向:压力-垂直于接触面;引力-竖直向下。

⑤从力的大小:压力-由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程度定;重力-G=mg。

⑥从产生原因:压力-物体间相互挤压;重力-地球吸引。

联系:

①有的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

②只有处于水平面,且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物体,其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方向才跟物体自身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

但此时压力仍不是重力。

二、压强

1、 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字母“p”

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p=F/S (F:压力,单位N;p:压强,单位“帕斯卡”“Pa”;S: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

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受力面积:实际接触的面积。

公式变换:F=pS;S=F/p。

2、 柱形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可采用:p=ρgh。

3、 压力与压强

压力:支撑面受到的全部垂直作用的力;和受力面积无关;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

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是压强。

4、 比较压强的办法

压力相同时,比较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相同时,比价压力;

受力面积与压力均不同时,公式计算。

三、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

依据:公式:p=F/S

1、 减小压强:

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例:铁轨铺在枕木上,坦克安装履带。

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例:易损坏的物体不能太高。

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例:载重车限重,并安装很多轮子。

2、 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例:刀口磨得很锋利。

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例:切菜时,用力切。

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例:钉铁钉时,针尖很尖,且用力。

四、液体的压强

1、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产生了压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强。

现象:矿泉水瓶的底部及侧壁有小孔时,都有液体流出,以及喷泉中的水向上喷出,表明液体对容器底、容器侧壁、以及液体内部都有压强。

2、 液体压强计(尖P87图9-25):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原理:当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两边的高度差表示压强的大小,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

3、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改变U形管压强计探头的方向;控制深度、液体密度: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即液体内部压强不变,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无关。

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同。

②改变深度;控制液体密度,探头方向相同: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大,压强变大是由深度变大引起的。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改变液体密度,控制探头方向,控制深度: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大,压强变大是由液体密度变大引起的。

结论: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总结:液体对容器底与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 解析实验: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恒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不发生变化,说明不漏气。②不能让压强计两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部分液体从管中流出。第3个问题。液体压强计不是连通器。

五、液体压强的大小

1、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设液柱模型高度为h,液柱下的液片面积为S,液柱的密度为ρ。

则这个液柱的体积V=Sh;

这个液柱的质量m=ρV=ρSh;

这个液柱对平面S的压力F=G=mg=ρShg;

平面受到的压强p=F/S=ρgh。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预习。这样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例如我在讲《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课时,我就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问题如下:

1.什么是路程,如何测量?时间如何测量?

2.速度是一个用来干什么用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是什么?

4百米 赛跑中,如何知道谁胜谁负?龟兔赛跑中为什么说乌龟胜出了呢?你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吗?

5你还会别的办法比较快慢吗?

要用这种预习方法,首先老师就要认真研读这节课,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价值,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预习的任务,就要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适当的形式比如提问形式,同时,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有阶梯性,要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把整节课的内容都照搬下来,要注重预习任务的实效性。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自主搜集法

如果要预习的内容知识点比较少,而且容易理解。就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或验证知识点。此时预习内容的设计就非常简单,主要由学生自己思考并归纳总结。比如我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例子,并加以解释,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制作小道具,去体验,并将这两项作为上课评价的一项内容。由于这节课非常简单,而且与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学生们非常积极的参与,并动手制作了机翼模型,并在上课的时候展示出来,同学们的上课热情非常热烈。参与度非常高。用这样的预习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这种方法也可以利用在其它课节的某一部分预习内容上,比如,我在讲《浮力》这节课的时候,我就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关于浮力的例子,也让他们动手制作并演示,证明浮力的存在。非常直观,非常容易理解。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质疑探究法

但凡成功者,都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人。不思考,就不会提出问题,不提出问题就不会进步。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在预习中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比如我在讲,《大气压强》一课时,我就让学生预习,并归纳总结你预习后对本节课的疑问。上课前,我将学生们的问题搜集起来:

1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的俩半球不会被大气压挤瘪吗?

2倒过来的水杯下面的纸片受不受平衡力?

3为什么给铁桶浇上冷水,才被压瘪呢?

4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要用有毒的水银呢?别的液体不行吗?

我原以为学生不会质疑出什么有创造性的问题,顶多就是简单课本上的一些东西。但是看到他们提出的问题时我有些震惊,原来他们也在认真的思考,也在质疑,这样又岂会不进步?这些孩子们值得我们用心去教,用心去培养。从那节以后,我在教学中就更加注重学生们的自主能力的培养,不再禁锢他们的思想和思维,放开担心的绳索,让他们自由思考,自由发挥。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也要把握好方向,控制好一个度。

当然,要想使预习的效果更好,还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一个检测和评价,检测的方式可以是提问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互考互问的形式,也可以是展示成果的形式。给了评价,才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去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重视课前预习,这就要求老师们下功夫备课,备教材,备学生,用心去思考,选择一种适合讲课内容的,更重要的是适合学生的一种好的预习方法。而我所写的只是一点微薄的想法,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的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同时要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外面的经验和方法,并且还要不断的向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们学习,掌握更多的,更好的教学经验。相信,不断努力的我们,定会把我们的物理教学发展的更好,培养出更多更有能力的学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88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