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装配与调整的知识讲解(2)

咏良 1172分享
音柱

  音柱的重要性是每个拉琴的人都知道的。但音柱到底装在哪里才是正确的?才能得到最佳音色呢?这就需要作仔细研究。音柱的作用主要有二个。一是起支撑面板的作用。弦的张力通过马子压在面板上,约有10kg左右。面板本身是一块厚约3mm的松木板,这个压力在低音弦一边是通过低音梁来承担的,而在高音弦一边则由音柱来承担。没有音柱,面板本身是难于承受这么大的压力的。第二是传导振动,即把面板的振动。传导到背板,使这二者的振动保持同步。 音柱的位置从琴的横断面看,是与低音梁相对应的。即低音梁位于琴马低音弦一侧的马脚下面,而音柱位于琴马高音弦一侧马脚下面。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音柱才能有效地支撑面板。如果音柱往外或往内侧移动,马脚的压力(约5公斤)与音柱的支撑点就会错开(不处于一条线上),就很容易使面板破裂。而一旦面板在这个部位破裂,是很难修复的。同时,很显然,如果这二者错位,也不利于振动的传导,音色就要打折扣了。

  从纵剖面看,音柱应位于马脚后面约2~3mm处,这个距离可根据琴的情况作适当调节。

  一般说来。如果琴板较薄,可以稍靠近些,琴板稍厚,可稍离远些。音柱本身为一圆柱形云杉棍,直径为6~ 6.5mm。琴板弧度高的可稍粗,弧度低的可稍细。加工音柱宜选年轮lmm宽,春、秋材软硬差别不大的木材。对音往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把它装得符合要求。

  即从纵横两个方面看,都必须直立在我们前面所描述的位置上。由于面、背板都是有弧度的,所以音柱的两个端面必须修削成相应的斜面,与之百分之百贴合。在实际操作上。有时要作多次反复调整才能达到要求。

  在音柱调节上,最主要的是要注意音柱的松紧度。琴的面、背板都是有弹性的薄木板,有一定的上下活动的余地。在我们刚才所讲的位显上。如果音柱比较长,它对面、背板就有较大的向外顶的力,这时音拄是撑得“紧”的。在同样的位置上,如音柱

  相对稍短些,那么它对面、背板顶的力也就小,音柱是装得“松”的。因此必须根据琴的具体情况作调整。

  一般说来,如果一把琴的琴板较薄,或者弧度较平坦,薄板的支撑力较弱,就需要把音往装得紧一些。相反,如果琴板较厚,弧度较大,琴板较硬,就要把音柱装得松一些。

  我们可以把琴看成一个受力体。如果琴弦产生的压力与琴本身的抵抗力相平衡,那么琴就处于一种良好的受迫振动的状态。发音灵敏,声音持续时间长。如果这二者之间不平衡,那么琴就很难有好的音色了。 我们暂且不去研究琴弦张力、压力这方面的情况。从琴的抵抗力(抗压力)来说,琴的形状,琴板弧度、厚度、材料、状态等都是重要因素。而一旦琴制作完成后,最易调节的则是音柱。通过音柱松紧度的调节,可以取得某种程度的平衡,从而使琴发出理想的音色。实践证明,按照上述要求调节音柱,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也是不容易做到的。这需要严格要求,反复实践,才能有所把握。那种盲目把音柱敲来敲去的“调节”,是没有意义的,不可取的。不但难有好的结果,反而会损伤琴体。 琴马 小提琴的发音。琴马是起着重要的传导振动作用的。要实现这个作用,马子本身的刚性是重要的。太软,自身会发生挠曲振动,太硬,则本身的质量太大,缺乏必要的弹性。这两种情况都是不佳的。目前几乎所有的提琴都用硬的色木与白牛子木,修成传统的马子式样。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需要注意的是,在马子受力的几个部分要保持一定的刚性,不要太薄。

  琴马的厚度以马脚处4.5mm、顶端1.5mm为佳。在修割时要保持马子的中心部分有足够的厚度,不能均匀地修薄,应在马子中心部分的半圆区以外呈扇形地修薄。

  换句话说,修好的马子应是中心部分稍为拱起,而不是完全平的。这个修削面,应是朝琴头方向的那一面。朝演奏者的这一面,是完全平的。马子装在琴上,由于强的拉力,趋向于朝琴头方向倾斜。久而久之会把琴马拉弯。而一旦琴马变弯就无法很好地传导弦。

相关文章

48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