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实用文档 > 作文大全 > 写作素材 > 名人故事 > 优秀名人故事及感悟

优秀名人故事及感悟

俊勇21253分享

优秀名人故事及感悟5篇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名人故事及感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故事及感悟1

当苏轼变成苏东坡后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

受到皇帝赏识时,苏东坡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却变成了中国书法的。

他原来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

那时候,他写出了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说的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小童都不应。在他之前的诗里,敲门都不应,他肯定就要发脾气了,现在就算了,他颇有兴致地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_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

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真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历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思是: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名人故事及感悟2

有一天,孔子师徒从卫国返回鲁国,在桥上停车观赏河上风景。河上的瀑布高悬,水流旋转,鱼鳖不能游动。这时,他们却看见一个男子正要从那里泅渡过河。孔子担心,赶忙让人去阻止。男子却坚持泅渡,最后游了出来。孔子感到奇怪,问:“你在如此湍急的水流中泅渡,有什么技巧吗?”男子说:“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措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以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也。”意思是说遵循水性,顺从水流,没有任何差池,这就像用“忠信”托着身躯,在急水湍流中平稳前进一样,所以能游入水中而又安全游出。

这一场景,连见多识广的孔子都感到吃惊。于是,他告诉弟子说:“你们记住,用忠信成就自身尚且可以用来亲近水,更何况人呢?”这里的“忠信”便是掌握自然规律,顺势而为,不可不尽心竭力,不可偏离规则。这就是“忠信”的本义。

弟子谨记孔子的教诲,并在为政生涯中加以实践。子路治理蒲地三年后,孔子经过那里说:“好啊,仲由恭敬而有诚信。”进入城邑,孔子说:“好啊,仲由忠信而宽厚。”孔子到了子路的官署,说:“好啊,仲由明察而果断。”子贡拉着缰绳,疑惑地问:“夫子还没有看到仲由怎样施政,就如此称赞,说来听听?”孔子说:“进入蒲地,看到田地都得到了整治,沟渠都得到了深挖,这说明他为政恭敬而诚信,因此百姓尽力劳作。进入蒲邑,看到城墙房屋都很坚固,树木很茂盛,这是因为他忠信宽厚,因而百姓毫不懈怠。进入蒲地,看到官署内很清闲,手下人都听从命令,这说明他明察而果断。”子路为政,以“忠信”治理蒲地,不仅自己恭敬诚信,而且以“忠信”教化百姓,使他们毫不懈怠,尽心竭力。

名人故事及感悟3

匡衡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名人故事及感悟4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名人故事及感悟5

一九五二年底,六十七岁高龄的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项决定:重新开始学习俄语。

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董老担任着国家的重要职务,工作极为繁忙,况且年纪又大,记忆力也差了,学习外语该有多困难啊!

董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将俄文生词,每五个写在一张卡片上,并风趣地称作一个小队,每十个词称作一个中队,每二十个词称作一个大队。又把两个大队称作一个联队。生词写在卡片正面,中文解释写在背面。随后,象掌握自己的部下那样,先认第一小队,再认第二小队,接着将两个小队合起来认,作为中队检阅多记熟了之后,再认第三、四小队,然后将三、四小队合并作中队检阅,以后再将两个中队合并作大队检阅。用这种“检阅”法记单词,效果很好。

由于年老记忆力差,一个生词往往花了好大的气力才记住,可是过一会儿又忘了,董老就反复地认、记、背。有时因为咳嗽得很厉害,医生让他躺在床上休息,可他仍然坚持给生字标重点,即使在病床上也不间断学习。

董老说:“我决不灰心,就是这样搞,记生字,每天总有可能增加儿个。”

十几年后,董老保存下来的外语卡片,上面抄录了一万零五百多个单词,甚至连剧目单、会议签到卡上面也写下了外语单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董老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达到了能阅读一般俄文文章的水平。仅俄文版《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董老就读了四遍,抄录了四套生字卡片,共一百零五张,记录单词二干九百二十八个。

“学习当如卒过河”,这是董老八十七岁时留下的名句。在学习的道路上,象中国象棋中的过河卒子一样,一步一步,奋勇直前,这不正是董老学习精神的写照吗!


优秀名人故事及感悟相关文章:

名人刻苦读书的经典故事及感悟十篇

历史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及其感悟

名人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关于中外名人的成功励志小故事和感悟

名人哲理故事及启示

感动中国2021十大人物事迹心得与感悟5篇

关于名人伟人的成长故事读后感6篇

历史名人故事5篇励志故事分享篇

名人故事大全经典

中国经典名人故事5篇

    8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