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实用文档 > 作文大全 > 写作素材 > 哲理故事 > 优秀的民间哲理故事

优秀的民间哲理故事

俊勇21253分享

优秀的民间哲理故事5篇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但是民间小故事都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做内容题材,简短而有趣。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民间哲理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民间哲理故事1

从前有一位农民,他有三个儿子。他负债累累,而且年迈多病,儿子们也都碌碌无为。家里有一大片森林,父亲让儿子们把树伐掉,卖了还债。

他费了很长时间才说服儿子们去伐树,大儿子先去。他走进森林,动手去砍一棵冷杉。这时候,来了一位高大、肥胖的巨人。“你要砍伐我的森林,我就打死你!”巨人说。大儿子听了,扔掉斧头,飞快跑回家里。他上气不接下气他讲了事情的经过。但是父亲说,大儿子是一个胆小鬼,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到森林砍伐树木,巨人从来不恫吓他。

第二天二儿子去伐树,遇到的情况与大儿子完全一样。他刚砍了几斧头,那个巨人就来了:“你要砍伐我的森林,我就打死你!”二儿子连看也没敢看巨人,象大儿子一样扔掉斧头就往家里跑,比哥哥跑得一点儿不慢。他跑回家的时候,父亲生气了,他说他年轻的时候,巨人从来不恫吓他。

第三天轮到三儿子阿斯凯皮尔坦去。

“好啊,”两位哥哥说,“你这位没出过门的人物,肯定会马到成功!”

阿斯凯皮尔但不理会他们的挖苦。他只要求带一口袋吃的东西。母亲没有现成的黄油和干奶酪,所以她架起锅给他做了一点儿。他在背包里放好奶酪,就上路了。

他刚砍了几斧子,巨人就来了,对他说:“你要砍伐我的森林,我就打死你!”

但是他没有逃回家,而是跑到背包跟前取出奶酪,用力压挤,压得乳清都流了出来。

“你如果不住嘴,”他对巨人说,“我就象把这块石头挤出水一样挤死你!”

“这可使不得,亲爱的,饶了我吧,”巨人请求说,“我一定帮助你伐木。”

由于这个条件,他饶恕了巨人。巨人伐得很快,所以这一天他们采伐了很多木材。

天黑的时候,巨人说:“你跟我回家吧,这里离我家比离你家近。”

阿斯凯皮尔坦同意了。他们来到了巨人的家。巨人去生火炉,他去找下锅的水。但是巨人的水桶都很大很重,他连拿也拿不动。

这时候他说,“拿那些象顶针一样小的水桶有什么用处?还是让我把整个水井都搬来吧!”

“不行不行,亲爱的,你发发善心。”巨人说,“我可不能没有那口水井。请你来生火,我去提水。”

巨人提水回来以后,他们做了一大锅麦片粥。

“喂,”阿斯凯皮尔但说,“你愿意与我比赛吃粥吗?”

“好啊。”巨人回答,他当然相信自己会取胜。说定以后,他们就在桌子旁边坐下来。阿斯凯皮尔坦偷偷地把皮背包藏在衣服里面,倒在背包里的粥比他吃进肚子里的多得多。当背包满了的时候,他就掏出一把刮刀,在上边戳一个窟窿,巨人看到了也没说什么。他们吃了很长时间,巨人终于放下了勺子。

“哎呀,我已经吃不下去了。”他说。

“你一定要再吃,”阿斯凯皮尔坦说。“我半饱还不到。象我这样:在肚子上戳个洞,这样再多你也能吃下去。”

“会不会痛呀?”巨人问。

“不会,没什么问题。”他回答。

巨人就在自己肚子上戳了个洞,结果丧了命,阿斯凯皮尔但拿了巨人的金银财主回家了。他肯定用这些钱偿还了一部分债务。

民间哲理故事2

很早以前,龙山脚下住着十几户人家。有一家姓尤的老人叫尤伯,他特别喜欢下棋。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尤云,还没有成家。一家人勤勤恳恳,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一年的夏天,尤伯到山上修理树木。因天气炎热、干了不大一会,就满身大汗,又渴又累又饿,就想到西南面那棵大槐树歇会儿。到了树下,看见两位白发老头在那里下棋,旁边放着一把茶壶和两只菜碗,便走向前去看了起来。

因他在家也经常和别人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两位老人攀谈起来,有时还指指点点。两位白发老人对他也挺热心,还让尤伯喝了一碗茶。尤伯碗茶下肚,只觉得一股清香从肚子里往上升,什么热了,累了,饿了,浑身那个轻松自在劲就别提啦。不一会儿,就叭在两个老头下棋的石台前,迷迷糊糊地感觉到,山边的云儿忽儿黑忽儿白,忽儿浓,忽儿谈;山下地里,忽儿黄,忽儿绿。等他一觉,两位老头棋还没下完。越看越有些溪跷,最后棋也看不懂了。一想明天儿子尤云要到济宁府去,便和两个老人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下山去了。

尤伯刚走到山脚下,便觉的路越走越不对劲,和原先的不一个样子。地里人他一个也不认识,也没一个人认识他。根据自己的印象,找到自己的村子,可村子比昨天大多了,人比昨天多多了。满村子找自己的家,从南头找到北头,从西头找到东头,也没找到。这时,一位发须雪白的老头走了过来,他忙向老人打了个招呼,问了老汉的姓名、年龄,为什么在这里住。那老汉告诉他:他姓尤,祖祖辈辈地住在这个庄上,今天已九十三岁了。尤伯又问老汉:尤云到什么地方去了?那老汉告诉他:尤云是他的老爷的老爷。老汉吃惊的反问尤伯:“您怎么知道我家老爷?”尤伯也没有回答,就上山去了。他要找两位下棋的老人问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尤伯到了山上,找遍了整个山,也没有找到那两个下棋的老人和那棵参大的大槐树,他越想越觉得悲伤:妻子没有了,儿子也不在了,世间的人,没有他一个近人,也没有他一个认识的人,身不由己地趴在原先下棋的地方大哭起来。他从天黑哭到天明,又从天明哭到天黑,不知哭了多少天。落下的眼泪,把脚下的山石穿,形成了一个山洞。尤伯哭累了,就昏睡过去,在他昏睡当中,就听着一个老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徒儿,别哭了。你的泪要不流到东海边去,这里早成汪洋大海了。你看棋的时候,云黑是雨,云白是雪,云浓是风。地里黄和绿,那是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是你的刀,下山去,为人间做点好事吧!”他猛地醒来,什么也没有。四周一望,发现了他的那把刀,刀虽是原先的,可闪着金光,锐利无比。

尤伯按着那个老人的吩咐,便下山了。他在龙山住过多年,做了不少除霸安良的好事,后来玉帝把他召回了天廷。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泪水滴成的山洞叫“老尤洞”。

民间哲理故事3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民间哲理故事4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到红罗山书院求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

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朱庄,庄上朱员外家有一女儿叫朱英台,十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朱九弟,也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朱英台和同学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朱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了一下,同学叫道:“朱九弟象女人一样”。朱英台顿时满脸飞红。

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朱英台的床中间立了块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朱九弟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作了许多比喻,梁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后,朱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来到朱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

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朱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

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朱庄的,朱员外有心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英台无奈,违心应允。

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山伯气得当场吐 血,归家后一病身亡。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朱姓名,黑红两色。

马文才迎娶朱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朱英台下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在我们这个时代男女同窗再正常不多,很多美好的爱情也都在青涩的年龄有了交集,真心对待那个陪伴你走过青葱岁月的人,想一想你们是何其幸运,因为你们的陪伴比其他人早上好多年。

民间哲理故事5

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在江南某地当县官,他上任之初,其父撰书一联相送:泪酸血成,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联语告诫儿子,做人应宽厚仁慈,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为非作歹,人间自有王法。否则到了那时,才醒悟到泪酸血咸、头有青天,悔之晚矣。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副家教联语: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联句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殷殷期望。

清代文人王之春也有一副家教联: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此联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

1924年,爱国将领冯玉祥送别儿子出国留学时。特撰一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联语要求儿子做一个好人,必须经过锻炼,要有信心。在艰难中把自己磨炼成一个忘我的人。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妙趣横生,用蜂腰格自然地嵌入侄媳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不失为家教的劝世箴言。


优秀的民间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简单的民间哲理故事

最新经典民间哲理故事

好看的民间哲理故事大全

简短有趣的民间哲理故事

优秀的中国民间经典故事

优秀的具有哲理性的小故事5篇

民间哲理故事短一点

富有哲理的经典故事五篇

经典励志哲理故事五篇-哲理故事精选

有道理的民间故事

    8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