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五篇

绍跃 1172分享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人似乎都会明确的看到它爱情的主线,无可厚非,是爱情奏响了这本书的主旋律,让维特的烦恼触动每个少年心中对爱情的渴望和暗藏的情愫,让我们在其中找到自己可以寄托的影子。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1】

读完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可能由于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了解的缘故,只发现该书讲述一个屌丝因情所困并且事业受挫而走上自杀道路的故事。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喜好绘画,向往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的乡村生活,喜爱自然,并且多情善感。在一次舞会中偶然邂逅了心中的女神绿蒂,并且和女神有过一段甜蜜快乐的时光,但是幸福毕竟是短暂的。绿蒂早已是别人的未婚妻,随着其未婚夫的归来,维特的烦恼也随之而至。他陷入情网不可自拔,如此的痴迷,以致寝食难安。看不见女神,就觉得世界黯淡无光,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引起他的兴趣,他将女神当做自己生活的全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结与挣扎后,他决定离开这个让他魂牵梦绕但又痛苦的伤心之地,到城市工作,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成绩。

可是新的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安慰,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方式和领导的格格不入,然而他又是一个清高和自尊心极强的人,不愿与现实妥协。在伯爵家的一次聚会中,他备受打击,迫使他辞职而回到曾经的伤心之地。而此时的女神绿蒂已为人妻,他对她的爱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减少,反而更加的深沉。但同时他发现自己作为第三者的处境非常的尴尬,最后迫于压力而走上自杀的道路。

维特之所以自杀有两个原因: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维特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当自己所追求的爱情无果时,他就陷入了深深地痛苦之中,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活着也没有意思。外部的原因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敢想敢做,并且多才多艺的才俊,想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却发现原来是自己太天真,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社会格格不入,要么选择妥协,要么选择放弃。他的事业受挫后,他发现自己一文不值,这是他自杀的另外一个原因。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2】

少年维特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依靠父亲所留遗产过着无忧无虑的的生活,但多情善感,在一次乡村独自旅行的时候,结识了当地法官的女儿绿蒂,两人可谓一见钟情,均被对方的魅力所倾倒。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二人生活,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阿尔伯特很爱绿蒂,且似乎未曾发觉维特和自己未婚妻的感情,对待维特也相当热情。

维特见景象如此,心中矛盾痛苦,以为能以逃避解开。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回到了城市,在公使馆当起了办事员,可官场上却也处处遭受刁难,所幸结识了友善,令人尊重,和值得信任的C伯爵,在C伯爵组织的一次宴会上,维特受尽他人的冷落,嘲讽,这使其恼羞成怒,一气之下离开公职。百转千回之后,他仍旧怀念着绿蒂,觉得她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属。维特回到当初的乡村,却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绿蒂已和阿尔伯特结为夫妻,善良的村民们也屡遭不幸,原本美好的一切被现实的洪水猛兽冲毁,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越拉越大,使维特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中。最终,在和绿蒂作完最后的诀别之后,维特用绿蒂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痛苦的人生。

在我看来,整部作品所体现的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斗争,维特和绿蒂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在现实的伦理道德判断标准上,是应该批判的。因为如果我们抛开作者浪漫主义文字的渲染和蛊惑,就不难发现这两个真心相爱的人之中的绿蒂,是有夫之妇,而另外的维特却趁其丈夫不在家,从中插足,用现在的毒舌来吐槽,绿蒂只能算作是一个荡妇,而维特只能算是一个破坏他人家庭的小三。如果作者用此种世俗的判断标准和狭隘的没有穿透力的眼光来写该作品,那么该作品一定不能成为惊世之作。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3】

有评论家说《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出版,使作者歌德从“德国的歌德”成为“世界的歌德”,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有多高。与此同时,老一辈的人么对这本书的批判和控诉也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本典型的资产阶级毒害青少年的大毒草,许多青少年由于读了这本书而走上了自杀的道路。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作品反而受到吹捧,甚至有人说自杀的人越多,说明这本书越有价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价值观是多么自私、残酷和荒唐!一个作家可以只为了自己的成名成家而不顾任何社会道德责任、甚至不惜剥夺读者的生命!”

究竟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评价这本书才是客观公正的,我想这不是我的能力范围内可以决定的,所以我决定不让这个问题来打扰自己,我想,只要我们读完一本书后能有所启发,有所收益,或有所快乐,这样的书就可以说是有价值的吧?

读完这本书,忽然想起曾在网上与朋友争论的话题:真正的爱情究竟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于是忍不住想到用这本书中的故事做一个案例来分析一番,顺便也与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们作一个交流探讨。感性派认为:真正的爱情是感性的,感性的爱情一旦上升为理性就不纯洁了,就变味了,所以“发乎情而止于礼”之类的观念对于他们来说几乎等同于爱情的枷锁,必欲除之而后快。理性派则认为:真正的爱情是理性的,爱情属于人类的一种比较高级的情感,缺乏理性的爱情只是一种肤浅的动物性的本能,而在处理感情时能不能做到“发乎情而止于礼”,正是区别人类的爱情和动物本能的重要标致之一。

还有一种爱情感性派甚至认为:“真正的爱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爱就是爱了,没有任何理由,一旦可以说出具体的爱的理由,爱情就有功利性了,也就不纯洁了。”这样的爱情观之所以会得到流传,我想影视作品和流行歌曲功不可没。爱情真的是这样糊里糊涂吗?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维特对绿蒂的爱情,看看这份让他甘愿献出年轻生命的爱情是说得清的还是说不清的。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4】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时候,我正为它的简短而暗暗自喜,认为它是一本比较简单易懂的书。但是当我读完了这本书,合上这本书时,心里不禁千涛万涌,感慨万分,从而使我的心情十分压抑。心里不觉涌出许多想法。小说的情节其实很简单,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小镇,这里秀丽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和天真无邪的儿童给予他无限的快乐。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一名叫绿蒂的少女,她的绝世风姿让他倾倒;绿蒂也喜欢他,但不能给予爱的回赠,她已经同别人订婚了,而她的订婚对象阿尔伯特后来又成了维特的好朋友。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他毅然离开绿蒂,希冀创造事业的成就,使感情得到解脱。然而混浊的环境、鄙陋的人际、阶级的压迫与鄙视,压抑个性的社会秩序,都使他无法忍受。当他困顿落魄地重返绿蒂身边时,发现绿蒂早已结婚,更加黯然神伤,痛苦得近乎于绝望。于是决定以死殉情,用阿尔伯特的枪在圣诞夜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但是这一点却让我们深思,如此简单的故事,为什么歌德在极短的一个月之内创作出的小说会引起如此轰动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本书信体小说记叙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这本书的情节是以维特写给他的好友威廉的信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所以维特对于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心理描述的是非常详细准确。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你——就是作者在倾诉的对象——威廉。你的心会被主人公的敢爱敢恨、真诚、率直所感动。

我们不禁会问,难道是他的爱情悲剧震撼了我们青年的心灵?

不,当然不是。在我眼里是因为维特的反抗。他的自杀不仅仅是出于对绿蒂无限的爱,更体现了他的反抗——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对贵族阶级的憎恶。

如果将这部小说与作者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你不禁会发现作者将自己的感情——极度渴求冲破束缚,疾呼反抗,追求自由,完全浓缩在主人公维特身上。维特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他渴望自由平等,追求个性张扬,追求自己的幸福,他渴望有一份实际而有意义的工作。可是这一切最终没能实现,反而酿成了一场悲剧。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就是这个社会,这个不平等、到处充满传统束缚、压抑年轻人思想的社会。而维特的自杀正是对这个社会的反抗,用自杀来宣示与这个不公平的社会的彻底决裂。而自杀也是维特这类人的唯一出路。就在他自杀当晚,他穿着整洁,像个绅士。这身衣服绿蒂“触摸过它们,使它们带上了仙气”,口袋里还放着第一次见到绿蒂,带在她胸前的玫瑰色蝴蝶结。他还给他深爱的绿蒂写了好多好多的信,向绿蒂宣示着他的爱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到时候了,绿蒂!我握住这冰冷、可怕的死亡之杯,心里毫无畏惧,我即将喝下这死亡的佳酿!你把它递给了我,我绝不犹豫。一切,我生活中的一切心愿和希望就此圆满实现!我十分冷静、十分坚定地去叩开冥界的铁门。”

“枪里装上了子弹。——时钟敲响了十二点。——就这样吧!绿蒂!绿蒂!永别了!永别了!”

“一位邻居看到火光一闪,听到一声枪响;可是,一切霎时又归于宁静,他也就不再注意。”

就这样,我们可爱的年轻的维特离开了我们。我们爱维特,爱维特的有理想、有热情、有正义感,更爱他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平等、追求幸福!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5】

韩耀成翻译,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的译后记中写道,《少年维特的烦恼》以浓郁的诗意和强烈的激情宣泄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而成为狂飙突进运动最丰硕的成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维特的形象也一样有多种多样的解读。我心中的的维特不仅仅如此而已。读完《少年维特的烦恼》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小说写的太好,自己代入感太强烈,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了书中的一切。于是有很多疑问,想寻找答案,即使知道没有确切的答案。社会的不公,爱情的定义,人生的尽头都需要答案。于是自己总结出来一个中心:自由的爱。

自由的爱是指对自由的爱。维特对自由的爱,是强烈的。表现在对命运的控诉,对世俗框架的不满。在一七七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维特说了这些话:“这一切全怪你们,是你们喋喋不休地让我套上这副枷锁的,而且给我大念什么要有所‘作为’的经。作为!倘若种土豆和驾车进城出售农物不比我更有所作为,那我甘愿在这条锁住我的奴隶船上再复十年苦役。”这些诉说了维特的痛苦,可以让维特幸福的是生意盎然的自然,是诗,是爱情。维特曾说世界上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情。得不到爱情的维特也失去了自己的心,他表达自己的烦恼,为何不能自由的追求自己爱的事物?为何自己的灵魂不能自由?

维特的烦恼至今都有。即便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解放思想,松开的枷锁只是让我们的手脚得以自由,我们的灵魂还在束缚。真正的爱情都是始料未及的,谁又能在这个始料未及的瞬间,抛开一切世俗,追求爱情?诚然,现今自由恋爱名曰其名的进行着,最终还不是要通过世俗的考验?谁会在意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或者人们常说的,爱情能当饭吃吗?这样的灵魂即便自由,也是世俗的,不是纯粹的,本能的。

想要自由的爱,也想要爱的自由。古往今来,很多文人,浪漫主义者都给爱情下定义。一些定义可歌可泣,一些定义世人追捧。也就是积累的定义框住了最纯粹的爱。维特就是因世俗的定义,陷入烦恼。

维特爱上了绿蒂,是自然而然的发生了。爱情使维特甜蜜,使维特烦恼,不是简单的多巴胺增多,不是简单的朝思暮想,是不可控制的灵魂颤抖,读后感是无法控制的眷恋。就这样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就算绿蒂有了婚约,他也想再陪她走一段时光,他心存希望。阿尔贝特回来了,绿蒂与维特之间的情谊不再缥缈,不再迷离。

维特斗不过那一纸婚约,也斗不过众人的执念。于是维特走了。孤独地与世界斗争,争取自由。

走得再潇洒也抵不过思念的羁绊。再度回来的维特,爱情使他变得焦虑。维特想靠近绿蒂,但是阿尔贝特的存在使他变得郁闷。他无法忽视绿蒂已婚的事实,又不想离开她,也控制不住自己的非分之想。他开始觉得自己的存在让所有的人都不快乐,绿蒂说的为了自己的安宁,认为维特的爱只是得不到的执念。维特很绝望,他对绿蒂心存的一丝希望都没了,谢世是最好的选择和证明。当初心存的一丝希望,是维特以为绿蒂是个有追求的,还是在意他的女人,这样就有希望冲破世俗的界限。然而,这一切因绿蒂的摇摆不定打破了。维特觉得自己是个可笑的单恋者,破坏了别人家庭的和睦。也许真正的离开能还绿蒂真正的安宁。没有人给维特自由,维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爱的自由。

只是,一切就安宁了吗?书中最后那里写道:“老法官和他的儿子跟在遗体后面,为维特送葬,阿尔贝特没能来,他正在为绿蒂的生命担忧。”故事落幕了,生活还在继续,绿蒂会如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演绎。

故事总是这样说,道理却只有自己懂。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五篇相关文章:

1.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心得体会 - 5068儿童网

2.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500字 - 5068儿童网

3.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400字作文 - 5068儿童网

4.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10篇 - 5068儿童网

5.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 5068儿童网

    相关文章

    10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