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以春节习俗为话题的5篇优秀作文

美玲2 1172分享

  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你们家乡的风俗习惯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春节习俗为话题的作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春节习俗为话题的作文1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以春节习俗为话题的作文2

  每逢春节,甘肃的各个境内便要大型举办一次文化娱乐活动----社火。“社火”,顾名思义,于“火”有关,离不开烟火。社火有白天的和夜晚的,分别叫做“白社火”,“黑社火”。

  民间通过把古代戏剧人物化装出来,通过铁芯子,高跷,骑马等等表现各种姿势,演唱。而现代,形式更繁多了,将耍狮子,闹灯笼,游旱船,跑秧歌,打腰鼓,太平鼓,春牛,跑驴等等统称为社火的范畴。

  相传明朝初年,大将徐达攻打兰州王保保城,久攻不克,徐达便将瑞鼓改为长形鼓,再将兵器暗藏在里面,摇身一变,成了一只社火队,混过关卡,破了城池。时值今日,为缅怀英杰,祈求太平,好些社火队里仍有腰鼓,乾坤鼓,太平鼓等等。特别是太平鼓,表演套路繁多,形式多样,有走路鼓,红拳架子等等,三指顶鼓,旋转举起沉重的大鼓,悠过头顶,十分娴熟,实为力与美的结合统一,显示了北方雄浑,豪壮的神韵。

  改革开放的春风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社火盛会,西和县秉承传统古老的文化氛围,又兼容民间现代舞蹈形式,使得今年社火有完美了一截。

  西和县城街道内,各个单位的社火仪仗队浩浩荡荡地拉开了序幕。猎猎的彩旗,咚咚的锣鼓,悠扬的唢呐声由远而近,远远映入眼帘的是用铁棍做成骨架,外表装饰绘画,花朵,彩绸,矛剑枪戟的彩车。另有些架子上换站着或绑缚着装扮成各种各样的戏剧人物小孩,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站在高处的装饰物上,显得玄妙奇巧,威武特别。高跷更是绝妙,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扮装成戏剧人物的化身踩在一米多高的高跷上面,伴着和谐的锣鼓声迈着娴熟的步伐,让人惊叹不已。游旱是民间男女老少最喜欢的一种节目,船用竹,木,麦杆扎成,外蒙彩布,扎上纸花。非常轻巧。表演时将选一位美丽漂亮的媳妇,当然不分男女,将其系在舞者的腰间,入坐船状,另有几人扮装艄公,和船中的姑娘同舞对歌,犹如水面行舟。活灵活现。“妞秧歌”让人哑然失笑。 当男扮女妆的大媳妇摆动着扭动的身姿时,全场的人都几乎鼎沸起来。“进状元”,“卧牛”可以说是我们地道的拿手戏,他们都象征岁月的和平盛世,物阜民丰,招财进宝。最后扫尾的就是“耍龙”,“打狮子”和“打熊”了!这种暨表演与武打一体的体系演练,正是象征了驱赶瘟疫,迎喜接福的用意吧。中国是龙的传人,龙是吉祥物,当龙在场中盘旋飞舞时,人们都抢着站在中间,让龙把自己缠上一圈,以暗示带来吉祥如意。

  改革开放的今天,我相信家乡的社火将变得更完美,更精彩!

  以春节习俗为话题的作文3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以春节习俗为话题的作文4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以春节习俗为话题的作文5

  吃饺子啰,吃饺子啰!”每年的正月初一,我们都要围坐在一起,吃奶奶亲手包的饺子。听奶奶说,过年吃饺子是俺山东老家的老规矩,在明清就很盛行。爷爷呢,一吃饺子,就要说说那我都能倒背如流的典故: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难怪每年的饺子宴是我家必不可少的一道“盛宴”,特别是今年春节的那次还添了一件新的乐事呢。

  大年初一,又到了吃饺子的时间了,姑姑神秘地对我说:“矫键,今天奶奶的饺子可不一样哦。”“饺子有什么不一样的?”我好奇地问。“这次的饺子里有一个包着枣子,谁能吃到这个特殊的饺子,就一定能心想事成。所以呀,吃前每个人要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听了姑姑的话,我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抓起笔,拿起纸,刚想写“祝我学习进步”,可转念一想,爷爷刚开过刀,我应该祝爷爷身体健康。于是,我端端正正地写下了我的新年祝福。刚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谁知一个个都捂的紧紧的,看也看不见。

  终于开始吃饺子了!先是爷爷吃。只见他漫不经心地夹了一个,刚准备咬,我情不自禁地叫道:“爷爷,你可千万别吃到那个呀!”大人们都笑了。爷爷故意只咬了一小口,我紧张地看着,啊!是菜的,我松了一口气。第二个是奶奶,她故作神秘地说:“这次饺子是我包的,我肯定知道是哪一个。”听了奶奶的话,我吓的心惊胆颤,生怕那个特殊的饺子被奶奶吃到。只见她胸有成竹地一下子就选中了一个,我心想:“这下完了,这个饺子肯定被她挑走了。”我正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馅的,可她却放在碗里不吃。我焦急地说:“奶奶,你快吃呀!”“急什么呀,肯定是枣子。”“不行,不行,你快吃。”说着,我硬把这个饺子塞进奶奶的嘴里,啊!也是菜的。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连拍胸,说:“还好,还好。”接着,爸爸、妈妈、姑姑,还有哥哥,他们一个个轮番上阵,可却都败下阵来,没有吃到那个特殊的“饺子”。终于轮到我了,我想:“加油,我一定要夹到这个狡猾的家伙。”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盘饺子,发觉就在我面前,有一个饺子看上去好像和其他饺子不一样,红红的,我断定就是它了。我迅速地伸出筷子,小心地夹了起来,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往里一看,“哇!是枣子!”我刚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突然,一个念头从脑海中闪过:如果我帮助爷爷实现他的新年愿望,这多有意义呀!我便故作正经地对大家说:“我也是菜的。”看着大家失望的表情,我暗自好笑。趁着大人们不注意,我连忙把我的饺子和爷爷的饺子偷偷地换了一换,大叫:“爷爷,你的半个饺子还没吃呢,快来吃呀。”爷爷说:“好好,我来吃。”他刚想把饺子往嘴里送,却愣在那里,奇怪地说:“咦,这好像不是我的饺子呀!”我急忙说:“是你的,是你的,不能赖,不能赖。”我逼着爷爷吃,爷爷只好咬了一口。“爷爷吃到枣子馅啰!”我故作惊奇地说,“快读心愿,快读心愿。”爷爷笑眯眯地说:“好,我来读。”爷爷大声地读:“我祝矫键学业进步!”我张大嘴问:“爷爷,你的心愿怎么会是祝我呀?”爷爷说:“当然啰,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快乐的笑声洋溢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

  这就是我家大年初一快乐的“饺子宴”!春节吃饺子已经成为了我家新年中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有机会也欢迎你一起来参加哦

六年级以春节习俗为话题的5篇优秀作文

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你们家乡的风俗习惯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春节习俗为话题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