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元宵节的作文六年级素材

嘉欣 0分享

元宵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孩童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那么马上就是元宵佳节了,想要了解这个节日的作文都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描写元宵节的作文六年级素材【5篇】,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的作文【篇一】

每逢正月十五,妈妈总会给煮一大锅热气腾腾香喷喷的元宵。吃着那甜蜜的人间美味——元宵,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

但是呐!咱们今天的话题可不是关于吃的,元宵还可以偷蜡烛啊!(偷笑)

每逢元宵,家家户户在门口点蜡烛,这些红色的蜡烛可招引了一群调皮的孩子,这不,我和几个小伙伴约好了夜晚上集合,要干件大事。

像往年一样,大人们点好蜡烛,关门和亲戚朋友吃汤圆,这时我们就开始行动了,队伍分成几批,匆匆忙忙的赶到了第一家。俩胆子大的在前面探路,大红灯笼开启,向我们发出警告,红白色的光照在脑袋上,形成一个怪异的图案。他们东看看西看看,确保周边安全后迅速把血红的蜡烛连根拔起,接着随手一甩,蜡烛上的小火苗和蜡油就都甩了出去。

“呼~”冷风扫过,本来阴暗的巷子变得更阴暗了。人家大门口,那一对灯笼夫妇寂寞地侯着,等待他们的蜡烛宝宝回来,可匆匆忙忙的脚步声越来越小,最后在小巷子里面回荡着……消失了。

我们又到了一家,破旧的木门前,这对蜡烛还不是孪生兄弟,

一支是红的,一支是白的,一支高,一支矮。这是张大爷家,村子里最困难的人家。张大爷大概是舍不得花钱买蜡烛,从家里翻箱倒柜找出来的蜡烛头吧。看着这两支蜡烛,小伙伴们都不说话,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白色蜡烛躯体燃烧殆尽,只剩下火苗奄奄一息……红色的蜡烛只有一寸长,但火苗依旧未减。2分钟过去了,白色蜡烛熄灭了,门的一角瞬间被黑暗笼罩。又两分钟过去了,红色蜡烛也开始弯下了腰……变得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了蓝色的小火焰……

一个小伙伴拿出一根新蜡烛放在火焰上方,绿豆大的石蜡油滴了下来,小伙伴把新蜡烛放在了红蜡烛的位置。门角的黑暗瞬间跑了,接着大家一起涌过来,点燃自己手中的蜡烛。顿时整条巷子被照的透亮,灼热的光辉映在我们的红色小脸蛋上……

我们把蜡烛放在张大爷家的门口,离开了,希望这些蜡烛能照亮张大爷一家未来的路,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元宵节的作文【篇二】

元宵节,年年过,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前不久,我在书上读到说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日过,但我不知道我们陆良县的元宵节为什么是正月十六日过,我问老人,老人都说不知道,就从老一辈人那里传下来就是正月十六日过。

我们陆良县正月十五日也过节,那叫过小年,正月十六日还要接着过,叫“过正月十六”元宵节。这个正月十六日比正月十五还要热闹,一大清早就要上街去买卷粉,吃卷粉是陆良过正月十六必须的一件事,其实现在不光要买卷粉,还要买点凉粉、软米线、抓抓粉等。各种作料,酱油、老陈醋、芫荽等。到中午就把芫荽洗干净,晾着,等到晚上用。等到晚上逛累了,就加点晚点——吃卷粉。那时把卷粉里根据需要掺上点凉粉之类的,放上作料,凉拌出来吃,那才真是爽!

正月十六,街上早中晚,摆的东西都不一样,早上尽是卷粉、凉粉、作料之类的,中午的街上大部分就变为馅子糖、花生糖、白糖、寸劲糖、发柱糖、麻花等。这时的街上,老人小孩根据的各自的需要买各种糖,边走边吃,十分惬意,

晚上的晚饭一般都吃的很早,大家早早的吃了晚饭就去逛南大桥,这才是过正月十六的大典,南大桥是离城三里的一座桥,大家到桥上走一转,再折回来。这时的街上就有各种玩具,荧光棒、小灯笼、面具,小孩一般都要买一个拿着玩,小青年们买孔明灯,三五成群地放,孔明灯升起来时,也就把大家的快乐升起来了,大人们都要买鞭炮放,街上处处响起鞭炮声,弥散着硝烟味,热闹非凡。到了南大桥,大家都兴捡三个小石头仍下桥去,让江水把晦气带走,那样就一年都平平安安的,不生病。

在回来的路上,买各种小食品的更是热闹,有元宵、有酸萝卜、还有浸梨等,一路上,边走边吃,喜悦无边。一路上,还有各种组织来闹元宵,有耍龙的、跳狮子的、踩高脚的、划龙船的、骑倒毛驴的、坐花轿的,还有猪八戒、孙悟空、沙僧、唐僧等人物形象,他们边走边舞,还产各种调子,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味很浓的曲子。大人小孩看了真是高兴。看完就回去拌卷粉吃。

这就是我们陆良县的特别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作文【篇三】

正月十五的晚上,妈妈带我去看焰火晚会,在去俱乐部广场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我和妈妈淹没了。大路两边高高地挂起一串串的红灯笼,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广场上真是人山人海,主席台上锣鼓声阵阵,俱乐部正门上方是“开泰三羊留吉去,闹春灵猴送福来”的春联,正中挂着金猴托“福”。广场东半边是小朋友们表演的歌舞,西半边老年人正在扭秧歌,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赢得片片掌声,老爷爷老奶奶夸张幽默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看得正入迷,忽然一道雪亮的瀑布从天而降,原来是广场上空倒挂的烟花被点燃了,接着地上的火树也开出了五彩夺目的花。半空中是“银河落九天”,地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真好比人间仙境一样!忽然不远处又传来“咚”的一声巨响,一个礼花腾空而起,在空中绽放开一大朵五颜六色的花,哇,真是太美了!礼花弹一个接一个地飞上天,又在天空中变幻成各种形状:有的是杨柳垂下万丝绦,有的是蝴蝶振翅翩翩舞,更奇妙的是有的礼花弹在空中变出了一串串红灯笼,然后随风飘飘悠悠飞向远方。

礼花在空中绽放,地上是欢乐的海洋,又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我望着天空中又大又圆的月亮,想起我的爸爸却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西北,为公司去开发新的市场。我知道还有许多的叔叔阿姨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能与家人团圆。我默默地祈祷:希望这些礼花能给爸爸捎去我的祝福,给那些叔叔阿姨带去亲人们的美好祝愿!

元宵节的作文【篇四】

我喜欢过节,尤其是传统佳节。我喜爱秋高气爽的重阳节,明月如镜的中秋节,欢乐、祥和的春节,更喜爱充满乡情的元宵节。那年元宵节,适逢寒假,我随爸爸到老家做客,过了一个充满乡村浓郁气息的元宵节。

一到爷爷家,坐不久,奶奶刚要下汤圆招待我们,谁知左邻右舍得知我们来了,端来了热气腾腾的汤圆。那汤圆有乒乓球大小,雪白雪白的像个迷你雪球。一咬,金黄的猪油丁在口中慢慢融化,油而不腻。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亲情义。

快乐的时光总感到短暂,一转眼,太阳只留下最后一丝余辉。吃过晚饭,我随爷爷和左邻右舍的孩子去看灯展。一进灯展大门,只见远近屋檐下挂着一盏盏红彤彤的大灯笼,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昼。五彩缤纷的宫灯,变化无穷的走马灯,绚丽多资的百花灯,千姿百态的动物灯……应有尽有。

这万紫千红的灯景犹如无数奇葩异卉,开满了前后庭院。每盏灯的下面都挂了一条谜语,有“狼来了——猜一种水果”、“相差无几——猜一中国地名”……我们几个孩子在灯谜中穿来穿去,高兴极了。“好看的在里面呢!”爷爷把我们领进了另一间大厅。

这里的灯更精彩美观。你瞧,那“双龙戏珠”灯特别引人注目,两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分别盘在庭柱上,瞪着鼓鼓的眼珠,张着血盆大口,摇头摆尾,仿佛争着要把在它们中间的那颗光芒四射的宝珠吞下肚去。

一阵阵孩子的欢笑声,把我们引到了另一个景点。数十盏灯簇拥着一条绚丽多姿的大金鱼。噢,原来这是“金鱼吹泡”灯。尽管它高悬空中,却如同潜游水底一般,摇摆着美丽的大尾巴,身上的鱼鳞闪耀着金光。随着鱼鳃的掀动,金色的肚皮一起一伏,鱼嘴就会吐出数不胜数的灯光组成的“小气泡”,有趣极了。

“游太空,惊嫦娥”这组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这组灯十分的大,由“月球”灯、“宇宙飞船”灯和“孙悟空”灯组成。嫦娥和玉兔站在月球上,呆呆地往下看,一艘宇宙飞船腾空而起,飞向月球,宇宙飞船上坐着三名中国宇航员,宇航员的帽子上写着大大的红色的China。彩灯转动,嫦娥披着长长的彩带翩翩起舞;孙悟空伸出大拇指,仿佛在赞美人间的伟大。

面对这么精致、美丽的彩灯,我情不自禁地问爷爷:“这些灯是谁做的?”爷爷告诉我,这是他们村里的能工巧匠的杰作。他们村里几乎家家人家都会做灯,每当逢年过节,他们都会制作精美的彩灯。

夜深了,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挂在空中,好象在和地上的彩灯比美,我们依然沉浸在元宵佳节无比的喜悦中……

元宵节的作文【篇五】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同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百花齐放,共同装点了纷繁的中华大地。不必说西方的什么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必说傣族的泼水节,单单是汉族自己传统的节日,就已经让我们眼花缭乱了。

我自幼长在江南水乡,自然难以体会到北方安塞腰鼓的壮阔与豪迈,但江南却以她自己的方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普遍的习俗,就是每逢过年过节,要舞龙灯、舞桥灯,根据各地习俗不同,灯的样式也不同。我最不能忘怀的,是外婆家的桥灯。

每年元宵节前一天,外婆所在的那个镇子上就会舞桥灯。桥灯是元宵节前制作的,由于桥灯很长,从二三十节到五六十节不等,一家人是断断不能在元宵节前完成的,于是分派到很多户人家,每户人家负责其中的一节,等到临近元宵的时候,各家把所有的龙身连接起来,再添上龙头、龙尾。

龙头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是由有经验的师傅制作,且这种手艺绝不外传,往往是从祖辈一代代传下来。龙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条龙的外形,倘若龙头没有精神,纵使龙身舞得怎样卖力,也没有多少人看了。

龙头是提前半个月就要做好的,等到龙头做好,便放在社区的戏台上,人们可以提前去看。但看的往往是孩子居多,就是图个新鲜。记得小时候,我和妹妹在外婆家完,便常常跑去看龙头。幼年的印象里,龙头仿佛是有点吓人的。用纸糊成的花白的胡须一直拖到地上,很大一片,倘若一个小孩子藏在底下,也不一定能被发现。

龙的眼睛是由两个嵌在脸上的电灯泡做的,灯泡点亮的时候,仿佛一个凶神恶煞的妖怪瞪着铜铃大的眼睛。我向来不敢与龙的眼睛对视,尤其在晚上,我总觉得它会活过来似的。龙角上粘着各色的纸花,亮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到了元宵这天晚上,什么都不能平复我激动的心情。只等夜幕降临,抓一大把烟火,听着喧闹的鼓声,跟着_的人群一起看桥灯。小孩的的头上戴着发光的犄角,手上是五色的荧光环,坐在大人的肩上,占据风水宝地。

看着舞动的龙,人们放飞孔明灯,放飞对新年的希望。在一年又一年的鼓声中,孩子长大成人,老人白发新添。不变的,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文章

    40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