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勇气的读书心得感悟

黄浩0分享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勇气的读书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

有关勇气的读书心得感悟1

日跑数里,并未疏于学习。不过时光太快,仅凭奔跑的脚步似乎无法将假期截留,于是下笔做些记录。对于一本畅销译本书籍,我采用手术刀式的分解和一些随性的思考,如此既保留了阅读兴趣又不至于过目即忘。

教师即课程,教师即教育。如同定向运动,先得锚定自我,才能建立与学生、学科、同事、世界的联系,才能选择途径,才能发生教学这个织网行为。想把育才比喻为大树,教师心灵是这颗树的种子和原始力量。种子优良、坚韧、根深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又觉不妥,因为教育的果实并非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把教师自我比喻为阳光、水源都不恰当,因为教师的自我发心对任何受教育者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催发,而是一种激发和滋养,使其有无限的可能性,而非整齐划一的雕琢和栽培。

教育是让心越来越柔软,让脊梁越来越坚硬。教师的内心如果没有被激发,一切外在都如梦幻泡影,收效甚微。咱们的培训还少么?培训的形式还少么?优厚待遇、顶住官僚侵扰、肩负学术治理、教学方法和用品改良并不够,珍惜、激励教师心灵才是教育革新的源泉。构建教师自我的内心景观,让教师意识到自我、认识到自我、触摸到内心。教师对内心世界越熟悉、越笃定,教学与生活就越踏实。我们曾经把这些标准认定为优秀教师、教育专家才需要达到的层级和境界,而其实这是踏入教坛者就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教育体制能否从解决外在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策略转变为支持教师的内心世界,催发教师的内心生长?教师能否从被动前行多一些主动思考,从满满套路技法层面留存一点空间去触摸自己的真心。很多老师教着书,用着方法,戴着面具,使着套路,但是却未曾问过自己何为真,何为自己。你找不到自己的心,一定找不到学生的心,更无法建立学科知识的通畅纽带。

有关勇气的读书心得感悟2

通篇读完《教学勇气》这本书,我的心灵深受震撼,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其中最打动我的是第二章,这一章帕克·帕尔默以独特的视角——“教师的恐惧”为切入点,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一陈述了教师的恐惧文化,以及因恐惧而导致的教师自我的“分离”,最后寻获回归的途径。帕尔默就像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一般“漫步教师的心灵”,痛陈教师的不为人所知或不敢所言的恐惧与痛苦。帕尔默之所以对教师的恐惧有一种深度的理解,是因为他有三十余年的从教经历,他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现身说法,给我们这些踏上教学之路的“新手教师”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做好直面自己内心恐惧的准备,勇往直前。

帕尔默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恐惧”,即学生的恐惧,教师内心的恐惧,认识方式中存在的恐惧,他的分析一针见血,直击我的心灵,说出了我想表达但未能表达出的感受。

对于当过近二十年的学生的我而言,能够切身体会到帕尔默所说的“学生的恐惧”。在课堂上有时我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对老师提出的高难度问题保持沉默,因为我怕自己答错了会受到老师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故避而不答是最好的应对方式。帕尔默指出:“课堂上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这些学生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他们因为恐惧那些有权力的人,懂得不说话比较安全。”对此他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他们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的愚蠢或者平庸,而是出于一种想保护他们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种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所驱使的沉默,在这个成人世界里,他们感到疏离、无力。”正如帕尔默所言,我们这些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学生是因为畏惧老师的权威而不敢发言,而不是智力的问题。

在帕尔默看来,教师对学生的恐惧视而不见的原因是:教师自身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恐惧,不承认自己恐惧。在实际的课堂上,会看到这样一幕:当教师感到内心恐惧时,一开始笑容灿烂的脸上会慢慢愁云密布,用极为严肃甚至是可怖的面孔来震慑学生的喧闹,用强势武装着自己。教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往往会用自信、强势、傲慢迎对着学生,用“肃静、整齐”要求着学生。有的教师宁可接受鸦雀无声独角戏般的课堂,也无法容忍一个充满对话略显嘈杂的课堂,他们有时宁愿去忽略那些“来自地狱的学生”以求精神的集中和课堂的流畅。有的教师总是以各种方式让学生“怕”老师,并以一种近乎傲慢的方式扩张着,“以至于人们很难看出它背后的恐惧,除非人们能记起傲慢经常掩盖着恐惧”。于是教师将真实的自我与学生面前的自我“分离”,其实又增添了教师的一份痛苦,在学生面前你要有“师道尊严”,你不能随便说笑,不能过多的自我表露,甚至还要将并不确定的事物当成定理来讲述,为的是能在学生评判你时给你加分。这种“分离”状态还体现在教师有时会用“语言暴力”来掩饰内心的恐惧,阿伦特曾说:“当暴力出现时,权力就明显处于危险之中。”当教师一再向学生使用“语言暴力”时,就愈能显示其内心的恐惧。

有的教师会抱怨:“我的学生沉默寡言、郁闷孤僻;他们没有社交会话能力;他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太短……”但是教师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能会死气沉沉,是因为我们用一种不当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来教他们,而是把他们当成了一个个U盘来存储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容很多时候都是作为一种载体出现的,只是在太多外物的影响下,反而忽略了教育的本真。很多教师以为,记下一道题,背住一个知识点,在考试中能够多拿几分,进入一个好的平台就是学习的意义。这些教师忽略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本可以收获的很多东西,比如,学会如何去探索陌生的领域,学会如何解决棘手的问题,学会如何与自己对话。帕尔默提醒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一定要多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需要,少推卸我们对学生困境的责任,要和学生的内心世界相联系,去感知他们鲜活的生命,并在知识探险中给予他们保护。

《教学勇气》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现实的母体“恐惧”,“教育深深植根于恐惧的土壤”。此书不仅给了教师自我“分离”的一个名分,而且为教师指了一条明路——“不再分离”,其实就是“回归”。“分离”是逃避恐惧的一种潜意识行为,那么“回归”就是要直面恐惧,超越恐惧,“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真正的教育勇士将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有关勇气的读书心得感悟3

刚刚拿到《教学勇气》这本书时,我先翻开《教学勇气》的目录,努力寻找具有亲和力的章节,最终把目光落到了第二章的“有问题背景”的学生这一节中,翻到那里,努力地细细品读,居然能从自认为晦涩的语言中获取同感,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摘录其中几节:

“当问及让老师说出优秀教学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时,经常听到的答案是‘我的学生’。当问到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时候,听到的又是一连串的抱怨:‘我的学生沉默寡言、郁闷孤僻;他们没有社交会话能力;他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太短;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交流观点;他们死抱着狭义的‘重要’和有用的观念不放,而无视思想领域。‘当追问这些所谓过错的因由时,听见了又一连串的常规抱怨——抱怨社会弊病。双亲缺失,家庭破碎,公共教育不到位,电视和大众文化平庸之极,毒品合计究竟造成的危害,所有这些都是使得我们学生精神和生活处于低迷状态的罪因。”

“他们只顾一个劲儿地责怪学生,他们的话听上去像医院的医生在说:“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往我们这送——我们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给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们看上去像好医生。”

“来自地狱的学生”即“有问题背景”的学生不是天生就是那种样子的,而是被他或她所不能控制的环境造成的。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顿感惭愧,自己何尝不是抱怨过学生?那么自己岂不就成了那个所谓的要给健康的“病人”“治病”的“庸医”?是啊,每当和同学、同事谈起学生,没有一个人不是抱怨满腹、数落连连的?最终在一片声讨中做一声无奈的叹息。然后又继续重复着、数落着、抱怨着。但是,至少从现在开始我要学着不去抱怨,毕竟好医生是要“手到病除”、“救死扶伤”的,既然我们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抱病在身”,那么我们惟有“会诊、治疗”,使我们的孩子慢慢康复,而抱怨只是徒劳,只会增加烦恼的砝码,那么,看开了,何必去做一个喋喋不休的“怨师”呢?

谈到“来自地狱的学生”,其实他们都有可怜之处,至少我这么认为。或者是亲情的缺失,或者是感情的扭曲等等被他或她所不能控制的环境造成的,其实他们是受害者,同时也是伤害的承担者。由此,我想到了我曾教过的一个孩子,他的独断专行、他的飞扬跋扈、他的极端暴戾,都在表示自己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但是我相信他的内心总有一处最柔软的地方,但是我很惭愧,一直没有探寻摸索到,所以面对他,我觉得自己很痛,为他,为自己。

在反复阅读《教学勇气》这本书后,感觉是帕尔默先生带领我进行一次了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了我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

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其实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要为这个主体提供一种声音,一种能力——独立的把真理说出来,让学生听到、理解,而不需借助教师的声音。”

在这本书的背后,渗透的是一种迥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在一个日益陷入分离的世界中重建关系,重建教师的职业尊严。因为教育的最高理念是从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引发出学生的鲜活生命潜能。这需要教师能够成为唤醒学生内心真谛的心灵导师,而且,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地与他的自我意识深层对话,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能够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这就是帕尔默先生先生所带给我们的。

有关勇气的读书心得感悟4

学了《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后,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回想作者初次看到的只是绿色连着绿

色的维也纳,显得非常单调。“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作者为眼前看到的景色而感到失望。同行的小吕听到这番话,把他带到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他扒开草好好看看,此时作者又非常吃惊,因为他看到的是

青草下面藏着密密的小花,它们纯洁、娇小、鲜亮,只比青草矮几厘米,好象只要一使劲,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看到这里,我已经被触动了。因为这些花儿不是为外面的风吹雨打而胆怯,而是被草压在下面。但是终有一天顽强的花儿会冲出草丛,

特别引人注目。

时间过得飞快,作者马上就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但还未看到这些花儿从草丛中冒出来,此时作者又感到非常遗憾。没想到,就在作者走的那天,外面蒙蒙细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隔着车窗,看不清

外面,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变了:一片绿色的维也纳此刻变得五彩缤纷,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作者下了车,看到了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这景色与前几天的相比,简直是改天换地。此刻作者心中感慨

有关勇气的读书心得感悟5

今天,我学习了《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它告诉了我一个道理:生命中必须要有勇气,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呆在家里,觉得百般无聊,于是就跑到隔壁邻居家找好朋友小红玩了,回家时,趁别人不注意,就偷偷地摘了几个杨桃溜回家,美滋滋地边看电视边吃。突然,我听到了敲门声,原来小红妈妈问我是否看到是谁摘了她家的杨桃,我连忙说:“不知道,可能是小红吧!”说完就赶紧关上了门,心里扑嗵扑嗵的,怎么办呢?我心里矛盾极了,妈妈常教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可是,如果被别人知道是我偷摘的,多没面了呀!别人都会讥笑我。后来,再也不敢去小红家找她玩了,甚至遇见她的家人,我都没有勇气面对,低着头,躲得远远的。

我反复地读《花的勇气》这句话:“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我的生命就是缺少了这种令自己怦然一震的勇气。立刻想起了自己犯的错误,我鼓起勇气敲开小红家的门,真诚地向她的妈妈道歉。同时,我也得到被原谅。

我非常地高兴学习了《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它不但让我拥有了面对错误的勇气,还让我与小红又成为好朋友,一起玩了,从今以后,我要让勇气时刻鼓励着自己成长。

有关勇气的读书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读者读书个人心得感想范文10篇

《哈利波特》读后感-做一个勇敢的人

《坚毅》的读书心得体会10篇

读书交流会个人心得感悟10篇

读书学习心得体会800字10篇

大学生读后感优质作文

《小英雄雨来》400字读书心得感悟5篇

2021假期读书心得体会10篇

世界名著读书心得感悟500字10篇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篇

    40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