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实用文档 > 实用写作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 >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

福萍1141分享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8篇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有哪些?在心得体会当中,我们能够记录自己的感想以及在各方面的感悟,对于个人的觉悟和思想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精选篇1

“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基层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阵地,藏有“大学问”“大智慧”,党员干部当躬身实践、用心领悟、深入思考、知行合一,让基层“唱大戏”,寻成果“最优解”,让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在基层广阔天地间大放异彩。

做好调查研究是走好群众路线永不过时的必修课。《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亦是如此,调研者唯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发现很多“坐在办公室里”发现不了的问题,透过文档材料看不出的问题,才能了解到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看到最真实的情况,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把准民生痛点难点,有的放矢制定解决方法,其本质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脚上沾着泥土才能贴近群众,心中沉淀真情才能获取实情。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前辈,一是陕北老乡,道出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的重要性,亦道出对老百姓的深情与信赖。“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为民服务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人民群众心坎里,就要系牢与群众的感情纽带,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让群众当“主演”,把老百姓的“烦心事、扰心事、糟心事”当成自己的事,多关心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多办些“雪中送炭”的实在事、暖心事、贴心事,少做些“花上垒花”的虚功夫、假把式,敢于直面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彻底解决问题,以用心用情、唯真求实的态度让调查研究充满基层“泥土味”,更好凝聚为民服务的力量。

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要做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新时期的调查研究工作,同样要秉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的民生情怀。要把脚步向下、深入基层作为日常“必修课”,时刻心系群众、关切群众,把群众当作老师,定期主动到矛盾突出、困难扎堆的地方“凑热闹”“刷存在感”,通过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广集民意、广纳民智、广聚民力,在升腾的烟火气与嘈杂的议论声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打开群众“心扉”,把准问题“麻筋”“厚着脸皮”刨根问底、追本溯源,解开群众“心结”。要学会“入乡随俗”,学习掌握群众工作技巧,带着思路直奔问题,多说大白话、大实话、暖心话,用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把群众的“悄悄话、唠叨话”放在心上,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群众的期盼与向往看到群众面临的麻烦或困难,用心琢磨“怎么满足群众需求”,提出对策要行之有效,不随意承诺群众、随便夸下海口,要听真话、摸实情、取真经、出实招,以问题解决的效度换取群众的信任度,以干部真心换取群众真情。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精选篇2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来,全国各地迅速行动,掀起“大学习大调研”的热潮。“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广大党员干部要想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就要深谙“棋道”,落准问题导向的“棋子”,广开群众路线的“棋路”,行好研以致用的“棋势”,谋事布局下好调查研究“一盘棋”。

落准“问题导向”的“棋子”,在“精准滴灌”中让课题“直击病灶”。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如果调查研究不直奔“问题”去,不以问题为“靶心”,那么调查过程就很容易“脱靶”,就会偏离了“调”以务实、实事求是的调研初衷。因此,调查研究要有“精准滴管”的洞悉能力,善于抓住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落准“问题导向”的“棋子”,明确调研的着力点。一方面,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机关大门”、走进“群众家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另一方面,要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多搞“突然袭击”、多去“边旮角落”、多看“背阴胡同”,坚决杜绝“经典路线”“固定行程”的“打卡调研”,而要瞄准问题直击“病灶”、直戳“要害”。

广开“群众路线”的“棋路”,在“铁硬脚板”中为调研“取经问道”。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调查研究听的是基层声音,察的是群众关切,要想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经验总结出来,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然而,一些党员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将调研任务“分解”基层,规定时限后“坐等材料”,最终到手的是“缝补加工”的“报表台账”,入眼的是“精心包装”的“亮点工程”。这不仅听不到群众“心声”,得不到真实“数据”,还会给基层增加负担,引起群众侧目反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脚上沾泥的“铁硬脚板”走入村屯农家,用“乡言俚语”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为调查研究获取最真实的“露水数据”和“社情民意”。

行好“研以致用”的“棋势”,在“知行合一”中使成果“时事而著”。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如果没有调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那么调查研究也只是“徒劳无功”。然而,有的党员干部热衷“成果秀”,重过程轻实效,让调研成果“束之高阁”,缺少成果转化的“后半篇文章”,这样只会让调研成为“烂尾工程”。调查研究的价值在于成果的应用。一方面,撰写的调研报告,应当是真实情况的“调查表”、问题剖析的“研究集”、意见对策的“建言书”,要务求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使研究成果能够有效转化。另一方面,要坚持主动用、推动用、综合用,务必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正确决策的依据、制定政策的参考、指导工作的遵循,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实现研究价值的最大化。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精选篇3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科学合理有效决策的有力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迈开腿、张开嘴、沉下心,下足真功夫,“多走一步”让调查研究“深入三分”。

真入实地、足践以知,调研脚步要在“多走一步”中“深入三分”。

“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党员干部体察民情民意的重要利器。无论是各地特色产业发展还是民生政策措施,亦或是百姓当前的意愿需求,只有脚步踏出办公室的“圆圈外”,只有“身到心至”,杜绝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才能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迈开腿”“跨开步”,常坐群众的“热板凳”,常听常思群众“心里话”,用“真心”换“真情”。既去发展迅速的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也去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局面打不开的地方了解具体情况,综合、全面地梳理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做到“收获满满”。

去伪存真、以点带面,调研方法要在“多走一步”中“深入三分”。

调查研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找准脉络精准发力,大而化之只能事倍功半。“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调研时要放开架子张开嘴、放下身段问民情,只有融入到群众中去,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才能听到真话、察到实情。“要看后院和角落,不要只看花瓶和盆景。”泛泛而观抓不住问题的本质,也达不到调研的目的,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掌握调查要点,学会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解除思维定势,努力拓展延伸,做到“以点带面”而非“以点概面”,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真正做到“研”之有物。同时,要甘当基层“小学生”,摒弃“骄”“娇”二气,常怀“半杯水”心态,向群众请教、向前辈请教,善于“剥丝抽茧”,直击问题本质。

求真务实、靶向发力,调研成果要在“多走一步”中“深入三分”。

在《谈谈调查研究》中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梳理汇总调研情况,总体分析面上情况,细致深入解剖“麻雀”,做到“抓大”“抓小”“抓牢”,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兼顾当前问题的解决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牛皮糖”类的顽瘴痼疾,要明确“作战目标”,以“遇山开路、逢水架桥”的拼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精选篇4

近期,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参悟“静水流深”的自然现象,念好“静”“深”“实”三字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静。水底深不可测,水面波澜不惊,这便是“静水流深”的可贵之处。调查研究就是一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工作的过程,并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口号和声势震天的宣传,党员干部不能搞“应付式调研”,坐着小车转,隔着车窗看,下车就要“合影留念”,热衷于“出出镜”“露露脸”;不能搞“走秀式调研”,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这样的调研毫无意义,只是让基层徒增负担。恰恰相反,党员干部在下基层调研时,要坚决杜绝有排场没现场、有声势没深度的形式主义,牢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要摘下“官帽”、戴上“草帽”,脱下“官服”、换上“便衣”,不打招呼、不要陪同,悄悄地走进田间地头、静静地摸进街头巷尾,主动沉到基层一线去,调查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脚步要轻,不要增加基层负担,不要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深。《逍遥游》有言:“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启示我们唯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承载起中国式现代化巍巍巨轮行稳致远。“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党员干部在挑选调研对象时要突出辩证思维,杜绝“嫌贫爱富”“挑肥拣瘦”,既要到成绩显著、做法典型的地方总结经验,又到交通不便、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研究问题;既要看“门面”“窗口”,又要看“后院”“胡同”。要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到“犄角旮旯”里面去,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去调研,脚印要深,通过“把脉问诊”“解剖麻雀”等方式由表及里、由浅及深,把问题挖深,把现象吃透,把案例放大,从小切口入手,找准群众最急、最盼、最愁的问题,有效发现工作堵点、难点、重点和突破点,取得破题开局的效果。

实。《道德经》有言:“山不让尘乃成其高,海不辞盈方有其阔”,水深则流缓,正是海纳百川成就了“静水流深”之态。《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因此,党员干部要有宽广的胸襟,在调查研究中,要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既听工作建议、也听批评意见,像蜜蜂采蜜一样“广采博收”。党员干部在和群众沟通时,不要“打官腔”,要善于使用“土话”“方言”,本着和群众交朋友的原则,用心倾听群众内心深处的想法,设身处地地分析群众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循循善诱地让群众讲出真话、实话。“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党员干部应强化担当意识,不要刻意回避矛盾、故意掩盖问题,不能装聋作哑、粉饰太平,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精选篇5

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当赴一场主题教育之约,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晒出养分浓郁、见解独到、内容精彩的“干货笔记”,确保在主题教育学习中汲取成长养料、获得奋斗之能,以实干实绩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趣学为舟畅游“理论长河”,“淘金问路”晒出养分浓郁的“学习笔记”。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巧作舟。”过去人们“劝学”总以勤字、苦字为核心,深意为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更无顺风船可驶,这一道理深刻且耐人寻味。但时代发展至今,越是解读内涵深厚、博大精深的理论篇章,越是要以“兴趣为师”,以乐为伴、善用巧劲,更能产生更触动人心的回响和影响力。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畅游“理论长河”,带着疑问、困惑和好奇、求知之心沉浸于主题教育的“富矿”之中,既要逐字逐句认真研读、反复揣摩,更要细心标注“难懂章节”,在充分融合历史故事、时代变迁、重要讲话中慢慢“消化”直到“吸收”,把每一次学习视为“攀峰”的过程,每学一节都标记坐标、见证成长,这样的“淘金问路”来得有趣又有效,从而真正晒出养分浓郁的“学习笔记”。

调研为镜映照“实况问题”,“上下求索”晒出见解独到的“感悟笔记”。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更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在风云变幻的新时代、考验与机遇交织的新征程,用心写好主题教育和调查研究“融合文章”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特别是抱有“带着问题下去、带着答案回来”“带着思考下去、带着收获回来”“带着政策下去、带着民心回来”的目标感,更是有非凡价值和深远意义的事情。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调研为镜映照“实况问题”,在立足行业领域、服务大局、助推发展的角度,去设置调研的“差异性”,始终聚焦难点、热点、痛点问题“发力”,在追根溯源、层层分析、靶向施策中求得“正解”,真正在“上下求索”中感受理论深意,晒出见解独到的“感悟笔记”。

实干为笔书写“时代考卷”,“破题立论”晒出内容出彩的“奋斗笔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绝不能走向“学做两张皮”的形式主义,更不能将理论“束之高阁”扼杀其生命力。百年非凡历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理论指导实践,在科学“指南书”的导航下,锚定着正确航向、划动着奋斗之桨,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创造了无数奇迹、书写了震撼人心的非凡篇章。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实干为笔书写“时代考卷”,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卷面如何复杂,都要持续在“学中干,干中学”里汲取动能和力量,以不断丰盈的“知识库”、日益拔节的“能力值”、澎湃不息的“精气神”去闯关夺隘,真正在奋斗的火热场检验理论学习成效,在“破题立论”中晒出内容出彩的“奋斗笔记”。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精选篇6

“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着力发现并解决时代特有问题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我们要以全党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切实将“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主题教育扎根更“稳”,针对性更“准”,成效体现得更“快”,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深刻把握复杂问题的规律性,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的人生态度,让创新理论的“学习之路”走得更“稳”。“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是一个通过探索问题解决方式来不断更新扩展知识存量、深挖理论内涵的过程,其实质是对知识的广泛获取和深入剖析,而这正是我们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主动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带着目的去学习、带着需求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全面学习领会__的科学系统、精髓要义、实践要求,要将“彻底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始终保持“学到底”的决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于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增强运用的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学懂弄通、学以致用。

着重发现苗头问题的趋势性,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准确认识,让调查研究的“探索之路”走得更“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的关键步骤是找准问题,正确的问题定位是后续工作的风向标、指示牌,调查研究作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问题的“直达车”,是获取广大群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要以“发现问题”为着力点大兴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将脚步朝向问题矛盾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群众诉求最迫切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正确认识,切实将理论学习同工作实际融会贯通,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

准确认识偶然问题的必然性,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让服务群众的“为民之路”走得更“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发现、整改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大事和要事。我们要自觉坚持好、运用好贯穿__的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出行等民生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剧烈的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问题、与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坚决做到真改、实改、彻底改,坚持以“为民、便民、利民”为中心,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切实以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具体成效来充分展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精选篇7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关键。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谨防“基层变形计”,及时掌握基层的“第一手信息”,把调查做“准”,把对策提“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用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谨防调查研究变成“基层负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指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由此可见,基层一线是调查研究的重点对象,一些工作突出、名气较大的基层单位更是调查研究的重中之重,这难免会出现调查研究队伍“撞车”的现象,一系列的接待工作、汇报发言让基层单位“苦不堪言”,甚至占用大量工作时间,这既让调查研究流于形式,又让调查研究这项工作“助推剂”变成工作“阻断墙”。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广大党员干部要避免“嫌贫爱富”式调研,倡导不打招呼、不搞陪同、直奔现场、直听民声的工作方法,同时还要做好行程规划,避免重复调研、多头调研,减少调研资源浪费,真正做到把调查研究的成效变成基层发展的强大动能。

谨防调查研究变成“基层检查”。调查研究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绝不是“故意找茬”。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到基层调查研究首先就要翻台账、看资料、听汇报,更有甚者把资料是否齐全与工作是否开展划上等号,在还没深入一线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谈指导意见,大谈“留痕”经验。如果把基层调查当基层检查,只会让基层干部陷入“精心准备”汇报材料、“精心布置”调研场所、“精心挑选”调研对象的误区,而对于真实的问题,会想办法“掩过”“跳过”“略过”。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广大党员干部无论是听取汇报还是一线走访,都应该放下架子、坦诚相待,重“足迹”而不重“痕迹”,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有汲取群众智慧的虚心和耐心,杜绝“检查式”调查研究,看基层真实情况,找解决问题真正办法。

谨防调查研究变成“基层度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如果只是“带一支队伍、听一篇汇报、拍一些照片”,不深入群众,不走进田间地头,把调研当“度假”,只在意“宾主尽欢”,就难以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更不可能总结出合理有效、符合实际的建议对策。调查研究差之毫厘,政策实施就会谬以千里。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旅游度假”式心态,杜绝“虚晃一枪”“走马观花”式调研,不“坐而论道”,要用“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深究细查,用好“显微镜”,写满“记录本”,做到身上有泥、心里有底,把一项项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带回来,把一条条精准有效的决策送下去。

调查研究工作知行合一心得和思考精选篇8

网络购物节“618”已经开始预热,网友开始列清单,比价格,为下单前做最后的“冲刺”。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调查研究工作,趁着“节前大促”,“囤一波”调查研究的“好用物”,为调研工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好用物①:运动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要坚持“三深入”原则: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勤走一走“泥泞路”,多跑一跑“涉险滩”,做到“接地气”“沾泥土”,“磨破”鞋子是不可避免的,舒适运动鞋必不可少!

好用物②:近视镜。“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调查研究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细致入微地观察,秉持“解剖麻雀”的心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到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能够“对症下药”,这时“近视镜”的作用不可忽视,不能“模糊不清”“敷衍了事”,明察秋毫才能聚焦问题。

好用物③:笔和本。“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调查研究要始终聚焦《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明确的12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找准落点,不断总结提炼,树立“一日不写手痒痒,三日不写心慌慌”的紧迫意识,在调研中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清单”,笔和本要大量“囤”。

好用物④:公文包。“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调查研究前期准备材料、文件需要整理、电脑、文具需要收纳;中期收集的建议和意见,不可乱丢;后期经验总结、调研反思也要存放妥当,此时一个空间容量大的公文包是必备的。

    8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