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实用文档 > 实用写作 > 心得体会 >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

阿祖0分享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通用10篇)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通用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篇1

超7万人打出9.4分,好评率高达95,年底第一口碑好剧《山海情》迎来了大结局!

这样分数,在国剧历史上确实可以占得一个席位,而在近些年的国剧市场也是跻身最高位。

正午阳光,超豪华戏骨阵容,一个个响亮的招牌,不仅是该剧的亮点也是保证。

演技不用说,剧情更是精彩,方言成为特色,虽然在收尾几集显得有些仓促突兀,但是丝毫不影响该剧的整体质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这是收尾的一句话,印证着一代人两地人的二十年奋斗征程。

昔日的干沙滩成为了今日的金沙滩,从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之梦成为现实。

历经马得福的一次次劝导,最终乡亲们终于开始告别涌泉村!

只听见马喊水最后一次喇叭喊话,一声“再见”让乡亲们忍不住落泪,喊水大叔也失声痛哭。

乡亲们做着百家宴,马喊水报着天气预报,“明天是个晴天,出太阳,没风雨,适宜远行……”

“这是涌泉村最后一次开喇叭,下一次,就到闽宁镇了,父老乡亲们,再见!”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

这一次的诀别就是永远的告别,祖祖辈辈都生活的村落将不复存在了!

但是对于乡亲们来说,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后辈们开始新的扎根,开创新的生活!

涌泉村终于搬迁了,可是对于张树成书记来说,再也看不见这盛况。

一心为公,一心为民!

从最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导,甚至大打出手,到如今的终于全体搬迁,吊庄一去不复返,而全新的闽宁镇正在崛起。

但是郑书记却走了,不幸的离世,显然让乡亲们唏嘘感叹,又少了一个好书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马得福看着张书记的黑白照内心是悲痛的,他是张书记一点点提拔上来的,但是最终没有一起走到最后。

而马得福被举报的事情已经查清,组织还了他清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而一心挂念的三级扬水工程也竣工,水和希望正在浸润着这片土地!

水花的丈夫永富装了假肢终于站了起来;水旺和妻子的大药房也终于开了起来;麦苗开启了劳务公司,尕娃做起了物流公司。

美丽家园正在建设之中。

而在最后,来到了2016年,新的一代正在成长,而得福们也早已为人父母,事业有成。

得福青侠、得宝麦苗、水旺、尕娃他们的孩子也开始了“逃家”。

在得花的带领下,新时代的“逃家”正在上演,他们是想要逃离枯燥的都市生活,无趣的学习,去寻根,去放飞。

而得宝尕娃们也像他们的父辈曾经担心自己“逃家”那样担忧起了孩子们!

一次首尾呼应的“逃家”,一次令人感动的寻根之旅。

苦瘠甲天下穷山沟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塞上江南。

《山海情》好哭又好笑,壮阔又波澜。

不管是得福得宝一代的拼搏奋斗,还是喊水大有一辈的坚守,每一代人都有着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水花、白老师一次次感动我们,马得福、陈金山一次次逗乐我们,得宝麦苗的爱情令我们动容,得福得宝的兄弟情令我们敬佩。

《山海情》已经大结局了,可是闽宁人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息,每一个人为生活打拼的人永不止步!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篇2

读懂“情”可跨“山海”背后的时代暖流

近日,《山海情》在各大卫视及网络平台热播,该剧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贫穷的西海固移民们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号召下,在福建省专家干部的对口帮扶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将飞沙走石的“黄沙戈壁”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的光辉事迹。

该剧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以真挚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脱贫攻坚事业震撼人心的力量,广大基层干部要努力抒写好自身的“山海情”,方能激荡起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砥砺前行的惊涛骇浪。

要像“山”一样坚韧不拔,投身一线,艰苦奋斗。《山海情》的主人公马得福,毕业后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负责难度不小的“吊庄移民”工作,面对移民安置区的艰难条件,面对村民们的强烈反对,他有过困惑,但始终坚定信念,相信党和国家的政策,带着自己家率先报名,以实际行动说服了村里其他人家一起吊庄,前往条件艰苦的移民安置区,用辛勤的汗水建设属于自己的“塞上江南”。广大基层干部需要有马得福一样的坚定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事业当中,方能形成巨大能量,在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迈出坚定步伐。

要如“海”一般奔腾不息,激活动能,促进发展。建设“塞上江南”固然是一个美好的目标,然而,面对黄沙弥漫、严重缺水的贫瘠土地,要想谋求发展进步,还需要攻坚克难,不断打拼。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马得福在供电所蹲守了整整五天,软磨硬泡地终于给移民村通上了电,为了给干涸的麦田浇上水,马得福冲进会场全力争取……在移民扶贫的道路上,马得福即使遭受挫折,也从未放弃,互联网时代,广大基层干部更要有这种奔腾不息、激情澎湃的动力,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更好的明天。

要让“情”能够矢志不渝,担当作为,勤政为民。基层干部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在与群众的日常相处中,要时刻心系民生,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真正放在心上,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剧中的马得福,不仅是村干部,更是村民们的朋友、亲人,深入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因此才能真正被群众所信任。广大基层干部要主动担当作为,勤政为民,和群众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部《山海情》折射了贯通东西的闽宁缘,反映了基层干部的为民情,今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广大基层干部要抒写好自身的“山海情”,助力农村发展更上一层楼。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篇3

心系扶贫“山海情”

热剧《山海情》以宁夏闽宁镇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九十年代西海固地区的基层人民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之下,不断克服困难,挑战困难,将希望的种子洒向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终将“黄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全剧以朴实无华的乡村情感勾勒出人物形象,多条故事线并行的叙述方式推动情节发展,浓重的地方方言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深深感受到跨越山海,真情不变的情感。

因为真实,所以动情。最真实的往往是最打动人心的,它没有刻意的修饰,只是将原本发生的故事原汁原味呈现出来,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讲述那个年代背景下所发生的事情。对于生活在美好生活中的我们,通过电视里的画面是难以想象那条件恶劣地区的艰难困苦,只有到了哪里,晒了辣毒的太阳,吹了冷干的烈风,感受了零下的严寒,才知扶贫干部的艰难不易。正是如此真实的呈现,才让人感同身受,将自己也代入进那黄沙漫天的戈壁沙漠之中,尝尽辛酸苦辣,由此打心眼生出对扶贫干部敬佩之情。

因为真诚,所以动人。广大扶贫干部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结,那就是如何和群众打好关系,融成一片,彼此交心,使之了解国家政策,支持工作,体谅工作,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内生动力、发展能力,然而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剧中的马得福向村民宣传举村搬迁的政策,迎来的却是村民的冷淡、不理解,后续工作难以展开,这是广大扶贫干部所遇的共同问题。面对如此困境,我们的扶贫干部们甘为“孺子牛”,以一片赤诚之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实实在在的政策、看的见摸得着的措施、坚定不移的决心,赢得村民信任。古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今有“驻基层扶贫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

因为真干,所以动心。曾满怀信心地预言:“今日的干沙滩,明日要变成金沙滩”。如今的闽宁,深刻印证了预言,依靠扶贫干部的真抓实干,发挥“拓荒牛”的精神,打造出特色产业,带动了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闽宁旧貌换新颜,将“穷荒绝漠鸟不飞”的贺兰山下荒漠变成了“金沙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扶贫”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驻基扶贫干部,要想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让他们踏踏实实跟着你干,首先就得要扶贫干部带头干、使劲干,干出效果,干出成绩。“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有扶贫干部酿好了脱贫攻坚的“好酒”,撩动了村民渴望美好生活的心,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已过,但我们的扶贫干部依然活跃在脱贫工作的第一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篇4

最近有一部剧推荐给大家,名叫《山海情》,又称《闽宁镇》。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宁夏西海固山区的吊装移民工程。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移民群众在福建莆田市的对口帮扶下,在茫茫戈壁之上开荒拓土、建房种地,大搞特色庭院经济,使原本贫瘠的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故事。

其中剧名中的山指的是宁夏西海固山区,海则代表的是福建莆田。而闽宁镇则是两地共同努力创造的产业扶贫基地的示范案例,也是该剧剧情发生的主要地点。闽宁镇中的闽是福建省的简称,宁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因为是两地共同创建的所以村镇命名时取了各自省份的简称,这也正好表明了这两个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马得福是西海固山区涌泉村村民。在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县扶贫办工作,可他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村劝解吊装移民户回到移民区。

因为移民区条件过于艰苦且戈壁滩上风沙太大,很多群众不愿意待在移民区,便偷偷的跑回到涌泉村。扶贫办为了劝解大家回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效果依然不太理想。马得福于是求助于自己的父亲马喊水,也就是涌泉村的村支书,在马喊水和老支书的动员下,终于是让吊装移民工作有了初步的进展。

最初移民区的群众只能依靠临在近市区优势打打散工,种种玉米等粮食作物,而且由于灌溉的问题引发了不少的争端。直到福建莆田对口扶贫小组的到来,才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在多方努力和协调下,水源灌溉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但是粮食收益还是较低,群众生活并不富裕。

于是,在副县长陈金山的建议下,在凌教授科技助农的产业扶贫项目的帮助下,移民村开始走上了一条广泛种植双胞菇的产业路线。

随着双胞菇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销售就成了一项难题。凌教授不忍看着蘑菇因为滞销而一天天烂下去,便将他的学生们分成三组,去全国各地市场考察,而他自己更是亲自带队前往上海,浙江等地。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们终于带回来了长期货源的供应合同。

经过双胞菇事件的教训后,大家不在盲目的跟风种植,而是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从种植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类的枸杞、葡萄等经济作物项目。并且还创建了葡萄酒生产基地,村民们再也不用为销售问题而苦恼了。随着该地区的枸杞葡萄酒等品牌畅销,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正所谓扶贫先扶智,只有从思想上解决扶贫问题,才能真正的做到脱贫致富。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篇5

最近,一部山海相逢、闽宁情深的扶贫剧《山海情》高开炸走,夺人眼球。该剧让我们看到东西部扶贫合作产生的蝶变效应,20多年来,闽宁两地人民携手奋进战贫困奔小康的故事震撼人心,也让我们读懂了中国扶贫这篇大文章。

作为肩负党和国家建设重任、承担为民服务之责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请以登顶“珠峰”的勇气和决心,“向山而行”,决战决胜最后时刻。

因为“向山而行”,所以梦想不止,勇气不灭。1921年,英国探险家马洛里在多次尝试未果后他被问起为何还要攀登珠峰,他回答说“因为山在那里”。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家王富洲等人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第一次将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世界之巅。“世之奇伟,鬼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着不能至也”,人类心怀不断探索自然的梦想和勇攀高峰、无惧艰难的勇气,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征服着珠峰。扶贫之路,愈是最后愈多是遗留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硬骨头,唯有涵养“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崇高理想和“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乐观无畏,方能毫不畏惧扶贫工作的繁重性、复杂性,坚定不移开辟天地、创造奇迹,只有具备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才不会因畏葸不前、举步维艰而满怀沮丧、杞人忧天。

因为“向山而行”,所以和谐共生,常怀敬畏。海拔2000米,万山林立的天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沿山谷一路蔓延;海拔4300米,西藏定结县有着罕见的高寒湿地,是野生动物天然的庇护场所;海拔4900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绒布寺,是普通游客游览的终点,也是珠峰大本营之前最后的文明;海拔5200米,加吾拉山口,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依次展开前路漫漫,只待征服。历经数亿年,珠峰一直矗立在那里,鼓励我们不断求索,更提醒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敬畏自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一味地索取与破坏,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拓宽思路,推动“生态扶贫”,发展多条“生态财富线”;敬畏工作,要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真抓实干,要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只有将身子俯下去才能将民意带上来;敬畏规则,要在生活上廉洁自律、一身正气,要克己奉公,两袖清风,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因为“向山而行”,所以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山的故事,其实更多是人类的故事,人类赋予珠穆朗玛最高峰之名,才有了对高度的一探究竟,才有了那么多前赴后继的登山者。“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是赢取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坐享其成的收获,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业。空唱高调,蓝图再好也不过是画饼充饥;脱离行动,梦想再美也不过是黄粱一梦。“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做起,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扶贫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不要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扶贫干部要在脱贫攻坚一线多经历几次风吹雨打,秉持“敬终如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发挥“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工作智慧,“啃掉”脱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将短板补得更牢靠一些,将基础打得更扎实一些。

自强天行健,厚德地势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向山而行,注定一路非凡。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篇6

一纪山海 共赴未来

近日,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大火,让无数观众在笑中带泪、意犹未尽中追完了全集。这部剧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让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他们从山里头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发展生产,再建新家园,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剧中展现的爱情、亲情、师生情、为民情,每一份感情都是自然流露,村民的坚韧、乐观和扶贫干部马得福的奉献让人动容,也为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接续推进扶贫工作、共同谋划乡村振兴、如何作为带来了思考。

坚韧 脱贫本不易

“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嫁人”,“兄弟俩只有一条裤子,谁要出门给谁穿”,穷苦的环境亟待改变,但顽固的思想根深蒂固。移民搬迁的目的地玉泉营,并非一片已建成的乐园,而是一块等待乡亲们自己去开荒拓土、从零建设的新家园,不少村民开始拒绝搬迁。马得福一家一家去跑,一人一人解释,不断探索脱贫新路子,经过不断努力,才让荒芜的戈壁滩里实现了“塞上处处是江南”的愿景。刚刚过去的20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但我们依旧实现了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的目标,我国已经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贫困人口。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没有固定收入和自身发展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是不足的,因此我们依旧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精准精心精细做好接续推进扶贫工作。

乐观 积极去尝试

剧中的马得福是农校毕业的大学生,原本可以选择更好的就业路子却选择了回家乡建设,村民们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冲突,他依然积极乐观,从苦口婆心地劝返吊庄户、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再到之后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带领村民们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是乐观支撑着他砥砺前行。基层工作往往具有工作繁忙、事务繁杂、任务繁重的特点,这就需要基层干部保持良好的心态,把积极乐观作为工作的一项内容和一种追求。积极的心态是会相互感染的,每一次的走村串户、亲切交谈,每一个展颜微笑和郑重承诺,都会给群众带去阳光般的温暖。说积极的话,做积极的事,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为民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干群鱼水情。

奉献 甘为“孺子牛”

整天操心着村民们的搬迁、用电、灌溉等事情的基层干部;为了让孩子们能接受更多教育,数十年坚守贫困村小的老师;为了帮村民们掌握一技之长,钻菇棚、掏腰包、挨拳头的技术专家……他们都是牺牲小我,成就大业的奉献者。正是有他们改天换地的豪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带领了老百姓在广阔的戈壁滩里落地生根,发家致富。基层工作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窗口,无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还是经济发展,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作为基层干部更应该时刻谨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敢于思考、善于谋划,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难,用实际行动诠释“孺子牛”的精神内涵。基层干部要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事业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愿山河锦绣,国泰安康!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篇7

扎根基层 当深怀“山海情”

最近热播剧集《山海情》频繁刷屏,这部讲扶贫的影视剧为何能在如此广泛的范围内打动人民群众的心,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很大程度上还原了那个年代干部到基层扶贫最原本的面貌,而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能从中学到的有很多。

心志坚定,翻越困苦之山。上个世纪90年代的贫困地区,飞沙走石,土地干裂,条件之艰苦令人感慨,是因为当年的扶贫干部不惧艰险,扎根基层,面对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不但不退缩,反而甘之如饴,带领着当地农民学技术、搞生产,才一点点将一块块贫瘠的土地改造成水草丰茂的“塞上江南”。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环境远不及当年艰苦,但继承他们身上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一堂必修课,从城市平坦开阔的马路走到农村崎岖的山路,从大学舒适便捷的校园搬到乡下朴素的田园,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这时候应该看到过去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果,更要看到未来乡村振兴的壮阔蓝图。

心怀信仰,扬帆希望之海。剧集中清晰地反映出贫困地区农民的真实状态,他们纯朴,但是观念守旧;他们热情,但是思维落后;他们勤劳,但是缺乏技术。他们通常是先看见再相信,而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必须先相信,再看见。要做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相信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清晰地看到未来将会出现的景象,然后为之不断努力奋斗,让老百姓相信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他们带到所规划的未来,同时,也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上把能力磨练出来,掌握过硬的本领才是实现一切目标的基本前提。

心系群众,深怀手足之情。那个年代的扶贫干部是因为与所在地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才会去关心他们背后的所思所想,才会明白其之所以如此行事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从他们的角度尽心思考,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身处基层的我们也必须走到农户的家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想法和困难,从而明白我们所服务的对象不是一个抽象的集合,而是一个又一个生动而具体的人,思其所思,感其所感,产生共情,方能生出使命感与信念感,从此枯燥的工作不再乏味,平凡的岗位不再普通,与群众建立起来的情感才能踏实而自然。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篇8

漫漫扶贫路 浓浓“山海情”

近日,由孔笙导演,黄轩、张嘉益、闫妮等主演的扶贫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豆瓣评分稳定在9.4,已坐稳目前扶贫剧评分之冠的宝座。作为一名工作两年多的基层干部,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了这部剧,之后便被这代入感强、贴近生活、真实还原的故事深深震撼,被故事里人物的吃苦精神、服务意识深深打动,为大山那边的“宁夏”人和大海那边的“福建”人创造的奇迹深深折服。

“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砾满地跑”。1997年初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宁夏调研对口帮扶工作,部署“移民吊庄”工程。《山海情》的故事就是从涌泉村开展吊庄移民工作讲起的。那时他们过去面对的,是“胡风怒卷黄如雾”“穷荒绝漠鸟不飞”的贺兰山下荒滩,是一个宽广平整、没有大山却也没有人烟的地方,移民过去,意味着他们要自己挖土、自己找木材,自己搭建房子,自己在那片还没有人烟的土地上开辟一番新天地。但是他们选择了相信政府,相信未来,相信在东西扶贫项目的帮助下,可以走出穷山沟,走向新生活,选择了向那个鸟儿不飞、草儿不长的地方进军!

“走咧,走咧!走远咧!越走越远咧”。随着情节的发展,对口扶贫工作的开展,麦苗去福建电子厂打工,得宝留在村里拜林教授为师学习种蘑菇,看上去就像歌里唱的,穷苦的日子“走咧,走咧!走远咧”!而实际上,缺水、少电、山高路远、风沙漫天、村民有认知局限,这些难题,并不会因为有了新的工作机会而改变。在西北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来“双孢菇”需要迈过科技关,村民出资建棚需要迈过风险关,蘑菇滞销时候,得福不惜搭上“仕途”也要现场戳穿谎言,请求领导支援。所有这些难过的关,会让人知道,路途虽遥远,可就是有人一直不放弃,就是有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事情做成了。

“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扶贫干部的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福建对口帮扶干部、专家、企业家的无私奉献,是西海固人民把根扎在更辽阔地方的勇气,更是国家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平整土地、保墒增收等政策的加持,让闵宁镇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当初追着撵着逼村民走出大山的张树成书记因公殉职;凌教授在教会村民种蘑菇后离开,所有人捧着自己晒的枣、抓的鸡赶来送行;任职期满要返回福建的陈金山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对着闵宁这片土地望了又望。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中国的脱贫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几代人来来走走,几代人凭借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实现的!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篇9

《山海情》中的你、我、她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谨以此片,献给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伟人们,献给时代楷模闵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最近,同事们见面都是“看《山海情》了吗”,不仅是因为电视剧本身让扶贫线索变得清晰,连同那些岁月一起活过来,更是因为每个基层干部在这部剧中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知到现实生活的明媚。

小马干部的进阶之路,是初心和坚守的力量。剧中马得福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带领村民们走上发家致富的基层干部,看似简单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能感受到涌泉村“马书记”带领老百姓脱离贫苦日子的内心坚毅、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持,一米一米延伸到无限的康庄大道,一寸一寸铺就了现在的小康之路。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抽丝剥茧找到问题根源从而“对症下药”,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创造,要用实绩实功托举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凌教授的种菇成功,是追求和奉献的一生。在对口扶贫的政策里,来自福建的专家凌教授,不仅带来技术、带来资源、带来渠道,更是带来一颗热情的心。如果说本地扶贫干部是在铺路,那凌教授就是在戈壁滩上架桥,一座延伸得很远很远的桥,把移民百姓的视野托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思想和文化才有了进步,正是因为这些踏实肯干的人,才让素有“贫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变成绿洲,走出贫穷、走向幸福。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樊锦诗先生也是这样可爱又伟大的人,她把大半辈子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从青春到白发。正是因为榜样的力量,年轻干部才有了学习的目标、前进的动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

“农村女子”水花的命运,是温情与坚韧的代表。扶贫离不开扶贫对象,有人等靠要,有人勤奋踏实,而李水花正是用自己的双手赢回人生。她娇小却坚强,温情却大气,脸上挂着对生活的无限希冀,身体里都是认真生活的韧劲,当面对命运的接连重击,她没有退缩,以宽容的胸怀,扛起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基层干部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遭遇艰难坎坷,千万不能一有困难就叫、一压胆子就倒,抓工作要一抓到底,担起应有的责任。脱贫攻坚蹄疾步稳,乡村振兴持续奋斗,基层干部要答好新时代的考题,做奔跑在路上的“追梦人”。

苦难本身并不值得,以苦难为对照的坚韧和乐观才是发光的东西。祝愿所有人都可以如电视剧的大结局一般,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山海情读书心得400字篇10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电视剧《山海情》,以朴实动人的笔墨,描绘了20余年来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带领闽宁镇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历史画卷与款款深情。剧中的人物,淳朴、善良、无畏、坚韧,在一片荒滩上大刀阔斧、干事创业,成就了一片安详富足的“塞上江南”。作为基层干部,剧中“扶贫人”的探索实践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他们勤勤恳恳、胸怀人民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

脚踩泥土,奉献一片“情”。“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剧中主角马得福出身于乡土,回报于乡土,从农校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挑起了“吊庄”这个重担子。面对村民的不解、质疑甚至攻击,他一次次穿梭乡村小路、一遍遍拜访相亲邻里,用一片真情“晓之以理”,完成了吊庄移民“从0到1”的突破。鼓舞他坚持到底的,正是他对家乡和乡亲们的“情”:他切实理解乡亲们被贫穷绊住发展,甚至因为金钱而失掉自尊的愁苦和无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衡量一名干部是否合格的永恒标准,想要做好基层工作,基层干部就必须像马得福一样,培养与人民群众的“同理心”“共情力”,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老百姓的视角上,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俯首甘为燃灯者,真正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贴心人”。

探索求真,奉献一片“智”。剧中的凌一农教授,身为菌菇领域的顶级专家,他决心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变成能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致富菇”。他每天驻扎在农户家里,从建菇棚、铺肥料,再到采摘、售卖,每一个环节都悉心指导、亲自参与,终于带领村民把适宜当地条件、经济价值高的双孢菇种植成功。而当蘑菇产量过高、采购商恶意压低价格时,他又开动脑筋、另辟蹊径,跑遍全国多个省市,为菌菇拓展销路。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不妨学习凌教授这种“求新”“求变”的智慧,一方面,把新技术用于基层管理,用新方法巧妙化解基层难题;另一方面,用好智力资源,邀请专家与技术能手为基层工作进言献策。无论是让“互联网+”“智慧社区”等现代化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利用数据化管理全面统筹基层治理资源,将“一站式”便民服务、“一张网”精细治理落到实处,都是可以用“智”去探索的广袤天地。

力治顽疾,奉献一片“真”。剧中的“反面教材”麻县长,看到闽宁种植蘑菇的新闻报道后不顾实际大做文章,在马得福和凌教授的强烈反对下,依然召开蘑菇种植推广大会,为的是给自己分管的农业工作挣政绩。他实地调研却不到实地,面对问题而不解决问题,靠官威、靠升职逼迫马得福瞒天过海、弄虚作假召开推广会。为了凑政绩、保官运而大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对老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这样错误的政绩观、价值观和这样的干部,是基层管理中的顽疾,是基层干部队伍中的“蛀虫”。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也是基层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品质。基层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要把群众当亲人,入村头、上炕头、下地头去听民声、察民意。若作风漂浮,沉不下心,总想“抄近路”“走捷径”,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终将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路,也辜负了老百姓的期待,寒了老百姓的心。

电视剧《山海情》已经剧终,而中国大地上更多的动人故事正在上演。基层干部,愿我们在剧中汲取情、智、真的精神营养与工作经验,用实际行动创造属于自己的基层工作“山海情”。

    84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