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九下历史教案2021年

小黄 1172分享

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历史,而且作为综合科来考,初中课时安排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教师,历史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罗斯福新政》九下历史教案2021年,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罗斯福新政》九下历史教案2021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

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材料一:时代呼喊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声中,美国1932年大选年拉开了序幕。罗斯福与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决。胡佛总统依旧坚持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而罗斯福说:“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他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最终罗斯福以472∶59的绝对优势胜出。美国人民选择了罗斯福,意味着美国人民选择了创新。但是罗斯福总统真的能引导美国人民从危机中走出来吗?当时很多人都是心存疑虑的,说他是一个瘫痪的总统治理一个瘫痪的国家。

材料二: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1)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胡佛与罗斯福在化解危机的政策上有何不同。为扩大就业,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完全由市场调节)。罗斯福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为扩大就业,推行了“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些措施出自哪一法规。如何看待“新政”中“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规定?提示:《国家工业复兴法》。美国政府实施“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克服经济危机。但是,这些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图解特点】(引导学生解读“新政”中工业、农业、金融等举措,总结“新政”的特点)

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材料展示:罗斯福……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罗斯福回应: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1)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简析罗斯福遭到一部分资本家反对的原因。

提示:因为新政的部分内容和措施触及了一些资本家的利益,对垄断资本家追求最高利润进行一定限制,如《国家工业复兴法》中规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2)罗斯福的举措是否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简述理由。

提示:不能。因为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消极影响: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三、课堂总结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罗斯福放弃了美国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它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不同体制和政策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体制创新和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了讨论的力度,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本课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深度和技巧不够成熟,学生探讨深度不够,课堂的趣味性不够。

学好历史

一、观念转变,早作准备

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历史,而且作为综合科来考,初中课时安排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教师,历史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初上高中后,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属新编教材,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缘于此,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课时少,进度紧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渐扎实的情况下,如何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是摆在每一个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二、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

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具体来讲:①要培养自学能力。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②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③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高一学生首先应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第三,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四章,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阶段(1840—1864)——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1860—1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高一学生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当然,高一新生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为他们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罗斯福新政》九下历史教案2021年相关文章:

《俄国的改革》九下历史教案2021年 - 5068儿童网

《美国内战》九下历史教案2021年 - 5068儿童网

《近代科学与文化》九下历史教案2021年 - 5068儿童网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五篇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精选2020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范文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九下历史教案2021年 - 5068儿童网

《列宁与十月革命》九下历史教案2021年 - 5068儿童网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

经济体制改革八下历史教案2021 - 5068儿童网

    精华图文

    26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