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上坟有哪些讲究

柳琪4039分享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我国重要的一个祭祀节日,也被称为鬼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节上坟有哪些讲究,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元节上坟有哪些讲究

中元节上坟有什么讲究

1、时间讲究

从墓地风水学的角度,扫墓时间最好选择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建议在午时即11-13时期间扫墓,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拜祭,最忌讳在17时之后扫墓。

2、花束准备

从古至今,祭祀上坟扫墓,最普遍的就是白色的花,而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意思。因此,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上坟扫墓的花。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最好不要用带有浓郁香气的鲜艳颜色的花,以免给人不尊重死者的印象。

3、扫墓穿着

在扫墓的时候,建议不要选择黑色衣服,以免招惹阴气。但是也不要选择穿红色,或黄色等颜色鲜艳的衣服,否则给人一种不尊重逝者的感觉。因此,最好是选择穿素色衣服比较适宜。另外,建议不要买鞋,因为“鞋”与“邪”同音,买鞋会招惹邪气,影响运势。

4、扫墓步骤

扫墓之前,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修理陵墓周围,然后往坟上添些新土陪护,最后开始烧香纸、倒酒供奉开始祭祀。祭祀的步骤: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祭祀的先后顺序: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

5、扫墓建议

避开扫墓高峰;注意随身携带的物品;带有小孩的家长更要照顾好孩子,避免小孩因玩耍而走失;注意防火,确保安全,文明祭祀,用鲜花代替焚烧纸钱、香烛以及燃放鞭炮祭扫,这既是对亲人的最好的祭奠,又减少了消防隐患。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中元节经典民间传说故事

七月十四,鬼门关开放的最后一天了。我们艮山村没有像别的村那样家家户户大门紧闭,乡亲迎来了本次中元节阴间看花和招魂的最后高潮。

在艮山村,每逢中元节,我们有一个特别的风俗,从七月十一开始,阴气正旺的时候,村里人就会聚在一起,灵媒为引,带着阳气较弱的村里人去阴间看花,还可以接回已逝的亲人。这不,今天是去阴间看花、接亲人的最后一天了。村里所有人都聚集在祠堂前坪,眼巴巴的望着坪里的一张八仙桌,都不愿错过今年最后的精彩。

八仙桌每边一人,坐着咱村阳气最弱的四个人:王奶奶、香婶、胖婶和安仔。其实大家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村里阳气最弱的人,但全村只有他们四个能到阴间去,大家自然而然的认为他们是全村阳气最弱的人。这时他们都伏案在八仙桌上,好像睡着了。只见村里德高望重的灵媒吴奶奶嘴里开始叨叨念着:“天灵灵,地灵灵,阎王好客请你行,阴间自有阴间道,赏花寻亲跟我行,莫要贪念胡乱走,鬼门一关无路寻……”吴奶奶边念边烧了三张钱纸,将纸灰撒在水杯里,然后给自己灌了一大口,每人身上喷了一小口,喷完又继续叨叨念着,只是声音越来越弱。大家都屏气观望,生怕错过了最精彩的时刻。

最先有动静的是香婶,只见她摇头晃脑的开始手舞足蹈。双手有节奏的拍打着八仙桌,双脚也紧紧的跟着双手的节奏跺着地面,嘴里呜呜哇哇的不知道叨念着什么。紧接着王奶奶和胖婶也跟着啪啪啪啪的拍着,咚咚咚咚的跺着,呜呜哇哇的念叨着。此时,她们三人好像在阴间找到了伙伴,三人用她们独有的韵味聊着她们的话题。

香婶:“我到阴间来看花,花儿好看想摘它,摘下一朵头上插。王婶,这花能摘吗?”

王奶奶:“阴花能看不能摘,花里阴魂莫惊它。”

胖婶:“此花只在阴间开,道路两旁都有栽,花名彼岸没有岸,一望无际真壮观。王婶,我们今天上别处去看看?”

王奶奶:“好,我们今个儿往忘川河西边走走。咦,安仔怎么还没来?”

安仔:“王奶奶,我来了,可是,我什么都看不到。”

王奶奶:“安仔怎么又是个瞎子呀,可惜看不到这漂亮的花了……”

“哈哈哈哈……”乡亲们一听都乐了。

大家正聚精会神的看着祠堂前坪里发生的点点滴滴,而村里的另一处也正秘密的进行着一件大事。我们村里仅有三个知识分子:正在读高中的军军哥、富仔和我。我们特别反对村里的这种迷信活动,我们只相信科学,于是策划了几年的秘密事件马上就要开始实施了。我负责在祠堂前坪里打探消息和报告进度;军军哥和富仔负责收集材料,制造混乱。计划设计得天衣无缝。我们准备,在他们进行到高潮部分时,军军哥和富仔负责用浇了水的稻草点一把大火,升起浓浓的黑烟,并由他们俩负责慌张的报信;而我,则是指挥我的心腹去传递消息,传递这边一举一动。

这时,阴间看花的仪式马上就要结束了,王奶奶、香婶、胖婶和安仔他们在灵媒吴奶奶的指引下慢慢的都回到了阳间。仪式进入真正的高潮“招魂”。灵媒吴奶奶和香婶禁不住我大妈苦苦的乞求,同意接回我已逝的奶奶。只见灵媒王奶奶拿起一叠纸钱,点起三支香,大声念到:“鬼门开,亲人回,香指路,钱引魂,蒋杨氏,亲有愿,速来见!”纸钱迅速的撒到一边,三支香成扇状插入了八仙桌上的米桶里。此时,一眨眼的功夫,原本端坐的香婶,突然头一低,发出了来自地狱一般的叹息声:“唉……”那声让我们毛骨悚然的叹息声跟奶奶生前又是那么的神似,让我都有些怀疑今天这仪式的真假。

大妈跟我妈一听这声音立马就跪下了,大妈战战兢兢的问:“妈,是您老人家回来了吗?”

“嗯。”香婶用酷似我奶奶的声音回答。

“妈呀,我们家那么孝敬您老人家,您老人家为什么不保佑我们家得一男孙继承香火啊!这都是第二个女娃了,要是继续这样,我怎么有脸下去面对咱家的列祖列宗啊?”说完,大妈大哭起来。听完,我心里一整阵鄙夷,不就堂哥生了两个女孩吗?都新社会了还这么瞧不起我们女孩。

“唉……”又是那声毛骨悚然的叹息声,接着神似又不似的女尖音响起来:“赵氏,你以为我这个做祖先的不操心啊,要不是你们办陶厂得罪了后山的山神奶奶,我们家怎么会这样?作孽类……别在这鬼哭狼嚎的,我再去山神奶奶那里说说,看看山神奶奶能不能通融通融。”

香婶不再言语,低下头,身体一抖一抖的,看起来像是去找山神奶奶了,只剩下我那抽泣的大妈和一脸担心的老妈。我看时机到了,赶紧叫了我心腹去报告军军哥他们。不一会儿,浓烟就升起了,军军哥跟富仔慌慌张张的跑过来大喊:“不好了,不好了,香婶家起火了,香婶家起火了,快救火呀……”大伙儿连忙往香婶家的方向一看,浓浓的黑烟给这个神秘的鬼节增添了些许恐怖的氛围。香婶的丈夫杨叔拔腿就往家里的方向跑,大家也跟着往香婶家的方向跑去。而香婶双眼一睁,往浓烟的方向一看,立马倒地昏了过去。

火很快就被扑灭了,军军哥跟大家解释,他在坪里跟大家一起的,中途和富仔去上厕所,就看到香婶家方向浓浓的黑烟,所以马上就回来告诉大家了。大家在火堆旁边看到了几只香的残骸,都在猜测可能是那个孩子贪玩把香丢在了稻草边,也有人猜测是不是鬼神所为,一时之间这事变成大家茶余饭后的话柄。

大伯在大妈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折腾了,最终把陶厂的事情转给别人了。而大妈亦是隔三差五的去跟山神奶奶谢罪,想尽了一切办法。可如今,我堂哥和三个可爱的女儿正幸福的生活着。

中元节各地的习俗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云南省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广西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

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 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广东省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

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幡”。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某某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中元节上坟有哪些讲究相关文章:

2022中元节的活动及来历

2022清明节的饮食习俗及注意事项

中元节的由来和传说

2021中元节的由来及习俗

2021传统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2021年关于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2021传统中元节的由来意义

2021年春分上坟有什么讲究

中国的传统习俗的讲究有哪些

    17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