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节气夏至的物候现象和养生知识

金梅0分享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太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年节气夏至的物候现象和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2022年节气夏至的物候现象和养生知识

夏至的物候现象

我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并且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二候蝉始鸣,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的养生知识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和冬至是最早被人类测得的两个节气,远在以土圭测日的时代,便测到一年之中有一天日影最长与一天日影最短。

太阳在黄经90度“夏至”点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国进入炎夏季节,天地万物此时生长最旺盛。故古人又把这一天称作“日北至”,意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变长。从夏至日起,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与此同时,南方暖湿气流活跃,对流发展旺盛,大雨、暴雨频繁出现,常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夏季局地性降雨也较多,故乡村有“五六车辙雨”之说。

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人盛夏了。高温酷暑天气时常出现,气温有时可达40℃上下。俗话说“夏至一阴生”,就是说在此节气中,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致使人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这一节气中,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告诉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运用气功,使心神安静,意念中想心中存有冰雪一样,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不应当被炎热扰乱心神,使心境烦躁,这样会使身体感到天气更炎热。

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的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的睡眠不足。对于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盛夏,大多数人会有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造成人体大量的水分流失,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因此而供血不足,故而造成头痛。造成头痛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有的人因睡眠不好,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也会引起头痛。还有的`人夏天爱喝冷饮。发生所谓的冷饮性头痛。心脑血管病人、泌尿系统病人。在此节气里也应注意加强身体保健。

此外,入夏后是冬病(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夏治的大好时机。这些病患应按自己的病情积极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夏至养心清暑,首先推荐夏至三叶茶,分别是荷叶、竹叶、薄荷叶。夏至的时候可以三叶合泡(每种3-5克)或者任选其中的一种(荷叶、竹叶用5-10克,薄荷叶5克即可)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养心和消暑的作用。难以接受苦味茶的人,可以用绿豆西瓜饮代替,即在煮好的绿豆汤里加入小块的鲜西瓜。

夏至来临,人体的气血往头部升发,很多人会出现头昏脑涨,对于脑血管脆弱的人,夏至前后出现脑血管破裂的危险也比较大,所以就需要适当地进行降气,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用芹菜和萝卜煮汤喝。

对于心气虚的人,出汗多了以后会有心慌、呼吸短促、乏力症状,建议这类人夏至这天开始喝西洋参麦冬茶,具体做法是每天取3克西洋参、5克麦冬,开水泡代茶饮,不过这道茶只适合心气虚的人群。

特别提醒夏至前后要少吃鳝鱼、羊肉等热性食物,特别要少喝或不喝酒。

夏至的气象变化

气温降水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24]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立竿无影”

在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 [26] 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位于广东省北回归线以南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肇庆、江门、佛山、中山、珠海、深圳、东莞、惠州和汕尾等城市,一年中都可看到两次立竿无影。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

夏至日:“立竿无影”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雷阵雨天

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 一些地区或会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

2022年节气夏至的物候现象和养生知识相关文章:

2022夏至节气的来历及养生原则

2022夏至节气的养生食物及民俗活动

2022夏至节气的来历及饮食要点

2022夏至节气的农事活动及注意事项

2022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及传统食物

2022立夏节气的来历及养生秘诀

2022夏至节气的风俗活动及气候特点

2021夏至节气的由来及养生饮食

2022夏至节气的养生食物及传统活动

24节气夏至的来历及养生习俗

    39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