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古诗词欣赏

淑燕1170分享

冬至的古诗词欣赏有哪些你知道吗?在古代,人们都把冬至当成一个大节来过,所以这一天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一起来看看冬至的古诗词欣赏,欢迎查阅!

冬至的古诗词欣赏

《小至》——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

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秦。

《冬至》----贵谷子

日照数九冬至天,

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

子线从南向北回。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

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

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

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

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

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

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

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

涕下一阑干。

关于冬至的传说有什么

冬至传说之一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二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传说之三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上海冬至节的习俗

上海的冬至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俗节日,在这个国际性的大都市,这项活动没有谁提倡,但老百姓对传统的文化热情不改,至今保留着浓厚的冬至节的氛围,在风俗上有“冬至大如年”一说。

上海人尤重冬至,旧时,大人家有拜冬大典,须往西门内万寿宫拜牌。晚间设亭祭先,叫做“冬至亭”,祭毕,家人吃团圆饭,口宣吉语,故有“有得吃,冬至夜,呒得吃,冻一夜”之说。一般市民则冬至夜全家合聚欢宴,满满一大桌,边吃边聊,推杯簪影,其乐融融。亲情、友情、爱情感情在杯簪之间联络和加深。一年的疙瘩矛盾不知不觉烟消云散,一年疏远了的亲情、淡漠了的友情再度被续上。

旧时上海,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糖、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汤圆是我国传统的美味食品。南北各地还有不少汤圆的名品,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洁白晶莹,香甜可口;温州县前汤圆用料考究,甜美味香,都是驰名的美味食品。此外,台湾的菜肉汤圆、成都的赖汤圆、贵阳的八宝汤圆、安庆的韦家巷汤圆,也是风味独特的美味食品。如今不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汤圆。

    52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