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高血压患者无需全部用药这是为什么

和杰0分享

新增高血压患者近年来还是很多,那么新增高血压患者无需全部用药这是为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增高血压患者无需全部用药这是为什么,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新增高血压患者无需全部用药这是为什么?

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按照新《指南》,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据估算,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由2.45亿增至近5亿,1/3国人都将成为高血压患者。

新《指南》是继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与2022年我国台湾地区高血压指南之后,第三部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指南性文件。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苏敬泽指出,此次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体现了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高血压早防早治的理念。“对130-139mmHg/80-89mmHg人群及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如脑卒中、心梗、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能够显著减少不良后果。”苏敬泽解释道。

新《指南》推荐成人使用电子血压计

除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外,新《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收缩压130-139mmHg或/和舒张压80-89mmHg为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为2级高血压。新《指南》认为,将患者分级有助于简化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且满足指定启动降压治疗决策的需要。

此外,新《指南》推荐成年人采用经标准化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规范化血压测量方法同前;明确推荐高血压患者用富钾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推荐血压≥140/90mmHg患者立即启动药物治疗,血压≥130/80mmHg且伴临床合并症或靶器官损害或≥3种危险因素者亦应启动药物治疗。

下调血压控制目标,年龄<65岁者,建议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65-79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80岁者,建议首先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mmHg。

高血压的危害是什么?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的最主要危害,可引起动脉狭窄、堵塞、斑块脱落等。临床上的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在不可逆的压力下(动脉壁)造成的。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血管壁增厚,形成血栓或粥样斑块堵管腔而堵塞,最终造成堵塞或破裂而发生脑梗塞和心肌梗死后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的最重要危害之一。

2、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

长期高血压,可使左心室肥厚,心肌细胞肥大,心功能不全而引起心力衰竭。心脏肥大时心肌肥厚,心肌缺氧引起心衰加重,心衰前常并发心肌梗死。心肌梗塞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大患者中。高血压性心肌梗死发生前,除心律失常外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或仅于活动后发生心悸和胸闷。

3、中风

中风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居民疾病死亡的80%。据有关资料统计,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大约1/3的卒中是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或栓塞,引起脑血管堵塞或破裂所致。脑血管破裂可导致死亡。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的疾病。血压越高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就越高。

高血压怎么办?

那么,新纳入的高血压患者是否全部要接受药物治疗?苏敬泽解释称,针对130-139mmHg/80-89mmHg患者是否需要服药的问题,主要看其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及危险因素:对于有吸烟、饮酒、超重等三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服用降压药;对于没有或少于三个危险因素的人群,可以采用3-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干预,若收缩压仍≥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再开始吃降压药。

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孔兆佳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高血压患者要忌口,低盐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高热量食物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肉类,如牛、猪、羊肉、五花肉等。此外,控制好体重(体质量指数<24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进行规律运动(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体力活动时间>30分/天,5-7次/周)。戒烟戒酒、保证良好睡眠、不熬夜、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对于血压的平稳也有重要作用。

    5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