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有哪些

和杰0分享

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发布啦!快点点击查看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有哪些,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有哪些

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有哪些?

每到年末,盘点流行语、回眸过往一年的“语文面孔”,成为人们回顾一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12月8日,上海《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率先发布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十大网络热议语”两大榜单。“栓q(我真的会谢、听我说谢谢你)”名列“十大网络流行语”之首,“十大网络热议语”包括冰墩墩(冬奥会)、中国式现代化等。

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中,本年度新出现的词语占一半以上,展现出大众极强的语文创造力——“栓q”“退!退!退!” “cpu/ktv/ppt/icu”(“pua”在2022年的几种新表达方式)无不包含着自主创造的草根精神,以充满个性的方式表达对不同现实境况的态度。老词“团长/团”在一段时间内的高频热用,与疫情封控下的生活现实分不开;2020年就已诞生的“小镇做题家”在2022年的风行,也与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相连。在大众的创造性运用下,“大冤种”从东北方言进入普通话。2022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基于现实,延续着过往的流行,也创造了新的流行。

今年是《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举办流行语评选活动的第4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经过读者推荐、网络海选和专家评议三个阶段。征集阶段,读者共推荐800余条流行语候选条目。编辑部根据流行度和热度高低,遴选出35条进行网络海选。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北师大、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浙江大学、浙江师大、杭州师大、浙江科技学院等机构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评议。

《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主张,年度语言盘点应注意区分“流行语”与“新闻热词”“关键词”等概念,也即用来交流、被运用的流行语和作为被讨论对象的热议语。2021年,编辑部首度推出“十大网络热议语”榜单。今年,“十大网络热议语”在条目征集阶段同样收到超过500条读者提名。编辑部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自主遴选和结合专家视点的基础上,推出对语言事实给予基本尊重的“十大网络热议语”榜单。这一榜单与“十大流行语”榜单既相互区别,又有所联系,力求更全面地记录和回顾2022年的语言生活。

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杨林成把流行语评选比作年终岁尾的一场“语文生活会”,“流行语的创造和使用主体都是活生生的普罗大众,每个使用者都有发言权。如果仅从专家视角‘居高临下’进行审视和评点,语言盘点很可能会脱离语言事实的本来面貌。注重流行、事实和整全性是这份榜单的基本原则。”

“流行语就像社会方言,一方面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尚未完全进入规范语。”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昌来看来,流行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在语言层面的反映,同时,受互联网发展和疫情环境影响,语言生活愈发呈现空间和时间上的间接性特点,“交流双方可能不在同一个现场,交流时间也不连贯”。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史濛辉从青年角度认知流行语,“今年的部分流行语一方面反映了青年群体的某种焦虑,另一方面也是情绪释放的方式”。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博士研究生车飞认为,当网络语言生活化,在流行语的竞争中,重新定义了雅与俗。

今年,除了线上征集,《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还走到上海街头对市民进行流行语的调研、采访。在街采中,既有脱口而出“退!退!退!”的小学生,也有表示“尽量避免使用流行语”的年轻人,从中折射出颇有意趣的语言使用状态。而在流行语的网络评选中,除上榜条目外,“心巴”“炫”“这人能处”“挖野菜”等词条的流行热度也颇高。

往年网络流行语排行榜

2019十大流行语: 1.文明互鉴;2.区块链;3.硬核;4.融梗;5.__千万条,__第一条;6.柠檬精;7.996;8.我太难/南了;9.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10.霸凌主义。

2018 十大 流行语: 1.命运共同体;2.锦鲤;3.店小二;4.教科书式;5.官宣;6.确认过眼神;7.退群;8.佛系;9.巨婴;10.杠精。

2017 十大 流行语: 1.打call;2.尬聊;3.你的良心不会痛吗?4.惊不惊喜,意不意外;5.皮皮虾,我们走;6.扎心了,老铁;7.还有这种操作?8.怼;9.你有freestyle吗?10.油腻;

2016 十大 流行语: 1.洪荒之力;2.吃瓜群众;3.工匠精神;4.小目标;5.一言不合就__;6.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7.供给侧;8.葛优躺;9.套路;10.蓝瘦香菇。

2015十大流行语: 1.获得感;2.互联网+;3.颜值;4.宝宝;5.创客;6.脑洞大开;7.任性;8.剁手党;9.网红;10.主要看气质。

2014十大流行语: 1.我也是醉了;2.有钱就是任性;3.蛮拼的;4.挖掘机技术哪家强;5.保证不打死你;6.萌萌哒;7.时间都去哪了;8.我读书少,你别骗我;9.画面太美,我不敢看;10.且行且珍惜。

2013十大流行语: 1.中国梦;2.光盘;3.倒逼;4.逆袭;5.女汉子;6.土豪;7.点赞;8.微__;9.大V;10.奇葩。

2012十大流行语: 1.正能量;2.元芳,你怎么看?3.舌尖上;4.躺着也中枪;5.高富帅;6.亲;7.压力山大;8.赞;9.最美;10.接地气。

2011十大流行语: 1.hold住;2.肿么了;3.伤不起;4.有木有;5.你妹;6.__体;7.坑爹;8.有爱;9.小悦悦;10.乔布斯。

2010十大流行语: 1.神马都是浮云;2.给力;3.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4.羡慕嫉妒恨;5.鸭梨;6.微博;7.我勒个去;8.坛子;9.凡客体;10.闹太套。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媒体、网络新兴词语是文学语言最新发展动态的风向标,它不仅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也为文学语言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抛却传统上对文学语言特定的认识,仅仅从当下流行语的角度,文学语言又兼具备了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一)自身突出性。

所谓的自身突出性是指文学语言在运用过程中倾向于表露自身语言的独特。体现在具体作品中,便是文学语言往往有意逾越常规体式,通过陌生化的手法,对作品形式加工、变形甚至歪曲,使文学作品极力凸显其与众不同,以达到一种文学性的效果。文学语言这种强烈的“运用自我指涉的强化作用而增强它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使它更容易打动和感染读者,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审美知和审美情感,也就是给意象、意蕴、意蕴、意味三个方面给读者予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含混性。

科学语言追求精确无误,日常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文学语言含混的背后往往能给人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失去了意义的含混,僵硬的词语本身并不能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具有无限的所指,文学语言才能保持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我们无法想象“打酱油”缺少了“不谈政治,与自己无关”的含义后,还能在网络上热炒,也无法想象如果“orz”没有表现出来的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姿态,这孤零零的三个字母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正是通过含混,文学语言才那么耐人寻味,符合大众的审美期望。

(三)图像性。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原来枯燥无味的阅读变得光彩动人。读者快餐化的阅读习惯使得文学语言越来越多的与图像相伴而生,而有些语言干脆本身就具有十分强烈的象形色彩,例如:“囧”像是一个人的表情,眉毛低垂,沮丧无奈。而“orz”更是以一副双手伏地下跪的姿态,省去了语言的过多描述。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市场上的畅销书籍总爱以大篇幅的插图穿插于文字当中。图像如此大规模的出现在文学语言中,以其鲜活生动的面貌成为当代文学语言发展的新趋势。

    55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