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阅读理解 > 诗词 > 语文诗歌阅读解法

语文诗歌阅读解法

明君0分享

语文诗歌阅读解法详细

古代诗歌创作运用的是古代汉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碰见现代汉语中没见过的词和义项,从而形成语言障碍。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诗歌阅读解法详细,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诗歌阅读解法详细

诗歌的注释你不能不注意。全国一卷《咏素蝶诗》的作者刘孝绰、新课标卷《雨雪曲》的作者江总我们不熟悉,注释给我们介绍了作者所处的时代及经历。全国二卷《梦中作》的作者欧阳修我们大家较熟悉,命题人给我提供了此诗的写作背景,这让我们在鉴赏时可“知人论世”。

诗歌的题不能不注意。《考试大纲》指出诗词鉴赏中考查的是两个考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对这些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熟记于胸,但也要把试题的题干要考那个知识点作出准确的判断。全国一卷“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考查了诗歌的形象、内容。“是怎样描写的?”考查了表达技巧。“这首诗有什么含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考查表达技巧。明确了每道题要考查的知识点,那我们就能有针对地去作答了。

诗歌的内容你不能不注意。对诗歌的鉴赏当然是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离开具体的内容就谈不上鉴赏了。在鉴赏时由于有部分考生认为自己读不懂诗,其实作者在写诗歌时总有特定的背景(或主体),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把作者描绘的意象(这些意象有时跳跃很大)通过我们的联想和想像贯穿起来,这些意象表达的意思都指向了一个主旨,并与这个主旨结合起来思考,那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就基本到位了。比如全国一卷《咏素蝶诗》围绕“咏素蝶”这个话题,对素蝶的活动展开了描写,把这些活动与作者的经历结合起来,再加上咏物诗的特征,诗歌的用意就明白了。试题也就不难回答了。

其次,在回答这些考题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到标题、内容、注释、题干在回答问题时的相互关系。在全国一卷中回答“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把题目中的“咏”、内容中的素蝶活动过程及尾联、注释中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题干的要求综合考虑在内。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参考答案为: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在解答问题并综合考虑到上面提的几个方面的时候,其实你并没有离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等鉴赏方法。只有你在解题过程中心中时刻装着这些方法,并且也感觉到了这些方法在思考问题时的确运用上了,那么你就离成功的解答不远了。

更重要的是学好课文中的诗词,特别对课文中出现的诗人作家,对他们的生活时代,作品的内容、风格有个深入的了解。近几年高考诗词选题的范围越来越宽,但并不是无章可循。课文诗词的选择涉及到我国古代诗词发展各个阶段,我们还是要以课文学习为主要对象。这对出现与课文相同时代的作品,不管他考到那个时代的作品,我们都可以以已知推未知。同时也要阅读一些课外的诗词鉴赏,特别是唐诗宋词鉴赏,这对我们做高考鉴赏题有很大的帮助。

多类型诗歌解读

一、2113 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5261名胜、唯美4102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1653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二、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托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三、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

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四、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这类诗的绘景通常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五、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

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手法多变,词藻优美。 在赏析时,第一步描绘自然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发诗人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结合诗人背景,考虑是否还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隐居之意。

方法技巧

一、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积累是根本解决之道。尤其是要提高古诗文的阅读量。许多学生除了教材内的几篇古诗文几乎没有读过别的古诗文了,甚至教材内的古诗文也不熟悉。大量的古诗文阅读是综合提升古代汉语能力的不二法宝。此外,还可以做专门的古代汉语词汇识记训练。

二、勤查工具书。遇见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就马上查,查完马上记,这是零散积累古代汉语词汇的途径之一。

三、主观推测。无可奈何之下,少数生僻词汇的读音和意义不妨直接主观臆测,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一方面可以保持古诗阅读的信心,不至于因一个词不懂就惧怕古诗阅读;另一方面也是有效的实词推断训练。猜字音往往要观察一下字形,猜字义也要观察字形,还要联系语境及既有的词汇积累。这都是很好的练习。

障碍二:言意障碍

宽泛地说,这也可以算作第一类语言障碍的。不过,我想强调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学生在认识诗中所有的字词,并知晓其意义的前提下,依然不能理解诗意。这是由诗歌本身的陌生化和跳跃性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诗歌有其自身的诗语习惯决定的。

就诗语习惯来说,《诗经》时代以四言为主,句中多衬词虚词,喜欢重章叠句;而唐宋的诗歌则以五言、七言为主,每个字都落得比较实。同是七言,诗的断句节奏与词的断句节奏是不同的。这些都是时代、体裁等方面的不同形成的诗语习惯的不同。学生不熟悉这些习惯,就无法突破由言到意的障碍。

而诗歌的跳跃性,使得许多内容被省略了,需要读者自行补充;陌生化则使得说出来的内容又重换了一身装扮,这需要读者透过这些新奇的装扮去认识它们的真实面貌。


    684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