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课件 > 七年级 >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怎么写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怎么写

开鹏0分享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怎么写5篇

初一数学课件如何写。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怎么写,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怎么写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怎么写篇1

一、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感知王几何的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马及时,四川都江堰人,笔名小非。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和《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歌词《茶山谣》等。

2字音、字形:

须臾徒手屏息绰号嘈杂

轮番喉咙铭记高涨弥勒佛

三、自主学习: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2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合作探究

1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第三自然段)

(2)“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第十自然段)

(3)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第八自然段)

(4)“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第十五自然段)

3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交流分享、话说老师

同学们,你们已经离开了生活六年之久的小学,离开了那里的老师,想必一定有那么一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就来说说他(她)的外貌特征,或者他(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或者最常做的一个动作。

提示:一定要抓住老师的特点,说出老师的与众不同。

六、作业

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怎么写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课件# 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 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⑶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怎么写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3、掌握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用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分析人物。

3、采用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去关心中国农民的生活壮态。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爱心、爱护儿子的慈父的身影,今天我们大家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李森祥简介:浙江衢县人。1975年18岁时参军入伍,1987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发表以《小学教师》、《台阶》为代表的一批短篇小说作品。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三、积累字词

凹凼尴尬烦躁涎水门槛撬开大庭广众微不足道

四、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准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学生活动: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内容,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

2、思考下列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3、讨论,明确

(1)“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3)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却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即体现父亲的什么特点)。

分组讨论,明确: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要强、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总结父亲的形象特点

父亲是中国农民父亲的典型形象,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敬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2、理解作者情感

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点拨: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3、掌握写作特点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写得详细?

点拨:详略是由文章的中心而定的。本文以“台阶”为线索来塑造父亲的形象,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教后反思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亲,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就是支撑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同时,这篇小说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但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像文中这位父亲生活的艰难,根源在于农村经济落后。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怎么写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次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么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质疑,我探究

1.分组讨论

(1)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却说:“你这坏孩子?”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表现出“我”对母亲默默的关爱之情。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牵挂之情。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示范: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清风,要与你相伴,停在绿野田间,轻悄悄地在空中来回,又在树间吟唱,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我变成了一叶青芽,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头,安静地在茶山中等待收获,又在滚烫的茶水中起舞,要让你品尝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梦,为了寻你,停在夜空的深处,悄悄地在睡梦中徜徉,又在记忆深处嬉戏,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变成了…………

五、板书设计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课件怎么写篇5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做《泗县二中三维动态学案》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跟唱,展示图片,感悟母爱。由此导入课文。

二、学生打开学案,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三、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四、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扫除字词障碍:谁来解释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嗅(xiù)闻(气味)。

2、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3、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4、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五、合作探究,品味情感美。

必答题:(加油哦!)

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抢答题:(挑战你!)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4、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六、拓展阅读,升华情感美。

1、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我love爸爸妈妈!)

2、请你今天回家为父母做一件无需花钱的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让爱住我家!)

七、课堂小结: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八、布置作业:

发放印好的《检测题》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作家、诗人________(姓名),他曾在1913年获_______________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也表现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6、第⑧段中,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说“你这坏孩子”?

九、再次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下课。

    72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