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试题 > 七年级 >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梦荧0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可打印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复习质量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关于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注意事项:

1. 试题共分A、B卷两部分,共6页,计24题。A卷10。分,B卷20分,总分值120分。考试时 间120分钟。

2. 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 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井上交。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A卷(100分)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忍俊不禁(▲)的笑容 样子也很w6i ( ▲)琐 令人毛骨s6ng ( ▲)然 燃料已经告qing ( ▲) 停洎(▲)在地心的飞船.

汉字 注音

2. 名著阅读。(5分)

(1 )下列对《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最大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糸车。他的第一辆车被匪兵抢走,买第二  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第三辆车因虎妞难产死去而被卖掉。

B. 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遇到了拉车的一老一少,拉车的老者和他的 孙子小马儿,他们的悲惨情景把祥子最大的希望打破了。

C. 《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 固,能利用海洋发电。

D. 尼摩船长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他击沉战舰是正义的行为,阿龙纳斯(阿罗纳克斯)教授 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2)依据下述片段,将读书卡中空缺的内容补全。(3分)

片段一:我知道,他站了起来.图书室的几缕灯光渗到了客厅,我甚至隐约看见了他,他双  臂交叉在胸前,一声不吭,像一个幽灵一样疾步朝我走来.他那受压迫的胸脯因抽噎而起伏着.  我听见他喃喃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一我听到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万能的上帝!够了,够了!"

片段二:她长得不璀看.虽然原先很瘦小,可是自从跟了那军官以后,彳艮长了些肉,个子也  高了些.圆眼,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的并不难看.上唇很 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

片段

出处

作者

人物

性格特征

人物最终命运

片段一

《海底两万里》

儒勒・凡尔纳

“他”指尼摩船长

下落不明

片段二

《骆驼祥子》

老舍

“她”

善良、软弱

3.修改下列各句括号中表述有错误的地方。(3分)

(1)蔡元培挽鲁迅联:著述最,送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对联 中“最”与“太.相对,都是表示程度的连词.)

⑵"人民伟大”"成果辉煌""黑了一阵"“宿舍旁边”(“黑了-阵”是补充短语,其 它几个短语是主谓短语,)

(3)孩子们欢呼着,歌唱着,快乐着,幸福着。(这是一个排比句,句中的“着”是表示动作 行为正在进行的结构副词.)

A.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材料一: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 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中国•孩子们对白雪公主、  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往往耳熟能详,对中国民间故事人 物却知之甚少.其实,中国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 型故事.

材料二: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 史实的演义”,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  随意点染”.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则对意大利民间故 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了《意大利童话》.

材料三:当前中国许多民间文学专家,往往重研究而轻实践,不愿意在搜集、编纂故事这样  不算科研成绩的事情上花费格力.出版商多以利润为终极追求,于是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伊 索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霸占了童书的柜台..

材料四:西方童话往往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体,顺应了从口耳相传到听觉、视觉、触觉、生活 日用相互影响的时代变化. (材料摘自《杂文选刊》等)

(1)材料一主要说明什么问题?(1分)

(2 )请你结合图文材料对有效传播我国民间故事提三条建议。(3分)

5. 默写(8分)

(1)当窗理云鬓, ▲ ° (2 )故园东望路漫漫

(3) _A独怆然而涕下! ( 4) ▲,决眦入归鸟。

(5) 一 ,夜泊秦淮近酒家。

(6)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

(7) 请写出陆游《游山西村》中被后人反复弓[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的两句。

—,___ 0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一)阅读下列两组文言文,完成6〜9题。(共13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傑馨.苫痕上阶绿,草  色△窒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基,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辛,.无案牍之季型.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穀行④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  作浅碧色・柬里豈细4星,扣之筐然.试以为砚,甚发酔,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  也有砚之德,而不疋于形耳.”因以賜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空而用之,且为铭曰:  —受其戒,而不可更.或主③于转,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褚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展,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  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气发书笥,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气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

(选自苏轼《天石砚铭(并序)})

【注释】①纱穀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③先君:这里指苏  洵。④样: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 轼的儿子。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惟吾/擧 ▲ (2)案牍之啓形一

(3)牢而破 ▲ (4)不可易也 _。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8. 【乙】文中“赐” “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9. 下列对两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鑽準的一项是(2分) 【▲】

A. 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先由丁”意为刘禹锡结交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 之辈。

;.乙文中苏父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意思是“这是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由 此看出苏轼后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此有直接关系。

C. 甲文构思新颖,釆取托物抒情的方法,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乙文主要用记叙手法通 过苏轼对一方天砚的情感寄托表现其良好家风。

D. 乙文中的天砚从“形”上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色泽温润,质地细腻,这才是砚之德所在, 这和甲文中“惟吾徳馨”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阅读《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10〜13题。(共11分)

①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  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  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  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  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  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 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②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  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 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章于 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  苦呀!

10. 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

11. 下面材料能否证明选文的看法(观点)?说明理由。(3分)

材料: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 转动,不必将个人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蛛的时虬  将他对人世间最后 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寥寂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极.

12. 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对“快乐”的认识。(3分)

1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①小节中“无入而不自得”可以理解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0

B. 第①小节中“苦乐循环”指的是人生负责任的"苦”可以转化为尽责任之后的“乐”。

C.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成,要常想一二"与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的苦乐观是一致的。

D.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的是孟子和曾子。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題。(共14分)

花开屋外,福藏心中

若碟

① 一年冬天,我去外省的一个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釆风,下  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着几分荒凉.女友带我来到一户农家, 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② 推开半掩的斑驳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瓣洒落院中•仔细看,是 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

③ 院当中站着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 一张木桌上,投入地书写春联.

④ 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穿红花棉袄、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接过去铺在地上.棕黄的泥土地  面上,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院中,铺满了一张张红纸,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

⑤  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两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  年过节会给老人送些慰问品.

⑥ 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卷 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⑦ 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福”字,写得不算多好,但每个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像一团团  燃烧的火苗,炸开在黄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跳动.

⑧ 陋室破衣,命运多舛,福在哪里?

⑨ “大爷,你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 ”女友问。

@ “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毎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  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

⑪“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 ”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小声问老人.老 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⑫“大爷,你恨她吗? ”

⑬“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花:“腊梅真香呀!”

⑭临走时,我在女友耳边叮咛了几句,寒给她500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  又给您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老人忙用手挡了回来:“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  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

⑮抵不住女友的再三坚持,老人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钱,忽然想起了什么,慌忙转身进屋,拿了 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

⑯谢过老人,我们起身告辞,回头又看到了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

⑰福在哪里?就在 .我又望了一眼满目春波的小女孩,知道她活  在春意荡漾的庭院,斧爷为她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夕卜.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著花的.

(选自《思维与智慧》)

14. «空,概括本文围绕老人所写事件。(2分)

①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 ② ▲;

③一 ; ④送白家种的花生.

15. 联系上下文补充文章第⑰小节空白处。(2分)

16. 说说文章以“花开屋外,福藏心中”为题的好处。(4分)

17. 有人认为删去文章第⑤小节后,第④小节和第⑥小节衔接更自然,你怎么看?(3分)

18.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销误的一项是(3分) [▲]

A. 第①小节中“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 一句是环境描写,虽然写出了土坯房  安静地坐落在北风中的情态,但对烘托人物形象不起任何作用。

B. 第⑥小节中“忙放下” “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是细节描写,突出了老人待客的热情、诚 恳以及对女友的感激。

C. 文章第⑧小节承上启下,从上文对爷孙俩居住环境差、衣着简陋和命运多舛的描写转入后 文对“福”在哪里的叙写,增加文章的条理性和流畅性。

D. 第⑰小节画线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 “开着花"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将“未来”比作“开着花的”寄寓了作者对小女孩未来的美好祝福和热情期盼。

三、作文(共40分)

19. 结识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参加一次有意义的社团活动,认识一位有阅历的前辈等等都可以  让我们增长见识.请以“长见识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勿透露个人信息。②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B卷(20分)

15. 下面各句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瞥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如萌又一村”,我们在探讨学问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 但只要锲而不舍,继续研究,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B. 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读一本好书,如攀登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赏  到美景,但只有继续往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无光。

C. 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小王不顾危险,不计报酬,全力为小区百姓服务,尤其是为居家隔  离的人送米、送菜,真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风范。

D.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o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洞察世  界大事,以战略家的智慧谋划未来,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16.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董卿在主持《扇读言》•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去掉“妙 语连珠”)

B. “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兴衰”改 为“兴盛”)

C.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他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自己的92岁生日。(把“不 再”改为“再次”)

D. 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活动中去。(去掉“由于”)

17. 古诗文欣赏。(5分)

别李浦之京

【唐】王昌龄

故园今在漆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1)请从数词的角度分析诗歌尾句“一封书寄数行啼”的表达效果。(3分)

(2)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岑参的《逢入京使》,分析“故园”的意思,及其蕴含 的思想感情。(2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小题。(5分)

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  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些悲凉.如今,不论在何处都可以看到众多年轻人(也有部  分老年人、儿童)低头看着手机,“低头一族”的称号就由此而来.手机成为她们生活中最依赖  的东西,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内心太空虚了.内心空虚,所以才需要有东西来填充,而手机 恰恰起到了填充的作用.

② ▲ . 一是不安全,随时随地玩手机,分散注意力,很不安全;二是不

礼貌,特别是待人接物中,一有时间就想玩手机,玩起来就心不在焉,怠慢了别人;三是不健康,  整天抱着个手机,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不好.可是,有多少人习惯,性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解锁, 然后锁上放进口袋!看起来谁也很难遏制住这种公害.

(1)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2分)

(2)为有效遏制“这种公害”,请你对“低头一族”提三条可行性建议。(3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6分)

窃符救赵

初魏公子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  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  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气自迎侯生.侯生摄故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  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  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顔色愈和•当是时,魏将  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 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注释】①马车是古代责族经常乘坐的交通工具,而马车上的座位尊卑又与室内不同•在马  车上左边的座位是尊位.我们通常说:“虚位以待”就是指古人在迎接尊贵客人时,要空出马车 上左边的位置.

——《资治通鉴•周纪•窃符救赵》

(1)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初魏公子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候生。

(3 )请结合文章评析公子无忌这一人物形象。(2分)

七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一、反复阅读选文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细读,即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品读,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二、抓住文体特征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三、准确把握材料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答题就会吃力不讨好。

怎样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大体有以下三种方法:

1、抓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抓住了题目,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

3、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

四、区别题型作答读懂文章、明辨文体及基本概念,其目的还在于运用,在于答题。学会区分不同题型,巧妙处理也很重要。

1、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对课内知识也多有勾连考查。因此对课内掌握的知识如能或排除或选择,就无形中降低了知识的选择难度。

2、延伸题。如根据有关内容默写名句等,对此要避难就易,写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否则容易吃力不讨好。

3、基本概念题。要做到抓住语段的主要内容来答题,不能捡芝麻,丢西瓜,更不能一页障目,不见森林。

4、综合分析题。对于这类题,则要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扣住命题内容解答,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答非所问。这类题往往是最能见学生语文能力高下的题,答题应努力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30字;句子要通顺,语言表达没有漏洞,符合逻辑推理;要围绕文章内容,突出重点,不能信马由缰,胡乱扯谈。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不仅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多作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同时掌握答题技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82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