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宝宝大运动能力是否达标

丰羽 1172分享

  婴幼儿大运动能力是指抬头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运动能力,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那么怎么测试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了解宝宝大运动发展的5个关键期

  人的大运动能力包括12种运动素质,1岁前是婴儿大运动能力中力量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年中力量素质有5个发展阶段,如果家长抓住这5个发展关键期进行训练宝宝定必会获得最佳发展。

  出生1个半月左右是肩颈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出生3个月左右是腰背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出生5个月左右是腰部、背部、颈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时期;

  出生6个月左右是腰部、四肢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出生10-12个月左右是腿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婴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先天预置和后天练习的结果,是由神经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的结果。婴儿运动能力发展的顺序基本遵循如下规律:

  (一)首尾规律

  即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的顺序发展动作技能。

  婴儿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然后到下部动作。婴儿最先出现眼和嘴的动作,然后是手的动作,上肢的动作又早于下肢的动作;婴儿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也就是离头部最近的动作先发展,靠足部近的动作后发展。这种趋势也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例如:婴儿学爬行,先是学会借助于手臂葡匐爬行,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手进行手膝爬行,最后才是手足爬行,这就是首尾规律。

  (二)近远规律

  即由身体中心向四肢远端发展动作技能。

  婴儿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头颈、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足等)的动作。例如: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肩肘,用整个手臂去接触物体,以后才学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这种从身体的中央部位到身体边远部位的发展规律,就是近远规律。

  (三)大小规律

  即先发展大肌肉粗大动作,再发展小肌肉精细动作。婴儿动作的发展,先是从活动幅度较大的粗大动作开始,而后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也就是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所谓大肌肉动作是指抬头、坐、翻身、爬、走、跑、跳、走平衡、踢等,即大肌肉群所组成的动作。大肌肉动作常伴随强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缩、全身运动神经的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

  小肌肉动作如吃饭、穿衣、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等。从四肢动作而言,婴儿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通常是先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抓。这种动作发展规律,称为大小规律。
 

  宝宝大动作发育迟缓的表现

  2个月:2个月大时,宝宝不会与妈妈对视,宝宝不会笑;不会发声,不能稳定抬头至45度。

  3个月:3个月大的时候,家长为宝宝穿衣困难,家长感觉宝宝的手脚很有力,较难活动宝宝的手脚。

  4个月:4个月大的时候,宝宝手紧握拳头。

  5个月:5个月大的时候,宝宝不会翻身,不会用手把东西塞到嘴里。

  8个月:8个月大的时候,不会独立直腰坐。

  9个月:9个月大时不会爬行。

  15个月:15个月大时不会独走。

  早产儿、出现缺氧、病理性黄疸、营养不良、颅内出血等的宝宝,比其他足月正常的小朋友更容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家长要格外注意。

  若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必须引起警惕

  各位家长,如果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应警惕脑瘫的出现,并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身体无力:1个月时,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

  身躯痉挛:身体发硬,头一直向后仰,表现为婴儿过早能“抬头”或仰头角度过大;

  手握拳:正常婴儿在3个月时能松开手指,若5-6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则可能为病征;

  角弓反张:表现为头部后伸时,四肢及躯干向后伸,成反角样;

  神态异常:双眼不追踪近距离物体,神情呆滞,反应迟钝,不与父母对视。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64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