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政治 > 政治教案 > 高一 > 高一政治纸币教案

高一政治纸币教案

舒洪0分享

高一政治纸币教案优秀5篇

每个老师都要时常准备好自己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一政治纸币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高一政治纸币教案

高一政治纸币教案篇1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导入:利用MTV动画《1234567多劳多得》歌曲以及卡通人物猪太的动画将课题展示出来,并在播放动画前提示:请留意歌词,猪太告诉我们什么呢?猪太的收入方式是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呢?(学生都可以指出猪太告诉我们要多劳才能多得,要勤劳致富,但是有少数学生把多劳多得等同于按劳分配,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并给予指正。)

(本框题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所谓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因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两个方面。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便是经济制度中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分析点拨: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最终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包括按劳分配在内的多种分配方式。)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这种分配方式,尤其是确立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的范围:在公有制范围内

分配的依据:以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

分配的内容: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下列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形式的有D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承包经营中获得的收人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人

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合作探究:

__目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地丰富。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行哪种分配方式?说出你的答案,并陈述理由。(按劳分配,理由略)

__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在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中,哪一种更合理、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说出你的答案,并陈述理由。(按劳分配,理由略)

②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生产决定分配);

产品采取何种方式分配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不具备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当然,生产力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也不必实行平均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不能搞平均分配,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第一,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第二,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虽然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是,在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的部分仍然占较大比重。

第三,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如我国规定的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就是以公有制企业中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制定的。

高一政治纸币教案篇2

一、 教材分析

第一目是货币的本质。围绕商品的含义、货币的产生、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进一步理解货币的本质。第二目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介绍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同时介绍其他三种职能。第三目是纸币。本目从货币发展的角度讲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和电子货币的问题。三目之间的内在逻辑是:由商品引出货币——由货币的起源、本质到货币的职能——由金属货币到纸币。

二、 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经济生活的开篇内容,也是学好经济生活模块的基础。升入高一的学生虽然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该框题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将这一框题分为两个课时来讲,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四、 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五、 教学难点

纸币。

六、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引导法,设置物物交换的情景,让学生参与交易,感悟其中困难,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通过模拟超市购物过程逐步剖析货币的基本职能;利用探究活动,围绕纸币的优点、发行量进行分析。

七、 学法指导

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拓展了视野,也增强了自信,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能学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这本书,同学们认为“经济”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钱!”

教师引导:大家对“钱”了解多少呢?钱在经济学上称为货币,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有钱能买学习上、生活上的必需物品。不过,我们今天要进入历史的隧道,飞回没有“钱”的年代,那时你的必需物品是如何获得呢?

(二)讲授新课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教师活动:我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钱(货币),那么货币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学生活动:购买商品。

教师引导:商品的含义以及两个基本属性。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2)货币

教师活动: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出货币产生的过程,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情景一:原始社会末期两个部落之间的商品交换,一袋米是换两只羊还是三只羊是偶然。

情景二:一位欧洲的旅行家在非洲野蛮部落想雇一条小船到其他地方去。给美元不要,船的主人要他用象牙来付账,经过打听,他得知有个叫沙里布的人有象牙,沙里布愿意用象牙交换呢料,他又打听到有呢料的人,想用呢料换针,幸亏这位旅行家带有铜针,于是他终于用铜针换来呢料,接着又用呢料换来沙里布的象牙,经过一番周折,最后再想把象牙付给船主时,船主已经走了。

情景三:二战期间,国际红十字会向纳粹集中营里的战俘提供物品。战俘之间进行物品交换或劳务换取物品的行为经常发生,交换中,香烟逐渐成为大家乐意接受的物品,例如,一件衬衣值80支香烟,为他人洗一件衣服可换2支香烟。我国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之一是贝,因此许多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汉字都有贝字作偏旁:贫、赔、赚、账、赊等。

情景四: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学生活动: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出现——固定在金银上——货币

教师小结: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教师活动:我们到盈信广场的苏宁电器时,能够看到很多的价牌,这些价牌上的有单位数字代表什么?

学生活动:是价格。

教师活动:例如大家给班级里的粉笔擦定个价一起把它卖了,大家定价多少?需不需要用真的钱来标价呢?

学生活动:5毛钱,不需要。

教师引导:价格是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格。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教师活动: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2)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不行。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3)其他职能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第七页,找出货币的其他职能,并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下面通过两个镜头,来让大家判断一下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

镜头一:金融危机到来后,在某大型超市中,有些顾客在仔细查看商品的价格标签;也有少量顾客在收银台前排队交钱付款;还有个别顾客在挑选生肖金条,为今后储备。

镜头二:在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业柜台前,有人在提取存款利息;有人在国际业务处兑换外币。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金属货币有什么缺点?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以前的纸币在现在能不能流通?某村自己发行的“村币”怎样呢?

一种在某村流通35年,被村民称为”村币”的硬纸片,被国家查处并取缔。这种硬纸片印刷规范,且正面印有“__村专用”等字样,面额从1元到50元不等。

1、这种“村币”之所以被取缔,从经济角度看,是为什么?

2、纸币与金属货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强调是现在的国家发行的的纸币。而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即代表一定数量的价值,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而纸币本身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纸币无价值(其自身价值与其代表的价值往往差距太大,理论上其自身价值忽略不计),所以不属于商品。

(2)纸币的发行规律

教师过渡: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用它可以购买一切商品,因此, 从常理上讲,货币越多意味着可以买到的商品也就越多。我国无论从整个国家还是老百姓家庭,都还不算富裕,为什么不多印发货币(人民币)以尽快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百姓的富足?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教师活动: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教师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计算题,让学生理解纸币购买力与国家规定面值之间的关系。

(3)对待人民币的正确态度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4.电子货币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找出电子货币的含义和出现的原因。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相关知识。

(三)课堂总结

强调重难点,梳理本课时知识框架。

高一政治纸币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公民的监督权,监督的对象,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2.理解公民的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3.学会分析如何行使监督权

(二)能力目标

1.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逐渐提高对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责任和意义的认识,鼓励学生初步树立积极 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逐 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2.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教育,逐步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逐渐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主监督的方式,实行民主监督权的意义

难点:怎样实行民主监督权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读书自学法、知识迁移法等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回忆一下第一课学习过 的内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生答)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又是什么?(生 答)我们生活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不仅可以体现在依 法行使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同时还体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 实行民主监督。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二)讲授新课 P27 页地探究与共享,第一个问题:在派出所民警拒不履行职责时,刘某可以行 使什么权利? (生答:监督权) 师: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公民的监督权?它包含哪些内容? (生答) 师:在第一课我们只是简要的介绍了监督权的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 的讲述。

1.民主监督权的内容 过渡:公民具有多种监督权,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行使不同的监督权,请同学们 阅读课本 27 页第二段的内容,然后填充表格。

行使监督权的前提 前提 监督权的内容 内容 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 批评 建议 行职责,没有做好本职工作时 当我们和家人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 申诉 诉讼 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和 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或不公正待遇时 当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违 控告、检举 法、失职行为时 过渡:通过刚才的阅读和填写,相信同学们对民主监督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 解,那么我们就来实际操练一下,我举几个例子,大家看看它们分别属于民主监 督内容的哪一方面?

例一:国家拨款给某市修路,路建成后没多久就出现了塌陷,该市市民就多次向 监察机关写信举报有关政府部门偷工减料,挪用公款,请求监察机关给予其法律 制裁。??控告、检举权

例二:程某打扫卫生时脏物落在从楼下路过的王某身上,两家因此发生口角,程 某的儿子将王某打成轻伤。公安局依据《治安处罚条例》,对程某的儿子作出拘 留 3 天的处罚裁决。程某不服,向上级公安局提请行政复议。??申诉、诉讼权 过渡: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民主监督权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 们回过头再看 27 页探究的第二个问题,上述方法中,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 合法的?(生答) 师: 为什么这些方式是合法的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通过下面的学习来解答这个 疑问。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民主监督的方式

2.民主监督的方式

(1)举报制度

含义:公民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 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作用:是公民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 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是民主监督的有力保障 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见过类似的情况,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阻 碍群众进行上访,从而使群众的意见、建议得不到表达,冤屈得不到伸张,问题 得不到解决。这时候,我们该怎么行使监督权?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其他的民主监 督方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方式??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含义: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议案,上传 到国家机关。 材料:全国人大代表特别信封,冤案申诉可以直达中央(每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手 中,都有几个专用信封,这些装载着建议、意见甚至冤案申诉的信封可以直达中 央, 地方各级政府不得拦截, 民间消息灵通人士将此信封戏称为 “御赐黄马褂” , “拿着它,没有人再敢刁难你 。“特别信封”呈白色,上面印有“北京全国人 大会办公厅(收)”的字样,最与众不同的是,信封的左侧盖有“专件全国人 大代表建议”的印章,并注明“全国人大会办公厅印制”,透露出不同一般 的规格和权力。) 过渡:这使人民的监督权真正得到了落实,得到了切实的保障。这也是人大代表

联系群众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作用: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确实的保障。 过渡: 还有一种与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具有相似作用的民主监督方式??舆论 监督制度,它被称为“群众喉舌”、“改革尖兵”。

(3)舆论监督制度

含义:公民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师问: 含义中的新闻媒体包括哪些?同学们能分别举一些自己熟知的舆论监督栏 目的例子吗? 师: 我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 《焦点访谈》 栏目吧?它的口号是什么? (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通过我们对《焦点访谈》栏目的介绍,再结合大家在 日常生活中对舆论监督栏目的了解,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舆论监督有哪些特点? 材料: 《焦点访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令人耳目一新;十几年中, 她迅速成长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 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 目之一。大量的具体问题经它曝光后得到了有效解决。如“十年汇款何时到手” 节目播出的第二天,有关储户连本带息拿到了钱。焦点访谈节目开播以来每天有 上千名观众给这个栏目打电话、 写信、 发传真和电子邮件, 反映他们的收视意见, 提供大量的报道线索。 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作用: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过渡: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创造了许多民主监督的新方法,为公民参 与民主监督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4)新形式、新方法??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过渡:可见,政府为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提供了多种渠道和方式,为什么政府要这 么做呢?是不是表示实行民主监督很重要呢?那它究竟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4.公民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

案例:石家庄建委干部郭光允为了正义,揭露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的腐败问 题。郭光允因不断检举程维高的问题而被戴上“诽谤省里主要领导”的罪名,遭 受到各种打击报复。但他不屈服,经过 8 年的较量,最终使腐败分子受到处罚, 使正义得到伸张,对他的错误处理也得到纠正。

师: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郭光允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态度??公民要勇于、敢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过渡:大家设想一下,如果郭光允仅仅是在思想上想着要去揭露腐败,不屈服于 恶势力,而没有付诸于行动,那么会使正义得到伸张吗?所以,我们不仅要树立

正确的态度,还要把它付诸于行动,在行为方面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依法行使 自己的权利。

(2)行为??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1>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反映情况, 不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2>不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围堵、攻击国家机关, 拦截公务车辆,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探究: P30 探究:作为我们的同年龄人,俊杰和刘霜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

(1)公民是国家主人,应有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2)民主 监督是公民的权利,可以通过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 制度等方式把合理化的建议、群众的反映传达到有关部门。

(3)使用监督权应 通过法律程序,运用合法的方式来行使。

高一政治纸币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的消费心理,并理解应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②学生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

③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③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克服消极的消费心理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原则

难点: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的的不同表现及危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导入课我通过歌曲<我赚钱了>进行导课,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要消费,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应树立起怎样的消费观?从而导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授新课

(1)消费心理面面观

【生活观察】手机购买指导

1.购买品牌最流行,最时尚,大家都在买的苹果4.(从众心理)

2.尽显自我,有个性的手机(求异心理)

3.买高档的,最新的如:苹果6(攀比心理)

4.根据实力,买实用性的(求实心理)

探究活动一:这些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什么特点,评价(利,弊),态度?

经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争先发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了这个表格。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及态度

[在讲到消费心里面面观的内容时,主要采取例子,让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归纳的方式来进行。并由这些消费心理引出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做理智的消费者

材料:小明的父母都是政府工作人员。最近他们家有了新房,圆了全家人多年的梦想。现在,围绕新房的话题,全家人都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景一

小明:老爸,我同学家在买了新居之后就马上配了家庭影院、笔记本电脑和进口音响。

爸爸:儿子,你放心,我们家决不会比他们差。

妈妈:我看你们俩兴奋过度了吧,这房子的贷款还有10万没还呢!哪还有余钱买这买那的。

爸爸:哦!

小明:欠这么多啊?那我们为什么又要贷款买房呢?

探究活动二:

问题1、小明和他爸爸在购买家庭影院、笔记本电脑等方面时反映了什么消费心理?会给他们家庭带来什么影响?

问题2、小明家贷款购房的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情景二

妻子:老公,同事们都说,现在装修流行“欧洲”样式,很有异国风味。

丈夫:那就听你的吧,反正一切跟着“流行”走。

小明:妈,不对吧,我同学上网看过了,说明年将流行“澳洲”样式。

丈夫:那我们家要怎么装修好啊?

探究活动三:

问题1、小明和他父母在装修款式上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

问题2、你给他们家出出主意,应该怎么装修?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情景三

小明:爸,我们新房旁边怎么有好多塑料饭盒?

爸爸:哦,可能是装修工人吃完饭扔的。

小明:我们国家现在不是有规定不准使用塑料饭盒?

爸爸: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使用它啊!

小明:那是他们还不清楚它的危害。

爸爸:这饭盒还有危害啊?

探究活动四:

问题1、你知道白色垃圾的危害吗?

问题2、请为解决“白色污染”出谋划策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情景四:

小明:爸爸,我们搬了新家,去饭店庆祝一下吧。

爸爸:好啊。不过这次要少点些菜,上次剩太多了,多浪费。

妈妈:还说呢,让你们打包回家还不肯。

爸爸:剩菜还打包回家,太丢脸了吧!

探究活动五:

问题1、你怎样看待“打包”这一现象?

问题2、勤俭节约的作风是不是过时了?为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小结反思

知识归纳(要求:学生谈谈你今天学到的什么,独立完成本课知识框架)

(四)课堂练习(小试牛刀)

1.“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就开始贬值,越用越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A.攀比心理B.求实心理C.适度消费D.盲目从众

2.泡沫塑料餐盒和塑料方便袋的大量使用,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启示我们,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遵循的原则是()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五)课后作业(课后拓展)

总结一段时间内自己的消费情况,结合课本知识制定一份科学的个人消费计划。

具体要求:

①记录和分析总结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内自己可支配的收入情况、支出方向。

②分析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③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消费计划。

高一政治纸币教案篇5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指明生活与消费必须通过发展生产来解决,从而引入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以及本节课的生产问题。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回忆,感知生活消费与生产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过去的消费观念:“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交通工具变化:马车――客车――火车――轿车――飞机。

生活娱乐活动变化:说书、唱戏――电影――电视――因特网。

还有哪些生活消费方面的变化?

提出问题:生活消费方面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生产决定消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1页,并思考:生产如何决定消费?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总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对生产有没有影响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1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材料说明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就材料与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材料说明,生产是围绕着人们的消费需要进行的,消费对生产有引导作用。首先,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其次,消费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再次,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和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

教师活动:说明社会生产是不断重复进行的,不会中断。引导学生看教材P33,提出问题:什么是社会再生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现实原因: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3)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2页彩图,联系近年来生产和生活的变化,思考并找出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4)怎样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总结: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各项基本制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86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