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政治 > 政治教案 > 八年级 >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舒洪0分享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化名)。刘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她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一:小云家的一天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云一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了解权利的广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人物具体行为所体现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示思维过程,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行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二: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

提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__、__的自由。

(三)监督权

活动三: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知公民监督权,知晓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方式,理解监督权的积极意义,学会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同时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行使监督权。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3.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权力的使用,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采用哪些方式进行监督?这些监督有什么积极意义?

目标导学二:人身自由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及宪法是怎样保护的,知道了这些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权利意识,能够在社会中依法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从三个方面学习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起来并不难,但理解起来有难度,很多权利名词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但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当堂掌握。另外关于公民的权利,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给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好的条件。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了解我国文化传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2、能力:学习这些理论道德观念,可以使学生提高文化认同感,裴炎他们的“中国心”。

3、知识:了解家的观念,理解家庭教育、家规、姓名及佳节中的家文化;掌握中外家庭文化的差别;让学生热心公益活动。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文化传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2、热心公益活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我们要积极热心公益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提问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案电子白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穿行在公共场所不一样的生活空间

一、新课导入

假使我们成长的摇篮,家对我们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我们不可能只“蜗居”在家中。我们不仅有家庭生活也有公共生活,家门之外的公共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同样意义重大。

二、讲授新课:

(一)、穿行在公共场所

所所谓公共场所,是指人们进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各种场所,是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等活动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讨论:

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教学楼走廊、居民楼电梯、饭馆、出租车、网络、森林属于公共场所吗?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27页“相关链接”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所列公共场所:

(一)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

(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三)影剧院、录像厅、游艺厅、舞厅、音乐厅;

(四)体育馆、游泳馆、公园;

(五)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六)商场、书店;

(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阅读28页上“相关链接”

想一想:有人认为,现在网络很发达,我们不出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他就天天“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参加公共生活。长此下去,会不会宅出毛病?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二)、不一样的生活空间

想想:1、既然公共空间如此重要,那么,这种空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2、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有什么区别?

私人空间是个人和家庭成员活动的领域,未经许可他人不得进入,具有封闭性、隐蔽性、私人性。

公共空间超越了私人空间的限制,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透明性,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公民,都可以平等地进入公共空间。

阅读29页上的“相关链接”:

讨论:你是否赞同杭州市图书馆的做法?乞丐和拾荒者有没有权利进入图书馆?他们的进入是否侵犯了他人的权利?

公共场所与私人空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有公共规则。保障公共空间、保护公共设施、保证公共和生活的正常运转,都需要相应的公共规则。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教辅资料第三四框上的选择题。

五、板书设计:

私人空间的特点:封闭性、隐蔽性、私人性

公共空间的特点:公共性、开放性、透明性

第二课时热心公益活动

一、新课导入

无论是公共秩序的维护、公共利益的保护还是公益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一、讲授新课:热心公益活动

1、阅读教材35页上的“相关链接”:认识志愿者的定义以及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誓词。

志愿者,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基于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功能,他越来越多地得到政府、组织机构及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各种类新的志愿者服务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

我们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也需要去做志愿者,奉献社会,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同龄人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一点。

2、学习36页“阅读角”,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志愿者,我们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热心公益的事,让成年人去做吧。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心存善念、扶残济困、仁爱共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参与关爱社会的志愿者活动,既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我们公民意识、服务精神的体现。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教辅资料第三框上的选择题。

五、板书设计:(略)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巧解与父母的冲突,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进而构建和谐家庭。

2、能力:了解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学会避免冲突与解决冲突的方法,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进而构建和谐家庭。

3、知识:正确理解父母的爱,理解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避免与父母的冲突,学会化解与父母的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

1、学会化解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知道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

2、学会与父母沟通的程序及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今后尽量避免与父母发生冲突。

2、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提问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案电子白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侦探”爸爸总是谈学习!

一、新课导入: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想一想: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讲授新课:(一)“侦探”爸爸

1、父母与子女发生冲突原因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2)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

(3)他们对我们的关爱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啰嗦,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2、避免冲突

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我们,他们想知道我们的一切,想了解我们内心的想法。但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隐私,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独立而自由的天空。这样一来,父母的关心和我们的渴望就有可能产生矛盾,为冲突埋下种子。我们要学会化解这种矛盾,不要让它伤害父母和我们的感情。

(二)总是谈学习

1、学习与兴趣爱好的冲突是父子矛盾的导火索。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往往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由于年龄差距而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导致的。逆反心理导致逆反行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的,不能用对或错简单评价。但如果子女不积极和父母进行沟通消除和解决这种心理,特别是子女在同父母发生冲突时,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导致对父母的恶感,会伤害父母和子女本人,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教辅资料第一二框上的选择题。

五、板书设计:

“侦探”爸爸

冲突缘起

我们都有责任

静心反思

智慧化解:我们一起努力

第二课时难免有冲突巧解冲突结

一、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能在其他方面与父母发生冲突。比如:我们喜欢的衣服,父母常常认为不适合中学生;我们能做好的事情,父母常常不放心;我们想交的朋友,父母常常进行干涉……

二、讲授新课:

(一)难免有冲突

1、父母与子女经常发生的冲突有:

(1)属于个人的“小金库”,父母偏偏要清点盘查。

(2)玩耍的时间,父母总是限量供应。

(3)禁止我们上网聊天,偷听我们的电话。

(4)只让我们认真学习,不让我们发展业余爱好,甚至限制我们看电视。

(5)检查我们的抽屉,偷看我们的日记。

(6)拿我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说我不中用,不出色。

相关链接教养方式策略:

指挥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坚决型孩子冲突的解决.不要强迫孩子,不要威胁孩子或向孩子发出最后通牒.;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为孩子提供发挥其控制权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尽可能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不要长篇大论的说教.与孩子一起讨论那些具有破坏性的领域,一起坐下来设定一些行之有效的规则,然后按照规则展开讨论.这可以使孩子负责任,也可以使他们了解什么是规则.不要同孩子争吵,如果你与之争吵,则表示他赢了,因为你的情绪和反应受到他的控制.

指挥型父母教养方式与软心肠型孩子冲突的解决:不要期望孩子自己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要一步一步的给孩子指出要他做的事情.他试图取悦于你,所以他想知道你对他的期望.;慎重考虑对孩子说话的方式.这类孩子非常敏感,很容易因你不经意的消极评价或无意流露的愤怒而受伤害.;不要强迫他参与激烈的竞争.绝不要把他与其他人进行比较.软心肠型孩子需要与父母保持亲密.为了使你的孩子产生归属感和被接纳感,必须尽量的与他共度时间,向他表示你的爱

指挥型父母教养方式与谨慎型孩子冲突的解决.:不要对孩子失去耐心.不要强迫他.;让他们有足够思考和做决定的时间.;容许他花时间收集事实,并"正确"行事----像他们自己说的"正确"那样.;慎重批评.批评对你可能是一种动力,对他则可能是一种压力,甚至给他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冷酷的批评和攻击性的行动可能给他以巨大的打击.随时准备回答他所提的"为什么"等问题,耐心的给他做深入的解释.;肯定并接纳他的谨慎天性.不要期望他像你那样喜欢冒险.耐心听孩子做事的理由.通常孩子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才决定他要做什么的.

2、进入青春期的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难免的。

(1)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应该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利。

(2)父母爱还不习惯我们的“长大”,不适应我们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行为。这是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

阅读以下材料,加深理解:

21世纪需要有竞争力的人才,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出类拔萃的,然而面对社会复杂多变的大环境,我们该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把握好孩子每个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从小就走上健康成长的轨道,使我们的付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每个家长重新走进课堂,走进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大讲堂。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地日渐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它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过去人们往往把孩子成才的希望放在学校里,却忽略了0—6岁早期教育这一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成长迅猛,是智能开发的时期,同时由于性格具有可塑性大的特点,也是优良品格和良好习惯养成期。

3、巧解亲子间的冲突结

(1)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2)善于体谅。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5)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6)我们与父母沟通,其实是明辨是非、寻求结果的过程。

(7)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教辅资料第三四框上的选择题。

五、板书设计:

化解冲突的方法:

主动交流

主动道歉

善于体谅

控制情绪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

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室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一个暑假下来,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小东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大大提升。

你是否有和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你的付出与收获!

分享同龄人的故事:

1.小林参加城市文明交通志愿岗活动

2.地铁志愿服务工作

3.杭州中学生清洁共享单车

结合学生的分享进行小结: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能帮助我们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与收获的欣喜。

板书: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出示图片情景(四副图片)

结合图片,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

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的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情境故事:狼孩的故事

印度狼孩的故事——人需要在社会环境中学会生存的技能,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狼孩儿故事详见PPT)

狼孩儿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结:

“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

从狼孩的告诉我们可以看出人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课堂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每天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使用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社会上的哪些职业或行业发生联系?

作为学生,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书本,你知道普普通通的一本书,要经过怎样的流程才能到达我们手中吗?

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农业、工业、建筑业、纺织业、五金业所提供的物品,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既然人的生活、成长离不开社会,那么中学生应该与社会建立怎样的连接呢?

(二)亲社会行为

情景材料展示:

北京市教委于20__年10月启动初中学生学农教育,编制了学农项目市级实施方案,将学农教育计入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农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田间劳动,都学习配菜做饭,都有劳动成果。学农期间学生跨区跨校混合编班,学生自带铺盖,自行负责日常生活、内务整理。学生们不仅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体会动手创造的乐趣,更增强了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了互助、友爱、感恩的精神。

分享两个同学的学农日记,思考问题。

思考:学校为什么要组织类似于学农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意义是什么?你参加此类活动吗?说一说你的收获。

(教师可利用PPT内的教学素材或者找寻本校学生身边的真实素材)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

亲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的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出示材料: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探究与分享:

中学生小明的学校要组织大家去研学旅行,小明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因该是学习书本知识,去研学旅行会耽误学习时间,所以小明很不想参加这次研学活动。

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如何规劝小明参加这次活动呢?

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拓展空间

研学活动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热词。和你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设计一个研学方案。

如果设计巧妙且富有创意,可以把你们的创意提交给学校相关负责部门,争取让你们的创意变成现实!

三、课堂总结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人.

四、布置作业

预习第2课,第1框。

板书设计

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2)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题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勤社会行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只要抓住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线展开。

在教学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

    772268